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會激發房產需求,但未來兩年不一定上漲,為什麼要這樣講?

隨著各地新增人數歸零,確診數量清零,這次新冠病毒取得階段性勝利。

各行業各開始復甦,疫情對經濟產生影響是肯定的,特別是對房地產的影響,凡事都有正反兩面,負面影響是大家都清楚,但是積極方面考慮,就是會讓一部分人產生居住升級的需求。

疫情後會激發房產需求,但未來兩年不一定上漲,為什麼要這樣講?

李稻葵

專家:疫情之後會有一輪房產需求,但未來兩年房價不一定上漲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創始院長李稻葵:疫情過後,會有新的一輪房地產需求。這需求不是炒作,是剛性的需求,是調整需求。

  我相信相關地方政府會因地制宜地,推出相關的樓盤土地,讓開發商去開發,根據老百姓的需求去開發。通過這個機制能夠帶來未來一兩年一大批的房地產交易。

  但這不一定意味著價格的上升,可能在某些地方價格穩定甚至略有下降。未來兩年地產會變得比較活躍,但是大概率不是價格往上擠。所以我還是鼓勵大家多關注金融市場,房地產還是要以居住為準。

解讀:

上面就是李稻葵講的需求的原因,感覺比較靠譜,在這個月的實際工作當中,也有一部分這類客戶,之前沒有住房升級的客戶,這次疫情之後有了想換房子的需求,有些剛需不是很急的客戶,在這次疫情之後也加快了置業的節奏。

  這次疫情租房子的客戶受到百般刁難,享受不到社區的溫暖,返工時有些高檔小區不是業主甚至都進不去,感受到有個自己的房子多麼重要。所以專家講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疫情後會激發房產需求,但未來兩年不一定上漲,為什麼要這樣講?

統計局回應樓市銷售下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1-2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9.9%,商品房銷售額下降35.9%。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房地產“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這些年實施因城施策,強化和落實地方城市主體責任,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穩地價、穩預期、穩房價的局面初步形成。

至於房地產發展政策,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

解讀:

國家層面發聲,雖然這次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但是再次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方針,而且我們現在的經濟工具已經不止房地產一種了。對外,對內都有新的金融工具,“新基建”的提出也是相當給力。


疫情後會激發房產需求,但未來兩年不一定上漲,為什麼要這樣講?

​對房地產冷靜看待,如果有房子而且沒有住宅升級的需求就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有住房剛需錢差不多就儘早買,有換房子的需求就賣掉舊的,添錢買新的。暴戾的心態沒有用,市場不會隨個人意願轉移,被動接受,主動改變。

加油各位,希望都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