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比较偏的问题,全国防疫期间,流浪汉,乞丐是如何生活的?

遥望


全网最权威解释。

由于涉嫌歧视,乞丐一般称为流浪乞讨人员。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分为市县两级,是一个执行机构。救助原则: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属地管理。

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保证防疫和安全,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完成应尽的救助、巡查工作。对于基层救助管理机构来说,由于资源、设备、专业技术、遂行能力限制,不能第一时间和专业性作出救助对象的体温、病情的分析和判断。只能依据本地区疫情来主观的、经验的判定风险水平。再依风险水平的层次采取相应措施。

民政部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疫情下的救助管理工作,并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及对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对做好疫情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出要求。

具体操作中,疫情期间的救助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五种情况。

1、站内原有滞留、已安置人员的救助管理。采取封闭管理方式,禁止外出和探视,断绝与外界来往交流。并对居住环境卫生进行妥善消杀处理。

2、新来的救助对象。按照地方政府防疫指挥部的要求,按防控流程办理。在安全前提下实施救助。

3、做好重点地段、线路、单位的巡查。

4、对那些不接受救助、拒绝政府安置的乞讨人员,发给防护用品、食品、防寒物品,设立专门的警示警戒标识,严禁个人擅自接近和救助,保护乞讨人员和近距离流动人群双方面的安全。

5、必要特情时,采取果断措施,收纳到站,或按照指挥部及相关政策要求强行救助到户,不留疏漏之处和防疫隐患。

疫情期间,救助管理工作既不能关闭,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开放办公。因此,只能根据当地疫情形势的大局来研判,选择具体办法予以救助,因地制宜,因情制宜。

流浪乞讨人员具有流动性强、自我防护弱、防控工作难特点,关心救助他们做好疫情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

如果,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可以拨打110 报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