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不管有多少人怎麼看待抗美援朝戰爭,但是筆者始終認為這是共和國的立國之戰。中國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直接作戰,打出了軍威更是打出了國威!

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其中最著名的的戰役就是:上甘嶺戰役

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此次戰役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基本上是以每秒鐘6發炮彈的速度,對駐守上甘嶺的志願軍陣地進行了瘋狂的襲擊。

這個只有3.7平方公里的上甘嶺位於兩個597.9和537.7的北山高地上,僅僅駐守著志願軍的兩個連。

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如此小面積的陣地上承受如此強度的火力,在人類戰爭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戰役期間我軍炮兵也投入了山、野、榴炮133門、火箭炮24門、迫擊炮292門,打出了40多萬發炮彈。戰役最激烈的一天,上甘嶺守軍打出了30萬發子彈、3萬餘手榴彈、2.1萬發炮彈。

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要知道在12年前的百團大戰期間,129師在3個月的戰役中一共才打出了70萬發子彈,炮彈更是忽略不計。

毫無疑問,上甘嶺戰役時期,志願軍換裝的蘇械裝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卻不一定是決定性作用。

因為當時即便是我們的武器裝備改善很大,但是與美韓軍隊相比依然處於劣勢當中。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屬於我們自己的戰鬥機;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記錄;我們的火炮在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炮火的四分之一,只有區區的四十多萬發炮彈,而且還全部是到了後期才用上的。就這樣,上甘嶺戰役,也間接性地成為了一個裝備精良的軍事大國和一個裝備落後的農業大國,在意志、素質和作風上的綜合較量。

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4.5萬人的第15軍打出各級戰鬥英雄12383人,佔全軍總人數的27.5%。並湧現出了邱少雲、黃繼光、孫佔元等等戰鬥英雄……

每秒6發,共190萬發炮彈打不下這個陣地,中國軍人憑什麼守住?

對此,我們不妨把時間倒回在古老的中國剛剛進入20世紀的那一年,1901年八國聯軍區區一萬六千人,就能夠長驅直入進入一個國家的首都,肆意燒殺搶掠,將幾十萬大清守軍和擁有四億人口的大清國打敗。僅僅過了半個世紀,年輕的共和國和那一群可愛的人們,用一百萬聯合國軍的鮮血告訴了全世界:

西方殖民者幾百年來只需要在東方一個海岸線上,架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