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一生只作一首詩,卻口耳相傳,如今家喻戶曉

眾人皆知,慈禧太后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在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作為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慈禧的政治手腕堪稱幹練。不僅在後宮爭鬥中脫穎而出,而且在宮廷爭鬥中最終勝出。她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也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慈禧太后一生只作一首詩,卻口耳相傳,如今家喻戶曉

慈禧太后劇照

慈禧17歲時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咸豐帝封為蘭貴人,在之後五年裡她不但從貴人一路升至懿貴妃,還為咸豐生下了唯一的兒子載淳。在古代,母憑子貴,就單單慈禧這一項舉措就足以鞏固了她的地位。在後宮中真正的成為勝利者。

1861年,隨著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北京告急,咸豐帝匆匆忙忙的逃離紫禁城,不料天生膽小加上日夜勞累憂愁,竟然在前往熱河躲避戰爭時逝世,年僅六歲的皇太子載淳登基,為同治帝。從這開始,慈禧就慢慢的向自己的事業進軍。


慈禧太后一生只作一首詩,卻口耳相傳,如今家喻戶曉

咸豐並不糊塗,在他去世前曾設立了八位輔政大臣,目的一個是輔佐幼帝處理朝政,另外一個就是防止後宮干涉權政,同時為了防止慈禧專權,又設置了東西太后各一人,慈禧與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並各持一枚皇權印章。這才放心的走去,以為自己安排好了後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八位輔政大臣未有輔佐之意只有掌權之心,這讓慈禧實在是無法容忍。說到底,自己的家事不允許外人摻和!

於是她聯合恭親王發動了辛酉政變,除去八大臣奪得了政權。

慈禧太后一生只作一首詩,卻口耳相傳,如今家喻戶曉

慈禧本身可以說是書香門第,家教較好,教養自然不俗,年輕時就入宮陪伴在君王左右,文房四寶也是不錯,想盡辦法在眾多女人中爭奪寵愛。皇帝去世後她又在朝堂上同大臣周旋,身邊親近她的人多是懷有目的,而真心待她的父母卻從她進宮後就難得見面了。所以還是十分想念的。

有一年,恰逢慈禧母親七十歲大壽,於是準備好好給母親慶祝一番,提前很久就開始準備。從慈禧對自己的生日重視程度來看,對母親的自然也比較上心。

慈禧太后一生只作一首詩,卻口耳相傳,如今家喻戶曉

朝中百官自然不會放棄這次機會。都想討好慈禧,也都是千挑萬選出一份份大禮送至慈禧母親的府上。

但不巧的是外國人就這麼的不看事,慈禧母親大壽當天,正值外國使團來訪。

慈禧犯了難,作為掌權的太后無論出於禮儀還是政治方面都應親自接待,無奈只能缺席母親的生日宴會。雖然很是不情願。

母親的壽辰,雖然慈禧人沒有去參加,但她讓人送了許多的壽禮到母親家中。這其中除了金銀珠寶之外,慈禧還寫了一首詩裝裱起來,與禮品一起送了過去。

有點像打油詩,詩的內容如下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慈禧太后一生只作一首詩,卻口耳相傳,如今家喻戶曉

這首詩,是慈禧一生中唯一作過的一首詩,而這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也成為了至理名言流傳至今。現在人們在說到父母對子女的苦心不被理解時,就常常會引用這句話。雖然整體來講,水平不高,但是恰恰反映了當時慈禧的心情,也是很多母親的真實情感寫照。口耳相傳,家喻戶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