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日本和尚來中國新疆,從樓蘭古城牆縫摳走一國寶,名震世界

18歲日本人來到中國“三間房”,從牆縫摳走一國寶,名震世界

20世紀初,中國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就在這個當口,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我國新疆羅布泊發現了樓蘭古城遺址,很快英國強盜斯坦因以探險之名來到了這裡,並大肆盜掘樓蘭的文物寶藏,震驚了整個歐洲。那時的中國根本無暇顧及,隨之日本人也加入了盜寶的行列。

18歲日本和尚來中國新疆,從樓蘭古城牆縫摳走一國寶,名震世界

1908年,京都西本願寺的住持大谷光瑞派出兩支探險隊,分兩路對中國的絲綢之路進行探險,一路由野村榮三郎負責,一路由橘瑞超負責,當時的橘瑞超只是個18歲的小和尚。1909年,橘瑞超歷時一年多終於到達了吐魯番,就在此時,日本國內的大谷光瑞也沒閒著。當時發現樓蘭遺址的斯文·赫定應邀訪問日本,大谷光瑞將其請入家中,“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終於在酒酣耳熱之際,套出一個大秘密:樓蘭遺址的準確經緯度。

大谷光瑞立即用密電發給進入吐魯番的橘瑞超,就這樣橘瑞超迅速地沿著吐魯番——庫爾勒——羅布泊——若羌這一路線,順利地找到了樓蘭遺址。

18歲日本和尚來中國新疆,從樓蘭古城牆縫摳走一國寶,名震世界

橘瑞超僱傭了大量的民工,在當年斯坦因挖過的地方,又翻了一遍,就這樣忙了5天,只找到了幾塊木簡、少許絲織品、陶燈和麻鞋。失望之餘,他又一次來到了“三間房”,這裡原本是西域長史的官衙,如今只剩下4面牆壁。他在殘垣斷壁之間不甘心的搜索著,不放過任何一塊土坯,突然在一段土坯牆下,他發現一個兩指寬的縫隙,於是就撿起一段樹枝,伸進去一通攪動,緊接著一個皺巴巴的紙團滾了出來。

原來這團紙球不是別的,就是後來震驚世界的“李柏文書”,也是我國的無價之寶,而因為“李柏文書”的發現,橘瑞超在世界上一夜躥紅,成為與斯坦因齊名的探險家。幾張破紙而已,何以震動世界?其實它們是一些信件的草稿,作者就是西涼的西域長史李柏。

18歲日本和尚來中國新疆,從樓蘭古城牆縫摳走一國寶,名震世界

公元328年,駐紮在高昌的戊己校尉趙貞背叛前涼,意圖獨霸一方。作為西域的長史,李柏秘密將這個情況向前涼王做了彙報,並申請親自帶兵平叛,就在他出戰之前,給焉耆等國國王寫了此信,大體意思是說明了征討趙貞的理由,讓他們不要恐慌,也不要跟隨趙貞逃跑,取得他們對討逆的支持,避免腹背受敵。

作為一個史官長官,李柏幾番斟酌措辭,用詞凝練,多次修改稿件,就留下了這些珍貴的草稿。不知是在何種境況下,它們被保存在牆縫中,歷經千年又出現在世人面前。

18歲日本和尚來中國新疆,從樓蘭古城牆縫摳走一國寶,名震世界

“李柏文書”的發現,填補了西涼在西域經營的空白,是珍貴的第一手細節資料,是唯一與史書相呼應的前涼與西域關係的公務文書。另外也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紙質書信實物,為研究東晉十六國的書法史和西域關係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是20世紀初,繼樓蘭古城的發現之後,又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可惜的是“李柏文書”被橘瑞超帶回日本,如今保存於日本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是中國痛失的國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