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著重培養自己的兒子?而要把自己的衣鉢傳給姜維?

黎顧百年


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被劉禪稱為“亞父(相父)”。而姜維,則是諸葛亮之後的蜀軍領軍人物,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投降,而後因其軍事才能被諸葛亮所看重,一直帶著身邊親自教導。至於兒子諸葛瞻,諸葛亮並沒有像司馬懿那般,把兒子帶到戰場上教導。

一、諸葛瞻出生於建興五年,諸葛亮逝世於建興十二年,兩者相差僅八年

諸葛亮也許是幸運的,因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預言,使得二人的名聲得到了大範圍的傳播。也因此,在諸葛亮隱居南陽之時,新野的劉備便三顧茅廬,給足了諸葛亮面子。甚至在諸葛亮答應出山的時候,便被劉備委以重任,領軍師之職。

但諸葛亮也是不幸的。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為諸葛亮身上肩負著蜀漢安危,以及“匡扶漢室”的重任,讓諸葛亮沒有一刻能放鬆。而且,在劉備逝世於白帝城之後,諸葛亮身上的擔子更加的沉重了。

我們也知道,古代的醫學條件和經濟並不發達。所以,古人的壽命大多數都是短暫的。因此,整日處理政務,大小事都要親力親為的諸葛亮,到了四十多歲都還沒有孩子。因為擔心自己後繼無人,還從自己的兄長諸葛瑾那裡把諸葛喬過繼過來。

對於諸葛喬,諸葛亮甚是喜愛,但也因此管教甚嚴。在諸葛亮屯守漢中時,還把諸葛喬帶到身邊教導,讓其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奈何天不遂人願,諸葛喬在公元228年去世了,僅在諸葛瞻出生的一年之後。諸葛喬的去世,讓諸葛亮很受打擊,也許這也是他以後沒有把諸葛瞻帶到戰場的原因之一。

諸葛瞻出生於建興五年,這一年的諸葛亮也有46歲了。所謂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46歲的諸葛亮,以古代的年齡階段看來,年紀也不算太輕了。也許因為勞心勞力,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最終於建興十二年的時候在五丈原逝世。這一年,諸葛瞻也就只有8歲而已。

二、諸葛亮已是丞相,更是劉禪的“亞父”,要時刻注意避嫌

從一介白身到一代丞相,諸葛亮已經跨過了很多人所不能逾越的天塹。在白帝城之時,雖然有劉備的試探成分,但諸葛亮還是有驚無險的經過了劉備的考驗,成為託孤大臣,更是二代蜀漢皇帝劉禪的“亞父”。

有著“亞父”這麼一層身上,再加上丞相之職,諸葛亮手中的權力不可謂不大,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況且,還有諸葛亮火燒新野、聯合江東、奪取益州,平定南蠻等等耀眼的功績。換句話來說,諸葛亮已經是功高蓋主了。也就是因為蜀漢的特殊情況,諸葛亮才能夠安然無恙的繼續下去。

但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還好,沒有敵人敢和他作對。但是,當諸葛亮百年之後,這事情就不好說了。所以,諸葛亮為了自己的家族考慮,也為了自己後世的名聲所考慮,就不能把諸葛瞻再培養在軍中讓其擁有兵權。畢竟,諸葛亮也不確定自己的兒子能否鬥得過費禕等人。到時候,如果劉禪受到蠱惑,對諸葛家族給個莫須有的罪名就不好了。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只是注重對諸葛瞻的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而對軍事謀略方面,諸葛瞻根本沒有過多的接觸。這樣的後果,也就讓諸葛瞻在後來的綿竹之戰中,軍事謀略方面表現的如此不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蜀漢當時需要一個合格的軍事領軍人物,而諸葛瞻的年紀卻不允許

蜀漢在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的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軍中的中基層將領形成了青黃不接的局面。而且,在諸葛亮的北伐途中,趙雲,張苞等人的去世,更是讓蜀漢無將可用。

另外,雖然蜀漢還有魏延這等威望的武將,但奈何諸葛亮對其不喜。再加上魏延的用兵膽大和冒險,一直讓諸葛亮很不放心把兵權交給他。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諸葛亮就必須物色一個能夠帶領蜀漢渡過難關和崛起的人才。因此,姜維這一員從曹魏投降過來的軍事人才就入了諸葛亮的實現。

