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公元前483年,鄭國有個叫做許瑕的大臣深得君主鄭武子的寵信,

朝中大臣無論尊卑都要忌憚許瑕三分,

時間一長,許瑕不免膨脹起來,竟要求鄭武子封一塊地給他,

鄭武子自然不會拒絕,只是思來想去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土地,

這許瑕分地心切,不肯作罷,於是突發奇想向鄭武子建議到:“既然國內沒有合適的土地,請主子允許我去別國搶一塊地吧”!

此言一出,朝野上下譁然,眾臣都暗自譏諷許瑕真是憑實力作死,卻又不敢直言,

如果許瑕一人腦袋短路也就算了,可偏偏鄭武子在這個問題上表現的也不十分清醒,

他一廂情願的認為鄭國是實力雄厚的強國,許而瑕則是亙古未有的將才,取別國土地乃是探囊取物般容易,便爽快的答應了許瑕的要求。

許瑕斟酌再三,物色了宋國一塊叫做雍丘(今河南杞縣)的地方,於是立刻親率大軍包圍了雍丘,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宋鄭地形圖

客觀的說,此時的宋國和鄭國都是小國,但宋國實力略強於鄭國,所以宋景公並未過於慌張,即刻派右師皇瑗帶兵出征馳援,

皇瑗驍勇善戰,經驗豐富,不出幾日便將鄭國軍隊反包圍在雍丘,鄭國軍隊頹勢立顯,

但許瑕仍貪戀宋國土地,竟置三軍將士性命於不顧,拒不退兵,

而後皇瑗每日修一堡壘、挖一條戰壕逐漸將鄭軍圍了個水洩不通,直到軍中出現了士兵絕望的哀嚎聲,許瑕才意識到鄭軍大勢已去,但卻無處可逃了。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宋鄭交戰


鄭武子得知前方戰勢,不免心急如焚,戰場上不僅有自己的寵臣,還有鄭國的主力軍隊,如果在此戰中被全部殲滅,後果不堪設想。

情急之下鄭武子派專使前往晉國求援,礙於情面,晉國趙鞅本想出兵解救鄭國,

但又覺得此戰錯在鄭國,是鄭國出師無名在先,才有此下場,正當趙鞅在救與不救之間徘徊時,有大臣提議通過占卜請神裁定。趙鞅允。

於是趙鞅找來史趙、史墨、史龜三大占卜大師,共同為此事卜上一卦,三位大師先採用龜卜法,得“遇水適火”之兆。

根據卦辭三位大師一致認為:今火遇水,謂之沉陽,不吉,且錯在鄭國,扶邪壓正,是為不吉,鄭國不能救。

這時一直旁觀的陽虎表示出了不同看法,陽虎曾是季孫氏家臣,因參與了南蒯策劃的反三桓計劃而被季孫氏追殺,所以投奔趙鞅以求自保。

陽虎認為如果鄭國兵敗,此消彼長,宋國實力必然大增,未來定是一患,所以鄭國該救。

加之自己也頗為精通卜筮之術,便請來籌策,按周易的常規占卜法演算起來。

一番仔細推演後,求得泰卦至,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泰卦

其中第五爻(六五)為太陰,是可變爻,變爻後泰卦為需卦,是為遇泰之需。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需卦

陽虎立即根據卦辭,變爻辭對此卦進行了仔細的分析,立即大叫到:“不妙,宋國當前正是興盛的時候,我們且不可與之為敵,這鄭國是救不得了。”

經過兩種不同方法的預測,晉國上下統一了思想,決定不派兵支援鄭國,徒留許瑕帶著殘兵敗將苦苦支撐。

二月甲戌日,宋軍突破鄭軍的最後防線,許瑕終於為了一己私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於戰場之上被皇瑗斬殺,

只可憐無辜做了許瑕陪葬的鄭國將士,皇環下令:除特殊有用的人才,其他一律處死,數萬鄭國大軍最後僅剩張與、鄭羅二人而已。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交戰戰場

許瑕貪得無厭,專權謀私,鄭武子親近佞臣,孤傲自大直接導致了鄭國的悲慘結局,

而晉國見死不救是否真的僅僅因為這一卦,值得我們客觀的推敲一番。

陽虎所筮之卦為遇泰之需,

先看泰卦卦辭:小往大來,吉亨。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泰卦卦辭

要想理解這個小往大來,我們要先從泰卦的六個爻說起,泰卦由三陽爻三陰爻組成,我們知道,六爻好比大樹,力量源於大地,始於樹根,所以下面的爻才最有力量,

可以理解為下面三個陽爻力量強大,逐漸向上發展排斥上面的三個陰爻,預示三個陰爻即將沒落,陰爻處於要離開的狀態,陽爻馬上取而代之,陽剛的力量與日俱增,寓意吉祥亨通。

需卦卦辭: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卦需卦辭

需卦表面看起來也是吉卦,但是有條件的吉,

孚的意思是誠信,意指做事有誠信才會亨通順利,所求的事情才會往吉祥的方向發展,反之所求之事必然不會有好的結果。

利涉大川不難理解,指利於渡過大川大河,這裡強調一點,《周易》中常用大江大河比喻眼前的困難,所以此處也可以理解為有利於克服困難,但前提是要有誠信,要行君子之道。

《周易》中很多吉卦都是有前提條件的,都是明確強調人要具備君子的德行做事才會順利,是十分提倡正能量的,所謂“易為君子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看泰卦變爻六五爻的爻辭:帝乙歸妹,以祉元吉。帝乙是商朝的一個君主,歸妹意思是嫁女,大致意思就是帝乙嫁女,福祉將至,必定大吉大利。

我們總結一下,從這三方面看,似乎沒有任何跡象直接的指出不吉,不宜出兵救鄭,那麼起卦的陽虎是根據什麼判斷的呢?

首先陽虎從變爻辭開始解釋,他認為宋國君主的祖先是帝乙的庶長子,帝乙嫁女是宋國“自家”的喜事,暗示宋國此時鴻運當頭,必然大吉大利,切不可與之為敵。

其次陽虎認為,需卦雖然是吉卦,卻只是對君子來說,而反觀這場戰爭的起因,皆因許瑕的一己私慾,鄭王的寵信佞臣,

而且鄭國自不量力,師出無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分析,鄭國的行為都不是君子作為,有悖君子之道,鄭國此番必然兇險。

最後,雖然初卦求得泰卦,也是吉卦,但寓意陽剛正義之力逐步增強並佔據主導地位,

而此次戰役中,代表陽剛正義的一方並不是鄭國,而是抵禦外敵,國力日盛的宋國,所以此卦預示的順利吉祥是針對宋國而言。

綜上,陽虎根據卦辭及爻辭做出了相應的判斷,讓晉國上下的意見及時達成一致,最終還是沒有出兵救鄭,導致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


鄭國數萬大軍被屠殺殆盡,晉國為何不出兵相救?

晉、宋、鄭三國地形圖

而現在,我們以今人的眼光看此卦,陽虎在推理此卦時確實摻雜了很多個人的主觀見解,可以說個人的政治偏向十分明顯,

但仔細一想完全可以理解,鄭國是挑起戰爭的一方,而且出兵的理由極其可笑荒唐,如果晉國這個時候出兵救鄭,就是在向天下表明瞭自己的政治立場,而且不免落下個是非不分、助紂為虐的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