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公元16世紀,越南後黎朝政治出現動盪,統治者昏庸暴虐,1518年,武臣莫登庸開始獨攬大權,並在1527年篡位,建立莫朝。莫朝建立的合法性嚴重不足,使得其根本無法鎮住局面。

莫登庸為了鞏固權利,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採用陳朝的太上皇制度,傳位於兒子莫登瀛,自己操縱實權;同時嚮明朝屈服(當時明朝已經覺察越南政局不穩,因為安南已達二十年沒有派使者來朝),做為宗主國的明朝有義務處置這種亂臣賊子,但莫登庸親自與大臣到廣西鎮南關嚮明朝納降求封,見莫朝恭順,明朝下詔降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封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軼從二品,世襲,銀印,使安南在理論成為明朝轄理的特區。莫朝算是解決了外交危機。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送毛伯溫》

這是明世宗嘉靖朱厚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送給出徵前的大將毛伯溫,公元1540年,覺察到安南有情況的明世宗派大將毛伯溫南征,當年秋天,毛伯溫等人進駐南寧,徵集兩廣、福建、湖廣官兵十二萬五千餘人,傳檄安南臣民,莫朝大懼,上表請降

但外部危機解決了,內部的危機則未解決,當時,清化守將阮淦(或作阮弘淦)忠於舊主黎氏,遍訪黎氏子孫,終於找到黎昭宗少子黎寧,他於1533年(黎元和元年、莫大正四年)迎黎寧到哀牢(在越南羈縻控制的老撾),擁其為帝,恢復了後黎朝正統。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1540年,莫登庸親到中越邊境的南關隘迎見明朝使節,出降認罪及割地進貢。本圖出自《安南來威圖冊》,圖中稱登庸為“偽王莫登庸”

這樣,越南事實上陷入了南北分裂的情況,北方由莫朝控制,而清化以南則是由阮氏實際控制的黎朝,公元1543年(黎元和十一年、莫廣和三年),黎氏攻取西都清化。於是後世將統治清化以南的黎氏朝廷稱為南朝,統治山南以北的莫氏朝廷稱為北朝。

雙方不斷交戰,均認為對方為逆臣,彼時南部豪傑輩出,兵精糧足,1592年,後黎朝大將鄭松擊破北方莫朝,黎氏朝廷重返昇龍。

然而,越南卻並未迎來久違的統一與和平,因為,南朝內部出現了內訌。功臣集團事後內訌,這種悲劇無論是古今中外都是屢見不鮮。

上文提到了,一開始重建黎氏朝廷的是阮淦,他在討伐莫朝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1545年,阮淦被莫朝降將楊執一毒殺,而其女婿鄭檢接手控制了整個御林軍,並隨即控制了後黎朝的實權。之後鄭檢開始打壓阮家,阮淦的兩個兒子阮汪、

阮潢頗有才能,為鄭檢所忌憚。阮汪被迫害致死,阮潢惶惶不可終日,決定稱病隱退,以消除鄭檢的戒心。

但阮潢並不甘心落於人後,根據謀士阮秉謙的建議,其準備去南部另起爐灶,他透過自己的姐姐阮氏玉寶(鄭檢的王妃,鄭阮兩家事實上存在聯姻關係),向鄭檢請求出鎮南方順化,順化一帶屬於當時越南南部邊疆地帶,是越南剛剛從占城國擴張來的領土,而且很多人和北方莫朝通過海路有聯繫,局勢很複雜,鄭檢視為“雞肋”,於是公元1558年同意其請求,但規定需要每年向朝廷上繳白銀400斤,絲帛500匹。

“橫山一帶,萬世容身。”——阮秉謙,橫山是分隔越南北部及中部的山脈,為越南河靜省和廣平省兩省的邊界

阮潢南下之後,苦心經營,並繼續開疆拓土,使得使順化、廣南一帶成為“市無二價,人不為盜,諸國商船湊集之地”,他還從越南北方逃避瘟疫及戰禍的平民以充實力量,並多次派兵協助鄭氏北伐,打消鄭氏的戒心。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此時越南境內呈現三股勢力混戰的局面,最北邊是莫朝(都城升龍,即河內),中間是鄭氏,南方則是阮氏