在姜維通過了諸葛亮的考驗之後,姜維就一直跟隨在諸葛亮的身邊,深受諸葛亮的教導之恩。至於諸葛瞻,因為他年紀的幼小,使得諸葛亮並沒有像司馬懿那般,把其帶在自己的身邊。何況,諸葛亮還要避嫌,不能使得君臣方面出現猜忌。

總而言之,不是諸葛亮不想教導諸葛瞻,而是的因為諸葛瞻的年紀並不足以讓諸葛亮放心的帶到軍隊。另外,因為諸葛亮的身份,讓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諸葛亮選擇的衣缽傳人是姜維,而不是自己的兒子諸葛瞻。


韶華傾夢


諸葛亮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養子諸葛喬,另一個是親生的諸葛瞻。諸葛喬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的次子,當時諸葛亮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就請求哥哥把諸葛喬過繼給自己養。

諸葛喬還有一個哥哥叫諸葛恪,兄弟兩個在東吳名聲都很響亮,不過很多人都認為諸葛喬才能不及諸葛恪,諸葛亮其實對諸葛喬很注意培養的,一直把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任命他為駙馬都尉,諸葛亮去漢中也把他帶在身邊,就是想讓他好好歷練。

諸葛喬最後沒有什麼建樹,一個是因為天資有限,另一個是因為早死,據記載他死時才二十五歲,雖然有諸葛亮的培養,依然不能成為一代名臣。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出生太晚,諸葛亮死的時候他才八歲,所以諸葛亮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機會培養他的。諸葛亮常年在外帶兵打仗,不可能把這麼小的孩子帶在身邊。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是“聰明可愛,但恐怕他會早熟,成不了大器。”

提問者可能問的是諸葛亮為什麼沒有著重培養諸葛瞻,那麼這裡總結出來的答案就是諸葛瞻出生比較晚,他出生的時候諸葛亮已經四十六歲了,又常年在外領兵打仗,而諸葛亮死的時候,他才八歲,根本沒有機會得到諸葛亮的悉心培養。姜維就不同了,他既有天資,又有帶兵的經驗,又常年跟在諸葛亮的身邊,所以能得到諸葛亮的青睞。


秦曰漢雲


巧了,前幾天剛對三國幾個名人兒子們做過比較,恰好就有諸葛亮兒子諸葛瞻。諸葛亮培養諸葛瞻屬於隔代(二三代人)教育,不現實。

這裡要注意年齡問題,諸葛亮屬於老年得子,諸葛瞻出生時(227年),此時諸葛亮已經46歲了,諸葛亮病逝時(234年),諸葛瞻只有七八歲,這年齡段屬於啟蒙教育階段,目測還在學習四書五經,談不上學習高深的兵法謀略,諸葛亮即使重點培養也沒有什麼效果。諸葛瞻戰死綿竹(263年)僅36歲,正值壯年,縱然有能力領悟精妙陣法也嗚呼哀哉了!

而諸葛亮北伐(228年)收姜維也大概是46歲左右,此時姜維26歲左右,正是青年時期,加之頗有謀略,所以諸葛亮費盡心思把姜維招降,後又把平生所學如數傳授。

古人早婚,生兒育女時本身年齡並不大,所以他們的交集是諸葛亮46歲、姜維26歲、諸葛瞻剛出生。他們之間至少相當三四代人的關係,諸葛亮54歲就掛了,哪有時間和精力進行隔代教育。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死的時候,是蜀漢建興十二年八月,這時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瞻才八歲。這麼小的兒子,諸葛亮沒辦法把他帶在身邊培養。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給哥哥諸葛瑾的信中說“瞻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擔心兒子過早地表現出非凡的智力,反而將來成不了大器。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沒有兒子,把大哥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帶在身邊,作為自己的嫡子培養,劉禪拜諸葛喬為駙馬都尉,蜀漢建興六年,二十五歲的諸葛喬就死了。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全家被殺以後,諸葛攀回到東吳,重新做回諸葛瑾的後代。諸葛攀也很早就死了。

