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罰單,獨董辭職,增長乏力,華夏銀行開年“承壓”

近期,華夏銀行迎來了“水逆期”。


兩起“黑天鵝”事件,將華夏銀行放在了聚光燈下。


先來看第一件。進入2020年,華夏銀行的罰單便持續不斷。


3月3日,央行官網發佈大連中心支行開出的罰單,華夏銀行大連分行存在違反《徵信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的行為,對其處以罰款6萬元。


1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華夏銀行廈門分行因利用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虛增存貸款業務規模、代付易結算業務開展不符合監管規定、普惠龍E貸款業務模式不符合監管規定,被罰670萬元。


1月13日,華夏銀行寧波分行因存在違法提供信息、未準確報送個人信用信息兩宗違法違規行為,被處以16萬罰款。


1月10日,華夏銀行杭州分行因存在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備付金管理規定三類違法行為,合計被罰157.2萬元。


1月2日,華夏銀行天津分行因違規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貸後管理不到位,部分信貸資金迴流借款人轉本行定期存款,被罰100萬元。


丨2020年一季度,華夏銀行被罰近千萬元。


一直以來,華夏銀行的風控管理,受到業內質疑,而且未有改觀的跡象。


梳理來看,最早在2007年,有西安市民反映,截至2016年,從華夏銀行員工手中購買了將近10年的理財產品,突然發現手中的票據竟然不被銀行認可。


2012年,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員工私自代銷理財產品1.4億元,隨後該行把相關員工開除,說是個人行為,銀行並不知情。


此後,2013年9月至2014年間,華夏銀行公主墳支行客戶經理,私自向43人銷售非該行組織的理財產品,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共計5000餘萬元。


後來,客戶發現無法承兌,向華夏銀行維權,多年後的2018年12月31日,一審法院判決銀行無過錯,客戶上訴後,二審改判銀行擔責20%。


從2007年到2020年,華夏銀行風控漏洞的“潘多拉魔盒”,始終沒有閉合。


內部管理的不力,反饋到業績上,便是不盡如意。


從華夏銀行2019年業績數據來看,華夏銀行全年營收847.35億元,同比增長17.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9.05億元,同比增加10.51億元,增幅5.04%。


雖然營收和利潤,呈現增長態勢,但是與已公佈業績快報的24家上市銀行相比,華夏銀行的利潤增幅排在了末位。


此外,增長乏力的同時,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卻一直處於高位。數據顯示,2019年華夏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3%。


華夏銀行成立於1992年,與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算是“同齡人”,但是相比這些兄弟,華夏銀行已然落後太多。


對比來看,2019年招行淨利潤增幅15.28%,光大銀行淨利潤增幅10.98%,中信銀行淨利潤增幅7.87%。華夏銀行則是5.04%。


對比業內銀行後,再與自身做個對比,從2009年到2013年的5年時間裡,華夏銀行的淨利潤增幅依次為22.45%、59.29%、53.97%、38.76%、21.17%。


從數據來看,最近5年,華夏銀行的淨利潤增幅一直低位徘徊,維持在5%左右,其中,2017年甚至跌落至0.72%。


為了破局,華夏銀行也在積極調整,佈局“金融+旅遊”生態圈,從零售端拓展消費場景,尋找業績增長點,但是在追趕的征途中,如何平衡合規與利潤,成為華夏銀行破局的難點。


與此同時,第二隻“黑天鵝”的起飛,又引發了業內對華夏銀行的猜想。


3月14日,華夏銀行發佈了有關董事會、監事會的多條公告。公告顯示,第七屆董事會第五十一次會議於2020年3月12日在北京召開。


同意提名丁益女士、郭慶旺先生、趙紅女士、宮志強先生、呂文棟先生為第八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


這次獨董提名,起因是3月11日、2月28日,一名外部監事和四名獨立董事集體辭職。


丨4位董事集體離職,在業內非常少見。


梳理華夏銀行的人事變動,早在2017年,履職兩月的華夏銀行董事長樊大志,因工作原因辭去華夏銀行董事長,成為2017年上市銀行高管變動的焦點新聞。


如今,兩隻“黑天鵝”盤旋在華夏銀行的上空,對於華夏銀行的管理層而言,2020年又該如何渡過艱難時刻?


丨是放任違規下的利潤破局,還是繼續尋找適合自己的賽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