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撤退臺灣前,寧肯捨棄黃金也要把這三人帶走

1949年,蔣介石下令撤退臺灣省,撤退前老蔣下令把所有金銀財寶、奇珍異寶全部帶走。臨行前,他再次下令,一定要把這三個人帶上,哪怕扔下黃金。

蔣介石撤退臺灣前,寧肯捨棄黃金也要把這三人帶走

左邊為孔子後人孔德成

1、孔德成。孔姓,你應該猜到為什麼一定要帶走孔德成了,孔德成是儒家始祖孔子的第77代孫。在中國古代,有幾個稱號是要受人恭敬、受皇室敕封的,一個是儒家始祖——“衍聖公”孔子,他的後代子孫世襲“衍聖公”爵位,孔德成是31代衍聖公,這是有史以來最後一代衍聖公。蔣介石之所以要把孔德成帶走,主要也是與孔氏祖先有關,更與儒學立國有關,這是儒學思想在我國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應有之義。到了臺灣後,孔德成有一項固定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誕辰紀念日,親自參加臺北孔廟的祭典。

蔣介石撤退臺灣前,寧肯捨棄黃金也要把這三人帶走

六十三代“張天師”——張恩溥

2、張恩溥。張姓,歷史上值得一代又一代人銘記的有誰?張道陵,被人們奉為“老祖天師”,也叫“張天師”,他是江西龍虎山正一派創始人。有傳說認為,張張天是西漢開國大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孫,因為張張天在道家學說領域的巨大影響力,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張氏家族都能夠享受到皇帝的恩惠,從元朝開始,朝廷正式冊封張道陵的後人為“天師”,張恩溥是六十三代“天師”,正因為這層關係,蔣介石為了表示對天師的尊敬,就不惜一切要把張恩溥請到臺灣。

蔣介石撤退臺灣前,寧肯捨棄黃金也要把這三人帶走

章嘉呼圖克圖參加藏傳佛教活動

3、章嘉呼圖克圖。藏傳佛教內蒙古地區最高活佛,也叫章嘉活佛,在清代享有很高聲望,還被康熙帝封為大國師,清代以來便一直受人恩待敬仰,到了1949年已經是第六世章嘉呼圖克圖,蔣介石就把他一起帶到了臺灣。

不管是“衍聖公”還是“張天師”亦或是“章嘉活佛”,後來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傳承,如今都已不復存在。老蔣退回臺灣前,寧肯捨棄黃金也要把這三位帶走,可見三人的歷史地位了。當然與其說人,其實更多的是三人背後的歷史淵源,一個代表儒學傳承、一個代表道家遺風、一個代表轉世活佛。

放在今天來看,三人所代表的三鍾文化在不同領域仍然影響深遠,影響最顯著浸透最深也是最為公眾所接受的莫過於儒家思想了,“家天下”、“和為貴”、“大一統”思想也造就了千千萬萬中國人誠信、善良、和睦、互助的優良風氣。

小扎還想說些題外話,如今隨著世界範圍內的大交匯、各種思想的衝擊碰撞、快餐文化的消遣.....個別民眾出現不同程度的文明倒退,在這個大熔爐裡,很有必要進行更深層次的儒家思想洗禮,比如說給父母老師的跪拜禮、人與人之間的鞠躬禮等等,中國的優良思想被日本、韓國傳承還要被其搞笑式的用來“申遺”那就真的是歷史的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