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景和影响么?这些事确实存在么?

豫东哥哥


焚书坑儒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01、始皇帝为何要“焚书”?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之所以会焚书,源起于一次朝会!在这次朝会上,有个名叫周青臣的人,当面吹捧逢迎秦始皇的功绩,说秦始皇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功业!

原齐国人,博士淳于越对周青臣的论调极为反感。淳于越认为: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国祚绵长,乃是由于采取了分封子弟为诸侯的政策,从而达到了分封诸侯于地方,借以屏卫宗室和朝廷的作用!

而秦始皇却废除了分封制,一昧推行郡县制,不仅没有封建宗室子弟为诸侯,而且在朝廷里也没有这些人的位置!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倘若出现了类似三家分晋,或田常篡齐这样下克上的非常事件,很难指望宗室子弟施以援手!

(始皇帝)

因此不学习古人的治国优点是不正确的,古人的经验自有其可供借鉴之处!所以,淳于越希望秦始皇能够听取自己的意见,对宗室子弟加以分封,以保嬴氏政权千年不倒万世不易,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然而秦始皇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分封制会导致天下大乱,不仅无益于大秦帝国的统治,反而有害于王朝之稳定!而丞相李斯很善于逢迎始皇帝,便以:儒生们借古非今,不利于大秦的统治为理由,劝说始皇帝将除秦国史书以外的,原六国典籍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统统地烧掉!若是有人胆敢妄议朝政,聚在一起谈论《诗》、《书》,或以借古非今者严惩不贷!秦始皇听了李斯的建议后觉得极有道理,于是便下达了焚书令,将除秦国以外的书籍全部烧掉了——只保留了一些医药、卜算、种树之类的书籍!这就是所谓的“焚书”!

(李斯)

02、始皇帝为何要“坑儒”?

何谓坑儒呢?原来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召集了许多方士为他研制“长生不死药”,可是由于秦法严酷,规定了每个方士只能精研一种方术,倘若方术失灵,就会对方士严厉制裁!

某日,方士侯生和卢生因为不满秦始皇的残暴苛刻,而聚在一起讨论起皇帝来!讨论的结果是:他们认为始皇帝太残暴不仁了,所以我们可不能为他找到长生不死药!先不要说这药很难找到,就是真的找到了,也不能献给皇帝!因为始皇帝实在太残暴了,倘若真让他长生不死了,那还了得?!

可是如果长期无法找到长生不死药,必然会触怒始皇帝!倘若始皇帝因此天威震怒,自己必然难逃一死!他们讨议后的结论是:逃走!于是侯生与卢生以及其他一些人,便寻找机会逃跑了!

当秦始皇听说了方士逃跑的消息后,赫然天威震怒!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白白供养了一群骗子!为此便下令严厉追查此事,对所有与此有关之人严惩不贷。在秦始皇的追查下,果然发现了有许多方士和儒生,曾经在背后议论,甚至是攻击和欺骗过皇帝!

(儒生)

于是,被激怒了的始皇帝,便下令将这些方士和儒生,一块儿活埋在咸阳城外!借以杀一儆佰,让天下万民咸知吾大秦天子之威名不容玷污,吾大秦天子之睿智不容怀疑!若有再敢欺骗我大秦天子者,杀无赦!这就是所谓的“坑儒”!

综上所述:焚书与坑儒都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既有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因素在內,同时也掺杂了许多意外因素!


北疆同心侃历史


焚书坑儒准确的说是“焚私书,坑方士”。而我们今天所认为的“焚书坑儒”区别还是很大的。

先说焚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秦始皇扫清六国,一统中华,开始大力改革,凡改革必然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抵制,其中抵制最严重的就是影响千年的“郡县制”,民间很多文人引古论今,抵制秦始皇的改革,因此秦始皇采纳李斯意见,禁止私学,焚毁民书。其中注意一点,焚书一事存在有李斯的私心。这就是焚书的简单经过。另外天下书籍,官方仍有存档,并非全部焚毁,至于今天为什么大部分书籍都没有了,主要还是由于秦末战乱,咸阳皇宫又被项羽烧了,书籍流失较多。

坑儒就比较简单了,坑儒并不是坑杀文人,这是后世误传,坑儒主要坑的都是方士,因为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因此派了很多方士除去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结果这些方士不断敲诈秦始皇的钱,多少年都没有结果,还有的骗过就跑,气的秦始皇开始抓捕方士,坑杀处死,导致很多与此事无关的无辜方士也被处死了。


