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吉林省融媒体武汉报道组:

记者赵孟秋

发回的前线报道

此刻的坚守,是为了日后更加安心地离开。

——孟秋的武汉日记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3月18日 武汉 晴

首批41支支援湖北医疗队有序撤离。昨天(3月17日),这条消息制霸了各大门户网站,也刷爆了国人的朋友圈。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武汉执勤民警列队敬礼,夹道相送。天河国际机场准备暖心特产伴手礼和特制登机牌,送战“疫”英雄平安回家。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温暖、感动的画面不断上演,引人泪目。而众多报道中,我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新闻:支援湖北的部分医疗队开始分批返程,吉林不在首批撤离名单中,继续在刀尖上坚守!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我与吉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同一个驻地,每天采访进出总会和刚刚下班或者赶着上班的医护人员偶遇。说心里话,真没发觉他们的状态与之前相比有啥变化。

眼看着返程的航班不断从驻地上空飞过,已经驰援武汉长达

52天的他们,难道一点不心急,不想家吗?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杨俊玲(左二)和她的战友们

今天中午外出采访回来,我碰到了吉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疗专家组组长、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俊玲教授。她和战友们刚刚结束上午的工作。

在驻地楼下彼此寒暄时,我借机向她们抛出了心中疑问:眼前的谈笑风生到底是故作沉稳,还是真的大气从容?

杨教授和战友相互看了看,非常平和地对我说:出来这么长时间,说不想家是骗人的,但既然当初主动请战来了,就一定要把任务完成好才回去。现在有其他支援的医疗队先期返程,说明武汉保卫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是好事,大家都感到高兴。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可他们不会因为有人先离开就忘了初心,乱了阵脚。每支队伍分工不同,岗位不同。现在他们的疗区里还有患者正在接受治疗,工作还没有做完,一天没接到国家撤离的命令,他们就要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守好阵地,半步也不能退。

杨教授说,最艰难的时候已经熬过来了,越是胜利在望,越不能掉以轻心。“疫情不退,我们不退”不是一句口号,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

其实,不只是杨俊玲教授所在的队伍,吉林省各支支援湖北医疗队目前大都依然奋战在重症疗区和特殊场所,承担着重要的救治任务。很多医护人员甚至再次写下请战书,要为武汉战斗到最后时刻。

孟秋的武汉日记 | 为了胜利的“集结号”

家乡的这些白衣战士们让我想起了电影《集结号》里的主人公——谷子地。在号声吹响前,不管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义无反顾的坚守阵地,无怨无悔。

此时的留下,是为了日后更加安心的离开。当疫情真正成为过去,回首今日,再看武汉春暖花开!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乡村广播

【权威发声】什么是“无症状感染”?如何确定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呢?

女儿的走心作文让人为之泪目...

疫情对春耕生产有哪些影响?农民应该如何科学备春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