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62萬群眾告別“望天水” 吃上放心水

本報訊 (通訊員 胡華倫) “我們喝上乾淨自來水已有半年多,從去年夏天到今年春天,從來沒有斷過。”近日,筆者走進巧家縣白鶴灘鎮松梁村木廠灣子陳發銀家中,擰開水龍頭,清澈透亮的水“嘩嘩”流出,陳發銀一邊洗菜,一邊開心地說。

陳發銀介紹,以前,松梁村飲水是以打地窖的方式將瓦房上的屋簷水和渠道水集中起來解決人畜飲水。回想起以前吃水只能“望天”,陳發銀由衷地感謝黨委政府的好政策。去年7月29日,伴隨“嘩嘩”的流水聲,松梁村清澈山泉飛躍“六道崖”進入該村老百姓家中,全村15個村民小組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同時,這也標誌著巧家縣62萬農村群眾喝上了安全自來水。

脫貧攻堅以來,巧家面對群眾安全飲水亟待解決的困境,在財政舉步維艱的情況下,下定決心啃下“硬骨頭”,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投入,加大地方配套資金投入力度。5年來共籌措水利扶貧資金18581.46萬元,為飲水安全工程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

巧家結合農村安全飲水現狀,針對水源不足未得到解決的村組,採取分散建水窖的方式,分片解決;針對需要修復鞏固提升的村組,採取集中建管網的方式,全面覆蓋;針對施工難度大的村組,採取集中力量突破的方式,攻堅克難,全力打通農村供水“最後一公里”。2015年以來,建成管網731件,新建水窖2295口,共計解決17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574戶52181人)飲水安全問題。

同時,巧家把工程質量安全作為“生命線”,全面推行“項目法人制、建設監理制、工程招標制和合同施工制”;每處工程都徵求當地群眾意願後,再由技術人員現場查勘,編制工程設計或實施方案,確保工程建設的合理性;邀請當地群眾和水利部門參與建設全過程,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組織建設方、監理方及鄉鎮、駐村扶貧工作隊、村“兩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共同驗收,確保建一件成一件,發揮效益一件。

“要徹底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除了要解決水源問題,還必須實現建管同步,確保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得成、有人管、管得好、長受益’。”縣水務局辦公室主任唐家壽說。該縣出臺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和運行管理經費等制度, 積極探索村民自治管理模式, 定期對飲水管網進行巡查維護和管理。全縣731件管網選舉成立管水組織731個,管水員1026名,覆蓋率達100%。為確保“管得好”,巧家由村民代表大會議定收費標準,一戶一表、以表計費,一月一收,收繳水費在村(社區)集體經濟賬戶設置專賬管理,用於支付管理人員薪資、修復破損管網、水窖等後期維護,收支賬目定期公示,接收群眾監督。衛健、水務等行業部門定期開展水源點、管網水窖水質抽檢,持續保障農村飲水質量達標。

如今,一股股安全水、放心水流進了千家萬戶,人民群眾不僅“有水喝”“喝好水”,更讓大部分勞動力從找水、拉水、背水中解脫出來,過上了“水靈靈”的生活。(來源:昭通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