曹老师xixi


起因

1.始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避免战国时群雄并起,动摇皇权。

2.一些儒生经常引用儒家经典书籍,来批评和嘲笑皇权。

焚书和坑儒分开来讲

1.焚书

在秦始皇统治的第34年,也就是公元前213年,有一位叫淳于越的齐人,公开反对当时始皇帝实行的郡县制,始皇帝目的是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造反势力。但是丞相李斯不同意淳于越的主张。始皇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决定统一思想,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为防止民间继续传播,于是禁止私学。此事为“焚书”。

2.坑儒

在秦始皇统治的第35年,也就是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人替秦始皇求仙无果后,还到处私下评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和求仙等,尔后又携带求仙用的钱逃跑。始皇帝知道后迁怒方士,下令搜查审讯相关人员,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影响:

1.加强了思想控制,避免动摇其统治;

2.摧毁了许多文化古籍,造成文化断层;

3.使儒学的发展遭受了重大打击;

4.虽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也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真实性

第一种意见,历史上并无焚书坑儒一事,这是书生的杜撰,加罪于始皇帝。证据为司马迁《史记》无记载;

第二种意见,确实烧了书,杀了读书人,大多数皇帝都干过,为什么要拿始皇帝说事。


再忆历史


首先,焚书是由丞相李斯倡议的。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建立,灭六国,一统天下,表面上真正一统了天下。但暗地里呢,六国的遗民真正支持秦政权吗?在新生的秦王朝里,六国氏族无时无刻不想复辟,各种力量扭曲涌动。最好的例子就是,秦二世胡亥乱政,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六国瞬间复辟。

其次,丞相李斯作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思想提倡,不法古,不修今。早在商鞅变法时就被抛弃的言论,现在的李斯更加厌恶。更何况,秦现在正在推行郡县制,而儒生倡导的古代的分封,建议废除郡县制。这与秦王朝是背到而行的。秦始皇作为一个雄才霸主,他怎么会不知道儒生的背后就是六国势力在作祟,这些儒生只不过是他们复辟的探路石。倒不如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最后我想说的是,秦焚书坑儒,导致儒家文化从此断层了吗?导致儒生灭绝了吗?并没用。秦始皇焚书坑儒,目的再无维护巩固自己的政权。在说焚的也是口舌之书,无用之书。





呲牙哼的那些年


焚书坑儒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世的儒家公知扣在秦始皇头上的屎盆子:首先焚书应该是禁书,禁止在秦国的国境内传播除了法家以外的书,这个政策也不是秦始皇发明的,而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秦王都实行的政策,真正焚书的应该是打进咸阳的项羽。其次坑儒坑的并不是有文化的大儒,坑杀的是那些术士,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理解为类似算命先生的角色。而且离秦最近的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从未提过“坑儒”两个字,这么恶劣的重大事件,如果真的发生过,司马迁不可能不写。


白靴校尉


背景:秦始皇寻求长生之法,以派徐福、侯生、卢生等人四处寻求仙山,但这四人骗了他

历史真相:根据越来越多的史书出土,并无记载坑杀了那些人,哪些书,哪些类目。可能坑杀的是方士,就是那些瞎几把乱扯的道士和仙术


YLbook国际看点


”焚书坑儒”虽然经常连起来讲,但其实是两件不相干的事。



焚书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原本是一场普通的宴会,却引来了千百年间的学术公案。当时,秦始皇嬴政在咸阳宫设宴会,与会的七十多名博士。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郡县制和分封制孰优孰劣。

秦始皇并未当场表态,支持哪一方,而是将这件事发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大力强调薄古厚今,他说,五帝的政治措施不相重复,三代的国家制度不相因袭,各自根据当时的需要来进行治理。陛下开创了万世基业,建立了流传万事的功勋,这不是那些愚儒所能理解的。儒生不效法当今,而学习古代,用来非议当世,容易搞乱百姓的思想。李斯还指出,由于私家之学非议法令教化,这些人往往用各自所学,任意解读评论朝廷的政令,对朝廷造谣诽谤。这样容易导致君主威势下降,臣子结成朋党。于是,李斯建议,史官把除《秦记》意外的史书都焚毁。不是博士官的职务需要,天下若有人敢于隐藏《诗》《书》、百家典籍的,都应该将这些典籍交到守、尉等地方官府一同焚烧。如果有人相聚议论《诗》《书》要被当众处死;用古事议论当今要被灭族,官员知道而不检举的同罪。命令下达三十天后仍不烧书的,要发配修筑长城。不烧的书,是有关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



