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開篇,記錄與迴歸


鼠年開篇,記錄與迴歸

早就想動鍵盤敲一篇鼠年開篇題文,但這過完了初七、過完了十五、過完了正月……開篇還是c遲遲沒有落實。

要給自己的弱行動找藉口麼?

其實就是有點糾結。

——糾結:寫什麼好呢?

保險乾貨(例如醫療險的硬知識與投保指南)?

疫情下的保險(產品責任拓展、甚至是些轉行建議)?

這些選題我都想過,但好像也都不是最有動力要寫的。

去年八月,我開出公眾號——麗佳的百保袋。

當時初步設想就是把這裡打造成自己虛擬的工作室。用於梳理保險知識、解析新產品、甚至可以做一些實戰案例的覆盤。同時也可以將客戶常問的常規問題,提前做一份書面上的準備,應該能大大提升和客戶間的溝通效率。

所以短短的五個月,在這個工作室中,我一共分享了和保險相關的二十一篇文章,其中有四篇是授權後轉載來的。(這裡不是來炫耀產量的,產量其實還蠻低的,哈哈哈)

但這個模式存在一個潛在問題。

我們來一起想象一個場景:

你是一個不太懂保險的潛在消費者,當因為外界事件激發了你近期的購買需求(比如有孩子了、比如周邊有親友遭遇不幸等等)。作為一個對自己負責的準消費者,你接下來要做的,大概率是會到處蒐集與買保險的相關信息。可能會從熟人那取經,也可能從互聯網上自學,總之,這個被外力激發的需求,會促使你關注一段時間關於保險的話題和信息。

這期間也許你會看到我關於這些話題的分享,並且能從中獲得一些為你有用的信息。

但這些關注基本會隨著你買到自己心儀的保險而終止。

那麼,我在思考:是不是之後我再分享保險的信息,對你而言,價值和意義就大大降低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你來到這裡獲取信息,角色是保險的消費者,因此當現階段消費需求完成後,你的注意力勢必不會再多加停留。

因為你的注意力只會停留在目前對你有用的信息上。

那麼上述事實對我個人公眾號的內容輸出有何影響呢?

我在思考:如果我把這個屬於文字愛好者的“自我”發聲平臺僅僅限定在工作的維度,是不是會浪費它巨大的能量呢?

因為我輸出的專業內容大概率只能對消費者(讀者)產生一時的價值。卻不能作為我“之所以為我”,在你身邊,一直產生能量的長期理由。

畢竟我不是一個“保險公司”,我自身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我的主營業務。

除了業務,我還有這樣特點的:

我愛好閱讀、喜愛孩子、渴望成長、正在嘗試打磨優勢。

這些話題,我都希望能分享給你。

甚至希望通過不斷的分享,能夠創造連接的機會,認識同頻的那個優秀的你。

如果想達到上述的效果,這個公眾號究竟該怎麼來寫呢?

“不會寫、寫不好、除了保險沒得寫”,這些潛在對自己的懷疑,又是我行動的另一個阻力。

有助於突破上述阻力的答案,是我最近在一本書中看到的——

《人生護城河》。

作者張輝(@輝哥奇談)。

張輝的本職工作是在「車和家」負責組織發展。業餘愛好是讀書、寫作、自駕遊和分享。

因為35歲遭遇的一次危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焦慮。為了緩解焦慮,他與朋友一起創辦了第一公眾號「改變自己」,並在2015年創辦了自己的自留地「輝哥奇談」,用來不斷記錄自己的心聲,不為流量、不為利益,就為自己。並於去年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書。

在書中,他分享了一些他寫公眾號的心路歷程:有過中斷、有過對內容的否定、有過不知寫什麼的彷徨,但最終,他還是靠不斷的行動打破了因不自信而產生的自我限制。

曾經的他,為了督促自己的行動,立過"flag”:連續日更100篇、完成後接著挑戰連續日更365篇。別忘了,他的本職工作並不是網絡作者,而是利用極為有限的工作外時間實現了對自我態度和行為的承諾。

通過張輝對自己經歷的分享,讓我認識到,堅持寫作就是一種很好的記錄方式。

引用季羨林先生(《清華園日記》作者)對自己這本日記價值的肯定「日記是最具體的生命痕跡的記錄。以後看起來,不但可以在裡面找到以前的我的真面目,而且也可以發現我之所以成了現在的我的原因。就因為這點簡答的理由,我把以前偶爾衝動而記得日記保留起來,同時後悔為什麼不堅持下來

看到這麼多前輩因寫作而終身受益後,我也漸漸放低了心理防線。哪怕是記錄流水賬,但當把時間維度拉到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長度,就會看到即使是些胡思亂想也都是有價值的。因為寫作是能幫助我們卸下所有偽裝、放下所有外在壓力,直接面對真實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這應該就是人們喜歡文字,喜歡寫作並樂於分享的行動源動力。

因此新年的開篇,我決定用文字記錄下這個時刻——

麗佳的百保袋將更名為麗佳的百bao袋,日後分享的內容也將更多元化。

比如,我正在考慮是否要將已堅持近半個月的#每日覆盤#加入展示,帶動一起想為自己做記錄和分享的你。

鼠年開篇,記錄與迴歸

每日五問

把公眾號的定位迴歸自我,也是想讓這個百bao袋更有生命力一些。

因為見過太多同仁為了“賣保險”而開公眾號,但因為找不到自己記錄的源動力,公眾號的“有效生命”就只停滯在一篇官宣和幾篇保險科普而已。

最後用《大象與跳蚤》的作者查爾斯·漢迪在其自傳中的一段話,作為對自己的勉勵「我發現想生活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我會鼓勵更多的人寫下他們一生所學的知識並分享出來。我們越是打開我們的生活,就會有越多的人可能相信我們。我希望我的新讀者會喜歡我的想法、故事和反思,並發現它們跟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