所以諸葛亮只能培養他很滿意的姜維。他需要給蜀國培養人才。在《三國演義》中,姜維本是魏國小將,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攻打天水郡的時候,姜維看破諸葛亮的計謀,令諸葛亮的蜀軍受挫,姜維的智謀令諸葛亮刮目相看。諸葛亮下定決心收服姜維,讓他做自己的弟子,繼承他的衣缽。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蜀漢建興五年三月,這一年,諸葛亮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剛剛出生,不滿一歲。所以,諸葛亮只能讓姜維繼承自己衣缽。

姜維雖然沒有讓蜀漢統一天下,但他延緩了蜀漢的滅亡,姜維屯田沓中避禍,魏國立刻有了進攻蜀漢的機會。所以,諸葛亮之後,姜維是蜀漢安寧的保障,劉禪聽信黃皓讒言,姜維最後不得重用,這是劉禪自取滅亡。








牡丹梅花鑫森淼


各行各業本來也不是父親做什麼,兒子就要做什麼。更不是父親厲害,兒子就一定厲害,這個都不用舉例的。

當然,諸葛亮不是不重視培養兒子,只是時間沒有能夠配合起來。

諸葛亮的第一個兒子是兄長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當時諸葛亮一直沒有兒子,就向諸葛瑾請求,讓諸葛喬做自己的養子,諸葛瑾稟告孫權以後,讓諸葛喬到了蜀漢。諸葛亮其實是把諸葛喬真的當作自己的嫡子來培養的,不但把他的字從仲慎改成伯松,任命為駙馬都尉,還把他帶去了漢中參贊軍務。只是很可惜,諸葛喬20多歲就去世了。這個培養計劃也就意外終止。

諸葛亮的第二個兒子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諸葛瞻了。但對於諸葛亮來說,諸葛瞻生得太晚了,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只有8歲,諸葛亮培養他,也只能一些入門的知識,遠不到傳衣缽的時候。

三國演義裡沒有寫過諸葛瞻的出身,一上來就是諸葛瞻戰死的那段故事。所以只看小說的朋友可能會覺得,諸葛瞻是個沒什麼本事的人。其實,行軍打仗治理國家這些能力,諸葛瞻因為沒有來得及得到諸葛亮的親自傳授,確實不能和父親比較。但諸葛瞻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不錯的,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和畫家。如果不是趕上蜀漢末年的動亂,可能會有不錯的作品傳世的。


閒聊三國


不是不著重培養自己兒子,是因為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兒子還小,挑不起這個重擔。諸葛亮也非常清楚當時蜀國的政治格局,蜀國內部分益州派和荊州派,益州屬於本土勢力,荊州派屬於外來派,諸葛亮還是有點忌憚這些本土勢力的,如果諸葛亮在長壽一點的話,把益州勢力打壓下去的話,也不是沒有可能。

就像司馬懿掌握魏國大權的時候,剛開始他也不敢有篡位的野心呀,慢慢安插自己的勢力,安插幾十年,才把那些魏國大將,名仕整死之後,才讓兒子接了自己的班呀。


百里無風


哪有不懂兒子的父親,他兒子什麼樣他心裡在清楚不過了,與其培養一個資質平平的人,還不如培養一個真正聰穎的人。


呲呀哼的那些年


諸葛亮為什麼不培養自已的兒子而培養姜維接班人。這問題就向小時看的什麼外國電影,流浪者什麼的,小偷的兒子必是小偷。法官後代必是法官一個道理。雄才大略是天賦也是後天的磨練,並不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的邏輯。你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的思維,歷史很少出現這種現象


用戶989313728249


父母的工作能力思想感情和的兒女的工作能力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世界各國每個朝代有名氣的人,父母兒女沒有名氣,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輩輩窮,輩輩富的家族不多。每個人一生的窮與富都有不同的變化,能掙錢的時候就富,沒本事掙錢了就窮了。


我愛中國


因為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年齡太小,諸葛亮死時他才八歲,而姜維當時已成年,武藝高強且足智多謀,善於用兵,深得諸葛亮的喜愛,所以諸葛亮將平生所學盡傳姜維。使姜維繼承其志,為蜀國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