李斯的建议被秦始皇采纳了,于是中国文化史上迎来了一场浩劫。这件事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非常详细,时间、地点、人物,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特别是李斯上书的内容,非常具体。而且也是还提到,秦始皇同意,不是简单的口头同意,而是下达了制书,是官方下达了文件。可见焚书这件事确实存在。而且《史记》作者司马迁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因为秦始皇焚书,造成秦以前历史的缺乏,给《史记》编纂带来了困难,在《六国年表》中抱怨,秦始皇烧掉天下的《诗》《书》,诸侯各国的历史记载烧得更加严重,只有《秦记》,但是又不记载日月,文笔也比较简单。当然,司马迁也指出,虽然秦始皇焚书,受到的损失最严重的是因为藏在官府,而《诗》《书》大多藏在平常人家。


所以,在这里也需要澄清的是,秦始皇焚书是有范围的,主要是山东六国的史书,以及民间的《诗》《书》、百家典籍,有关医药、卜筮和种植这些实用类的书是明确不烧的。而民间的《诗》《书》、百家典籍并没有完全毁灭,在秦王朝官方的博士馆还有留存,而且在百姓中也有很多私藏,这在西汉后也是多有发现。但是,各国史书因为都是官方的,就无法逃脱厄运了。焚书无疑给文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是,对秦王朝刚刚结束几百年的分裂刚刚统一的现状来说,还有统一思想的一面,从这方面说,焚书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只是手段更加惨烈一些。

坑儒

“坑儒”这件事大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也就是“焚书”后的第二年。这件事情,起源于秦始皇求仙求药的个人爱好。他派去寻求仙人仙药的方士相互议论,认为秦始皇天性刚烈狠毒,自以为是,为所欲为,残忍好杀,贪恋权势,于是相约逃走。秦始皇听说后大怒,并派御史审问诸位方士,各位方士相互告发相互牵扯告发,从中查出违犯禁令的有四百六十多人。于是,秦始皇下令,把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人都指导,以此警示后人。



“坑儒”之说历来就有争论,谈的最多的就是秦始皇活埋的那些并不是儒生,而是术士。在《史记•儒林列传》中,就被称作“坑术士”。也就是说,秦始皇坑杀的其实是术士,而不是儒生。整个事件中,侯生、卢生他们都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术士。而且,“坑儒”事件起因,也确实是因为方士们欺骗秦始皇,惹得他大怒,才大开杀戒。所以,“坑儒”的说法并不准确。而且,经过专家考证,在西汉大多数人没有把秦始皇坑杀方士称为“坑儒”,而是采用比较客观的“坑术士”。

直到东汉卫宏《古文尚书序》才正式使用“焚书坑儒”一辞,而且卫宏的故事,也与《史记》记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讲秦始皇担心自己将小篆改为大篆,读书人不同意,于是,把读书人都招到咸阳,大约700多人。然后,暗中命人在骊山温泉处种西瓜。由于地温,冬天西瓜成熟后,便派这些读书人去实地考察。在这些人正在考察争论的时候,秦始皇命人从山上往谷中填土,将这700人全部活埋在土中。无疑这样的故事跟富有传奇性,而且人数也从460多人增加到了700多人。但是,这样的说法在唐代却广为流行。无疑,“坑儒”事件虽然残酷,但是却被人为的放大了,本来是秦始皇一件个人行为,却被后人解读为钳制思想、文化专制的铁证。


一壶清茗品春秋


“焚书坑儒”是典型的文化专制,毁灭了众多古籍,是文化史上的一次灾难。

原因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重新大一统,对于采用各种统治方式还没有定论。大部分大臣还遵循旧制,建议采用分封制,分封秦始皇的儿子们,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可以实施有效管理并且不会威胁皇权。

当时的廷尉李斯坚决反对,认为周王室便分封同姓诸侯,结果各国间攻讦不断,战事不绝。李斯建议郡县制,认为这样由朝廷直接控制地方,让政令能够从上而下。秦始皇考虑之后,认为分封制对自己会造成威胁,于是坚决实行郡县制。

祸从嘴出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宴请群臣,博士淳于越对郡县制发表反对意见,认为郡县制让皇帝的子弟们都成了百姓,万一有臣子造反,这些人没有兵怎么救你呢!还说秦始皇不遵循古人,不可能干好,这些说法让秦始皇大为恼火。

焚书坑儒

于是李斯建议,这些儒生谈论诗书、以古论今、罪大恶极。于是便将书籍全部烧毁,除了秦国的历史典籍和自然科学类的书。

烧书让读书人非常反感,便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做法,被秦始皇知道后,便将460多名议论的人全部活埋。

“焚书坑儒”的做法实在太过严厉,让很多历史典籍就此失传,也是秦始皇暴政的鲜活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