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詩詞格律,是對詩歌創作的促進,還是戕害?

潁水蕭蕭


詩詞格律是很重要的,它促進了詩歌的發展,讓詩歌更富有韻律和音樂的美感。清朝學者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說:“近體,梁陳已有,至杜審言而始葉於度。”這是有充分理論依據的。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近體詩是在前代古體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在南朝齊永明年間,詩人謝眺就像民歌學習,寫了不少五言四句的山水詩歌,達到南齊一代山水是的最高峰。“江路西南永,歸流東北騖。天際識歸舟,雲中辯江樹。”(《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就是運用了永明聲律,而將古代詩歌推向了新高度。進而奠定了唐詩的基礎,影響了有唐一代詩風。宋嚴羽的《滄浪詩話》:“謝眺之詩,已有全篇擬唐人者。”

以此同時,周顒的《四聲切韻》和沈約的《四聲譜》一起創立“四聲八病”理論對當時的詩歌創作影響極大,一般寫詩的詩人都很注重聲律,強調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其後,庾信集“六朝”之大成,對新體詩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非凡的成就,固定格律,對中國文學史產生過巨大影響,成為繼往開來的開創性人物。唐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詩句: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胎而來。庾信的《寄王琳》(五言四句)、《秋夜望單飛燕》(七言四句)、《舟中望月》(五言八句)、《烏夜啼》(七言八句)等,在對偶、章法、句數、韻律等方面研究,都已初具唐人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的格局。

唐初年,著名宮廷詩人上官儀,又把六朝以來的詩歌創作藝術上的對仗手法,加以程式化,

提出“六對”、“八對”的方法。又經過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等詩人的實踐,終於把近體詩的形式固定下來。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有一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候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在對仗、平仄、格式、韻律已經是非常成熟的五言律詩。

近體詩的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都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又稱格律詩。它主要有律詩(排律)和絕句兩種。律詩每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分別稱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都要求用韻,一般是平聲韻,偶句押韻。


賀蘭燕語


如果不準備學習詩詞格律,就不要進行詩詞的創作了,欣賞還是可以的。

任何一種文體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要求,如果完全不去理會人家原有的特點,就是瞎來。順口溜都講究押韻,也沒見誰去討伐。

現在我們主要是感覺外國詩好像沒有格律,其實是不對的,外國詩也會根據自己的語言進行要求,除了押韻,比如輕重音,長短音等。

主要是現代的新詩沒有這些,自己叫自己“自由”,但實際上應該看出來,新詩學自外國,和中國白話語直間形成的要求還沒有完全形成,也就是說,白話新詩形成不過才一百多年,它還是個不成熟的詩體。用不成熟的詩歌要求去看待古詩詞,本身就說明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足,有些心虛,想把別人也拉到和自己的水平。

學古代的詩韻詞韻如果實在記不住呀,學不來,學習現代新韻也可以,但是不能什麼都打破,完全亂來,那就不要說寫的是詩詞了,可以說自己寫的就是“新體詩”。


無心隨墨


格律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戕害"二字何從言起?

格律詩自唐初沈·宋起蒙以來,經過歷代詩家的完善定型,最終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體裁。它是中國五、七言詩的高峰。其間經過了初唐四傑,中唐李杜王孟,韓柳元白等諸多大家的發揚光大。也經歷了晚唐杜牧、李商隱等人的清新開拓,以至流傳後世,經久不息,直至而今。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留有作家數千,作品數萬。詩影響了中國自唐以來的千餘年。它集文字美、音樂美於—體,以給以藝術的享受,精神的陶冶。偉人毛澤東同時是—個傑出的詩人。還有郭沫若、魯迅等,都是著名的格律大家。

格律詩雖有嚴格的格律限制,好象造成了—定的難度,有時難免受其約束。但正因為如此,更體現了它魅力所在。能夠熟練地駕駛它,不正是—種藝術的追求與享受嗎?更何況格律詩也有很多的變通之法,並非死板艱澀。

所以,筆者為格律詩唱讚歌,並非全為所愛而言。更關鍵的—點是:祖先留下來的好東西,不能在我們手中丟失。


原卉詩詞


關於格律,我口占一詩,見地粗淺,但不怕與人辯析,詩曰:

仄仄平平仄仄平,

好似雷雷戰曉東。

自古無招勝有招,

莫囿格律廢武功。

可嘆平水當水平,

只奉古韻絕新聲。

若把平仄費雕飾,

李杜文章多不工。


菩提卅錘


說到詩歌,不能不提格律詩詞。現代詩不講究格律,但它的藝術成就也同樣與格律詩詞不可同日而語。

中國的古詩淵源流長,但格律詩詞的產生、發展和繁榮是自唐代開始,唐宋以後格律詩詞一直經久不衰。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產生了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詩仙和詩聖,受到了無數中國文人墨客的崇拜和敬仰。

格律詩詞講究的是押韻、平仄和對仗,語調抑揚頓挫,意境深遠,讀之朗朗上口,動聽悠揚。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了藝術的美感和生活的美好。

現代詩歌要想寫好,還得多從格律詩詞中汲取營養,如此才能得到很好的繁榮和發展。


手機用戶墨海聽濤


詩詞又不是一種,你不願寫帶格律的,你可以寫絕句,打油,五言,四言詩,可以寫現代詩,總之很自由,談得上什麼戧害?


陸青青4


高鐵必須在軌道上運行,並不妨礙速度快行駛穩,迅速到達目的地。詩詞格律同理!


東華舊夢


沒有格律,何以有詩詞?


晴耕田雨讀書


詩詞格律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要繼承和發展,古為今用,有利無害。


用戶7174720426634


今時不同往日。在現代社會,詩詞只是工作生活的消遣,不再是經世致用的學問。格律詩和打油詩一樣,都是詩的一種表現形式。談不上促進,也談不上戕害。

會做格律詩,不代表寫出來的不是垃圾。

只會打油詩,也不代表就寫不出來精品。

不同之處在於,格律詩需要學習而打油詩不用,僅此而已。

習慣做格律詩的沒有必要看不起做打油詩的,一臉鄙夷地說連平仄都不懂,你也配姓趙?!因為會寫格律詩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要用點心思,入門並不比五筆字型那個“王旁青頭兼五一”難多少。

而做打油詩的人也不要“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般秉性!老子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你個墨守成規的老古董管不著。”若要打破常規,必須先得知道規矩是什麼,才能有的放矢。你確實不會,又不願意花一點功夫去學,還非要掛上五絕七律的招牌,吃相著實不太好看。

這就是我對目前格律之爭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