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難易氣餒?父母要讓他懂得這個大道理,可幫助增強心力

忘記從何時開始,突然發現陶寶哥哥偶爾在碰到困難時,會難過哭泣,很氣餒。

室內遊樂場的一次情景讓我記憶深刻,在闖關遊戲中,有一個項目是獨木吊橋,以前沒有玩過。據我觀察,差不多5歲以上的孩子才能成功過關。

孩子遇到困難易氣餒?父母要讓他懂得這個大道理,可幫助增強心力

陶寶當時4歲多,平衡力不足,多次嘗試都無法成功,每次失敗都是一副很受傷的表情。特別巧的是,當時有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也在挑戰,他也一樣總是失敗,但並不氣餒,反而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雖然最後他也沒成功,依然滿面春風的去玩兒其他項目。

我記得陶寶一兩歲時並不容易氣餒,現在為什麼會如此?分析原因不過三種,一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差異,有的天生樂觀,有的天生悲觀,還有的時而悲觀時而樂觀;二是家庭教育做的不好,讓孩子養成了不好的性格;三是孩子長大了,好勝心變強。

經過反思,雖然家庭教育也並不完美,但沒有太大的差池,排除了第二種原因。其次,經過與一些父母交流,發現不少孩子都會如此。所以,一、三才是主要原因,孩子長大了,不是天生的樂觀主義。

那麼,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要怎麼引導呢?

首先,堅決停止自己對孩子的批判心理。不要覺得孩子太懦弱,像個娘娘腔,一點都不像男子漢,更不可脫口而出:“你是不是男子漢啊?碰到點困難就哭哭哭,煩死了!”這樣交流,不僅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嚴重傷害親子關係。

孩子遇到困難易氣餒?父母要讓他懂得這個大道理,可幫助增強心力

其次,我們要與孩子共情,理解孩子。跟孩子說:“寶寶遭遇失敗,心情不太好,有點難受,爸爸媽媽也會這樣。”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平靜下來。

第三,尋找孩子以往戰勝困難的閃光點,鼓勵孩子。比如認識了多少個字背了多少首詩,告訴他:“什麼事情都是從零開始的,我們要反覆練習才能學會,你一直是個堅強好學的孩子,你以前一個字都不認識,但現在能認200個字了。這次失敗很正常,只要我們像認字一樣多多練習,就可以做的越來越好了。”就算孩子沒有特別的閃光點,也可用學走路、學說話、學吃飯等事情作為引子,每個孩子都是經歷過千辛萬苦才能穩穩當當的走跑跳。

孩子遇到困難易氣餒?父母要讓他懂得這個大道理,可幫助增強心力

當然,有些事情可能就是孩子年紀不夠,不管如何努力也難以完成,還要安慰孩子:“這個任務是大孩子才可以完成,等我們寶貝長大一點,練習一下也可以做的很好。”

這個方法試驗過很有效,當我多次使用後,陶寶會細數自己挑戰成功的和不成功的事情。對於不成功的事情也有了心理預期,知道自己只要繼續努力也可以成功。明顯感覺心力變強。

《引爆自律力》的作者Kris在書中分享了他兒子跳繩不成功氣餒的故事,還提出瞭解決方案,值得父母借鑑。

Kris的兒子快要上小學了,提前練習跳繩,但老是跳不好,覺得自己太笨,想要放棄。Kris幫兒子制定了練習方案,每天跳10個,不用介意跳的好不好,之後數量上升到20個,最後是每天100個。慢慢的,孩子就能連跳72個,從班級D組上升到A組。成功的原因很簡單,減少得失心,反覆練習。

孩子遇到困難易氣餒?父母要讓他懂得這個大道理,可幫助增強心力

在孩子進行一項新練習時,我們都需要如此幫助孩子。記得陶寶剛玩平衡車時,一開始完全不會,他也有點退縮不前。我看他老玩不好,有些著急,因為我們感覺很簡單。但我為了避免打擊他的積極性,壓下自己的期盼,只是簡要說明正確做法,不糾錯,儘量讓他多玩,做的好就鼓勵一下。慢慢的,他就玩的越來越好了。

雖然我們的孩子不是天生樂觀者,但只要我們用心引導,相信孩子們在碰到困難失敗時,不會突然崩潰。他會記得父母教過的大道理:“一切皆可習得!​我只需多練習,就可以戰勝這個困難。”

-END-

娃娃媽媽愛學習: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推薦優秀育兒書籍。專注於兒童智慧、好習慣、心理健康、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