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扫墓这件事是始于何时?是孔子儒家学说首先提倡的吗?

远方167427784


国人以祖宗为神,对于祭奠是很有规则的,现代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有所改变!孔子,本身是丧葬师,对古丧葬仪式很熟悉!他是人道人伦之传承者,对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他提倡的人道人伦大同世界,是人类的终极价值并归宿!



阳光明贞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大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因清明节与寒食(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的日子相近,后两者合而为一,寒食也就成了清明节的别称。

清明节始于何时?

清明节大约开始于周朝,己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这天不动烟火,只吃凉食,并且去给祖先扫墓上坟。为什么清明寒食不动烟火?这里还有个传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重耳即位后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将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

扫墓祭祖是儒家首先提倡的吗?

众所周知,周朝时期最注重礼制,创建了一套具体可操作的礼制,把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生活方方面面都纳入了礼的范畴。孔子最崇拜周公,他一生都在追求“克己复礼”,复礼就是要不折不扣地恢复一切礼制。虽然清明祭祀并不是由孔子首先提出的,但孝道这确是儒家一直都在坚持提倡的。对于祭祀孔子曾这样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说,我们祭祀祖宗的时候,耍如祖宗就在眼前一样诚敬,要表里如一。如果你没有时间亲自去祭拜,让别人代祭,就等于不祭。


从上可以看出,孔子在对祭祖这件事上,不仅重视内心的虔诚,也很注重形式。


半个南山人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天文】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天气】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天文】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天气】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农业】

立夏:夏季的开始。【天文】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农业】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农业】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天文】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天气】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天气】

立秋:秋季的开始。【天文】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天气】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天气】

秋分:昼夜平分。【天文】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天气】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天气】

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文】

小雪:开始下雪。【天气】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天气】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天文】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天气】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

综上:24节气最主要分三类,天文、时间类;天气,生活类;生产,农耕类

很显然,二十四节气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不是单单一个人的发明创造,是长时间人们总结归纳出来的东西。

二十四节气,儒家都想贪为己有?题主太无耻了点。


沧桑短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句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牧《清明》一诗中,但清明节的源头却不在唐代,而是始于周代,距今2500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印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气前后长达半月之久。道教作为尊天敬祖的传统宗教,很有可能首先倡导。


用户3229034434980


唐代晚期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说明清明节是在唐代之前就源远流传下来。至今有二千几百多年的历史。

祭祖扫墓是不是儒家思想带领我们的脚步,没去想那么多,也没必要去追想。


用户1842277873457


我认为应该是道家的,始于何时不知,固圣人先师不喜欢提鬼神一类的东西,祭奠先祖,怀念先祖是每一个人都要追本塑源的。


用户110964635344


外歪国人说我们没有信仰 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家和祖先 我们相信通过先祖可以直达神灵 祭祖不需要去考究从哪里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