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做个好人,一个比坏人更聪明的好人

其实教育最困难的不是发明一种想法,而是将一种观念种入人们的心中。你比如说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构想的学说并不是教育,教育是“用自己的办法让街上的人自己产生思考和思想”。教育天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是成熟的人与懵懂的人之间的关联。

那么通过苏格拉底的这一句话,我想让各位明白的是,教育绝对不是为了让孩子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指导。家长一定要通过观念的植入让孩子自己产生思考和思想,并且最终通过行动来影响自己还有身边人。

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能力保护自己。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啊。比如说当我们在排队购物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人插队或者说根本就不排队,多数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以下两种反应:要么是告诉孩子说:“你以后可千万不要学他们啊,我们要做一个遵守秩序的好人。”要么说:“走宝贝,咱们也不排队了。”


孩子,请做个好人,一个比坏人更聪明的好人

第二种固然不可取,那第1种在我看来,心里恐怕想的是:只要管住自己就行了,别人怎么样跟我没有关系。说不准三个礼拜就后悔了。说白了是因为总觉得有人会站出来,或者说自欺欺人地认为反正利益受破坏的又不止我一个。

那如果我们换一种情景,假如说当时排队的只有你自己。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到你前面买单,你会有什么反应?其实你前后两种情况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前者你旁观,而后者你却忍不住制止呢?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也是为什么两个劫匪就可以控制一车人的原因。那讲了这么多啊,我们不是要教孩子做一个“做好自己”的好人,也不是教孩子“拒绝做好人”,而是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在能够保护自己的同时,又能够影响身边人的好人


孩子,请做个好人,一个比坏人更聪明的好人

所以家长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做一个好人”。比如说如果有陌生人来问路,我们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要理”,而是要审时度势分清楚是白天还是晚上、人多还是人少、当时是自己一个人还是说有人在周围等等。但前提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在不利于自己的环境下,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管好自己”的好人。

再比如说如果有老人摔倒了,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要去扶”,而是“如何扶”。比如说是否可以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或者报警等等。最后啊我想说的是:孩子身上最好的保护伞绝对不是“视而不见”,也不是“做好自己”。而是让孩子具备一种随机应变,在事情发生之后能够快速地作出判断,并且马上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

一个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孩子光靠“视而不见”,还有“做好自己”是永远保护不了自己的。俗话说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骗子的手段总能够让你防不胜防,除非你比他还要聪明。

孩子,请做个好人,一个比坏人更聪明的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