北邊鄭氏的北伐進行的很順利,1570年鄭檢去世,其兩子鄭檜、鄭松內訌,最後次子鄭松勝利,鄭檜被迫流亡莫朝,在鄭氏不斷打擊之下,1592年莫朝終於被其滅掉,但事成之後,他對於阮氏割據南方,形同諸侯的情況非常不滿,甚至一度扣留了來到了朝廷助戰的阮潢,直到1600年,年過六十的阮潢避過鄭氏的耳目成功返回廣南。

1613年,阮潢去世,臨終告誡族人:“順(化)廣(南)北有橫山靈江之險,南有海雲碑山之固,山產金鐵,海出漁鹽,實英雄用武之地。若能馴民厲兵與鄭氏抗衡,足建萬世之業。”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事實上,莫朝滅亡後,莫氏勢力並未被完全消滅,莫氏宗室又聚結於北部高平建立統治,託庇於中國明、清政府的保護之下。一直延續到1677年,才被後黎朝鄭主滅亡。上圖為1650年的形勢。粉紅色為莫朝殘餘勢力,粉紫色為鄭主,黃色為阮主,綠色為越南領國佔婆,南方阮主在與北部對峙同時,也不斷南侵佔婆以開拓疆土。

雖阮氏名義上仍稱臣,但事實上兩大家族已經決裂,其實,這兩家本來是後黎朝開國君主黎利關係密切的戰友與助手,本肝膽相照,在之前討伐莫朝的時候,雙方再度聯手並肩,但涉及權鬥後,竟決裂至此,令人嗟嘆。

阮潢去世後,南方阮氏政權繼任的阮福源切斷了和北方朝廷的關係,直接掌握了南方全部政事,阮氏政權有一個優勢,就是通過海路可以更接近當時的西方殖民勢力,阮氏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歐洲的先進大炮,同時學習歐洲船舶的設計方法,還和中國、高棉、日本等地發展貿易。以積蓄力量,1620年,阮氏宗親阮福洽和阮福澤與鄭氏政權內通被察覺,鄭氏見陰謀敗露,只好退兵,阮福源正式拒絕交稅並臣服於北方朝廷。雙方矛盾激化。

阮主政權的首都在富春(今天的順化,也是後來越南阮朝都城)

1623年鄭松逝世,其子鄭梉繼立,再度要求阮氏稱臣納貢被拒絕,矛盾已經無法調和,1627年,鄭氏正式南征,雙方開始首次交戰,大戰四個月不分勝負,雙方呈現分裂居民,令人驚訝的是,雙方的分界線在廣平省的江上。這條疆界與北緯十七度線非常接近,這正是後來南北越的分界線。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1630年形勢,這裡的華英和南蟠是一種阮朝的羈縻政權,1471年越南攻破佔婆後,割佔了大片土地,把佔婆剩下的地盤分成三個臣屬於大越的小國(佔婆,華英,南蟠)

當時的情況是,北方鄭主控制了越南傳統重心:北越紅河平原,這是越南精華地帶,人口充足的多;南方阮主硬實力遠遠不如鄭氏,但能接觸到洋人,尤其是葡萄牙人,這讓他們得以購置較先進的歐洲軍備,在城防中僱傭歐洲的軍事專家,而且由於越南的地形狹窄,北方南下很難通過大兵團進行,所以阮氏只要守住關鍵要塞就行,鄭氏幾十萬大軍南下,都無法攻破防線。

