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什麼迅速玩完?分析其四次“內訌”便知,次次要命!

一個事業團隊,最怕的就是內訌。

南明本還佔有江南半壁,為什麼在清軍面前不堪一擊而迅速崩塌?還不是因為小朝廷內部派系之間勾心鬥角,駐外各鎮將領你爭我奪,所以大敵當前不知團結而積極內訌。

然而,歷史總在重演,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的確如此,雖然歷史已經證明內訌的危害極大,但是後人總會忽略它。例如,太平天國,它本來是一個已經做大做強的事業團隊,但在事業的巔峰期開啟血腥內訌,從而轉向衰敗,並且還不思悔改,任由陷入內訌的漩渦,上演4次,次次要命。


太平天國為什麼迅速玩完?分析其四次“內訌”便知,次次要命!

石達開影視形象


首先,天京內訌。

它又被稱為天京事變。1856年的上半年,太平軍的西征已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長江中上游的江西、湖北等地局勢也初步穩固了。同時,在楊秀清的操盤下,秦日綱和石達開率太平軍主力踏平了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徹底解除了清軍對天京的三年圍困,太平天國進入全盛階段。

然而,剛喝完慶功酒,內部就磨刀霍霍,一場血腥內訌瞬間爆發。就這樣,太平天國最有能力的人楊秀清被殺了,首義王兼大實力派韋昌輝也被殺了,秦日綱等元勳悍將和數萬精兵都沒有戰死在沙場,卻倒在了自己人的槍下。沒多久,剩下的唯一一個能辦事的石達開也被氣走,才幾個月的時間,太平天國團隊分崩離析。清廷動用舉國之力,圍剿了六年都沒能達到這個效果。


太平天國為什麼迅速玩完?分析其四次“內訌”便知,次次要命!

韋昌輝影視形象


其次,池州事件。

這也是一場內訌。而且是天京內訌的後遺症。天京事變中,韋昌輝成了罪魁禍首,他的親弟弟韋俊從此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在朝內外遭受排擠和冷遇。

1859年,韋俊駐守安徽池州,楊輔清駐守在安徽建德(今東至縣),兩地相鄰,而楊輔清是楊秀清的弟弟,天京內訌中,韋俊的哥哥殺了楊輔清的哥哥,所以楊輔清記仇,經常擠兌池州的韋俊。韋俊自知勢孤,決定躲,把池州讓給他楊輔清總可以了吧,爭不過總躲得過吧!

李秀成有點同情韋俊的處境,要韋俊遷到他的地盤。但韋俊大軍要路過陳玉成的地盤,此時陳玉成已被封王,安徽由他掌管,他不允許韋俊擅自移防。韋俊曾是陳玉成的上司,不堪這般受辱而強制通關。就這樣,兩軍火拼起來,接應韋俊的李秀成部也摻和進來,一起開打,一千多太平軍在火拼中報銷。另外,楊輔清趁機襲擾池州。

韋俊灰心喪氣退回池州,不久後就投降了清軍。韋俊降清後,幫著清軍打下樅陽和安慶,令太平天國安徽戰局惡化。


太平天國為什麼迅速玩完?分析其四次“內訌”便知,次次要命!

陳玉成影視形象


再次,鎮平事件。

這個鎮平是一個縣名,即今廣東蕉嶺縣。1864年,太平天國政權覆亡後,還有侍王李世賢部在江西、廣東、福建三省繼續頑抗。康王汪海洋本受李世賢轄制,但李世賢在福建漳州全軍覆沒後,他成了最大的實力派,開始專權。李世賢的舊部投奔他後,他都找藉口殺掉將領,奪其軍隊。如李世賢親信將領李元茂。

李世賢成了光桿司令後,換上清朝官方規定的髮型和服飾,偷偷地前往廣東和江西交界處投奔汪海洋。1865年8月,當他來到鎮平後,找到了當地的太平軍,並帶信給汪海洋,說他是侍王李世賢,幾日後來汪海洋大營會面。汪海洋得知後,害怕李世賢奪他的兵權和追究他殺李元茂等人的責任,於是一狠心,生出毒計,派出刺客殺死了李世賢,並通告全軍,李世賢投降了清妖,該殺,同時又把不滿的將領都一併殺掉。

至此,大部分將士迫於汪海洋的威壓,敢怒不敢言,開始成批投降清軍。五個月後,汪海洋就兵敗而死。


太平天國為什麼迅速玩完?分析其四次“內訌”便知,次次要命!

洪秀全影視形象


最後,德王唐日榮被殺事件。

石達開在大渡河覆滅後,其餘部近萬人在悍將唐日榮的率領下,突破清軍的重重追堵,從四川進入了陝西,並與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的西征大軍會師。陳得才很欽佩唐日榮的英勇和忠誠,兩人合作非常愉快。1864年前後,天京被湘軍圍死,陳得才受令率11萬大軍東援。

但東援大軍開到河南湖北一帶時,天京已經陷落。東援大軍陷入危機之中,沒多久,眾多將領叛變,陳得才自殺,只剩了唐日榮等一部分將領還在堅守,這時候,遵王賴文光被推為領導者,整合殘部,統一號令,繼續抗清。

賴文光表奏唐日榮為德王。唐日榮獲封王之後,積極性很高,迅速擴充了幾萬軍隊,這就引起了賴文光的猜忌。他們兩人本來沒什麼交情,唐日榮是石達開親信,而賴文光號稱幼天王的舅爺,石達開和洪秀全不是同路人,有芥蒂。

太平天國為什麼迅速玩完?分析其四次“內訌”便知,次次要命!

唐日榮是石達開的心腹和代言人,這麼多年遠離天京洪秀全,養成了保持獨立性的習慣,不會毫無保留地表示效忠洪天王。而賴文光就不一樣,他是洪秀全的舅子和代言人,特別是天京陷落後,北方太平軍他說了算,別人封王雖說是他表奏,其實洪秀全父子已經死了,就是他賴文光首肯或者說一句話的事。因此,賴文光既要讓殘留的太平軍都無比效忠於洪家的太平天國,又要保證自身能牢牢掌握實權。

現在唐日榮實力擴充太過,有點“功高蓋主”的味道,不遏制,賴文光擔心指揮不動他。於是,和汪海洋一樣運用手段,秘密誘殺了唐日榮,並找了個藉口說唐日榮擴軍是想謀反叛變,然後吞併了他的兵馬。又是一場內訌,不過是最後一次。

因此,賴文光也沒能做成大事,後期的成績也是靠捻軍出力而取得的。

永宣感嘆,太平天國的這四次內訌,都發生在特殊時刻,那時候最需要的就是齊心協力。特別是汪海洋殺李世賢和賴文光殺唐日榮,都是危急存亡之際,只有摒棄個人權欲,團結起來,才有可能抵擋住外敵。只可惜,危難之時,規則破壞,利益橫飛,局中之人急著搶利益而內訌,大局觀蕩然無存。

太平天國這般接二連三地內訌,怎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