1627年至1672年期間,雙方進行了七次大規模交戰,始終保持均勢,雙方都打累了,於是在清朝調停下,雙方停戰,劃定江為界,鄭阮各管一方,阮氏奉黎皇為越南國主,史稱“自是南北弭兵”。阮氏政權在當時越南正式文章中亦被稱為“南河”或“南河國”;在口語上則被稱為“內路”和平持續了100多年,雙方嚴守邊界,然而百年後,鄭阮兩大朝廷均開始腐敗,1771年,南方廣南阮氏統治的歸仁府西山邑,爆發大規模民變,這就是著名的西山起義,北方鄭氏見南方大亂,渾水摸魚派兵南下支援西山軍,1776年,西山軍攻滅阮主;然而很快矛頭指向北方的鄭氏的統治者,1786年,西山大軍北伐直搗昇龍,擊破鄭主並廢除本就是傀儡一般的黎氏皇帝,西山軍領袖阮惠自立為帝,終於結束了越南近200年的分裂局面。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江,經鄭阮七次交戰後成為雙方交界

然而,意外的是,西山朝後來也沒存在多久,由於西山軍領袖內訌,1802年(嘉隆元年),阮主後裔阮福映滅西山朝即位,正式建立了阮朝,這是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就是說,可以認為,最終得到南國河山的,是南方的阮主。

越南的南北分裂時期是相當特殊的,首先,雙方均未稱帝而是尊奉同一個帝王(黎氏),古史學一般只稱呼為“鄭主”和“阮主”;然而黎氏本身卻沒有實權,而是鄭氏的一個傀儡(“鄭氏掌權之時,皇室稱為“朝廷”,鄭主的幕府稱為“府僚”。所有事務,不論是政治還是軍事事務,皆由府僚管理。後黎朝的朝廷僅僅具有虛名,沒有任何實際權力”(《越南通史》,陳仲金),鄭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意廢黜、擁立皇帝,並且誅殺反對自己的後黎朝宗室。)

同一王朝卻南北分裂,17-18世紀越南200年亂世是如何形成的?

1760年時的越南地圖。由柯文斯·艾·莫蒂埃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可見歐洲國家普遍把當時的越南視為兩個國家

北方鄭主的地位實際就有點像日本的幕府將軍,黎朝皇帝設置的六部被架空,其職能由鄭主府內“六番”行使,後來,鄭王直接在御座左側與黎帝並排而坐,甚至連入朝趨拜、上奏具名等臣下禮節都一併豁免;那南方阮主的名分是什麼呢?阮主名義上奉後黎朝皇帝為君主,並使用後黎朝的年號,但並不服從鄭氏,其自稱“大越國阮主”,但實際已經另起爐灶,外國人一般稱這裡為廣南國,因為廣南地區有一個重要外貿港口會安,在當時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稱為“南河”或“南河國”,在口語上則被稱為“內路”;而北部在當時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稱為“北河”或“北河國”;在口語上則被稱為“外路”,中國商人習慣稱為“交趾國”,而日本人稱為“東京國”(越南的東京是指河內)。

也就是說,名義上,越南還是一個統一的後黎朝,但是事實上黎朝皇室早已形同虛設,而且南方分裂已成定局,所以1533年之後的這種後黎朝,越南歷史學家有個特殊的稱呼,叫“

黎中興朝”。即便是阮朝建立後,也不得不面對這段尷尬的歷史,為緩和矛盾,冊封后黎朝宗室為延嗣公,主後黎朝祭祀;鄭氏宗親鄭楈主鄭主祭祀,以安撫北城之人。當然,對於農民軍建立的西山朝,則被視為叛逆,阮朝國史館所修《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對西山軍起義更恨之入骨,極盡誣罵之能事,立場是極為明顯,誣之為“叛亂”,“反逆”,“偽朝”,根本不視為正統,直到越南近代才得以改觀。

而對於莫朝,越南後世也是普遍評價極差,一方面是因為其本就屬於篡位,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民族主義情緒,越南人不滿其歸附明朝,成為名義上明朝臣子,這使得即使是封建朝廷和殖民政權被推翻後,越南人對其評價也極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