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螢火蟲的戰役

諾曼底

螢火蟲在1944年被引進英國裝甲旅以及第21集團軍的各師,可及時加入諾曼地登陸。這個時間點是很幸運的,因為盟軍發現德軍在諾曼底戰場比預期裝配了更多重型坦克,如虎式。事實上,盟軍誤以為豹式會如同虎式一般數量較為有限,而不會大量替換德軍的四號坦克。結果比預期中更常遭遇的大量豹式戰車給盟軍指揮官以及裝甲兵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因為它們的坦克炮無法在長距離擊穿其正面裝甲。

螢火蟲在每一個克倫威爾或謝爾曼坦克連各分配一臺。在克倫威爾部隊的編制與運用中造成了調動以及補給困難。這是由於性能(螢火蟲的行進速度較克倫威爾慢)以及後勤補給(兩種不同戰車的零配件供應體系)。

二戰兵器—螢火蟲的戰役

雖然豹式和虎式只佔了德軍在諾曼地共2500臺坦克的30%(其餘是四號坦克,三號突擊炮等一般謝爾曼可以有效對付的戰車),但基於卡昂城對德軍的重要性,以及蒙哥馬利將德軍牽制在英軍前方,使得美軍可以向西突破的作戰,使得英國和英聯邦部隊必須面對德軍部署在諾曼地超過70%的裝甲部隊主力,以及幾乎全部裝備優良的精銳部隊黨衛隊,他們均配備了有令人喪膽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因此,儘管豹式和虎式總數相對較低,但幾乎都是由英軍面對。因此,謝爾曼螢火蟲可能是英國最有價值的坦克,因為它是唯一可以在一般戰鬥距離有效對付虎式和豹式的英國坦克。

不過,這一點德國人也發現到了:他們發現長炮管的謝爾曼坦克比一般的謝爾曼對它們的重型坦克有更高威脅,因此德國裝甲兵和反坦克炮兵被指示優先攻擊螢火蟲。相同地,螢火蟲的車員也知道17磅炮的長炮管和一般的謝爾曼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他們設法進行偽裝,希望不要被鎖定。有些人將炮管前半部的底下塗白,上面塗墨綠色或原先的橄欖綠,使得炮管看起來有縮短的錯覺(即反影偽裝);另一個提議是將一根木製、較短的假炮裝在炮塔尾端並指向前方,不過這些方法似乎沒有在實戰中使用過。

儘管是優先處理的目標,螢火蟲在統計上似乎被擊毀的幾率比一般的謝爾曼低,這更有可能是因它們在戰場上的戰術配置,而不是對長炮管的偽裝發揮效用。由於對指揮官而言螢火蟲擁有更高的價值,一般都會在戰鬥前先行探查戰場中可以掩蔽螢火蟲的好位置。在戰鬥中,螢火蟲會待在較後方的隱蔽位置,掩護普通謝爾曼的推進,消滅對推進中謝爾曼開火而暴露出位置的敵軍坦克,只有當普通謝爾曼清空了一個區域,或當它們無法在目前位置得到掩蔽才會前進。相似地,當部隊移動時,指揮官會偏向將螢火蟲置於陣列的後方,因此通常不會是首先被擊毀的車輛。然而,因為戰場中許多不確定因素,這樣子的配置不是總是有效或可實行,有很多時候螢火蟲必須被迫在容易被識別出的空曠場地向敵軍作戰。

儘管如此,螢火蟲增強的火力被英國和英聯邦裝甲兵高度評價。在許多交戰中,螢火蟲藉由在遠距離擊毀虎式和豹式,和較不可懼的如四號戰車、突擊炮證實了它的價值。因此美國曾經想和英國借幾輛螢火蟲編列使用,但是被英國婉拒了。

其中一個例子是由中尉亨利(G.K Henry)的螢火蟲在6月9日於諾利-恩-畢森面對第12黨衛軍裝甲師轄下第12黨衛軍裝甲團第三連的進攻中展示。決定要佔領這個城鎮,作為將英國和加拿大軍趕回海中的進攻的預備行動,庫爾特·邁爾命令第三連中的12臺黑豹式坦克和步兵進攻諾利-恩-畢森並將加拿大軍逐出。攻擊在1300開始,豹式以全速前進,只在開火時停下,很快的超過了被盟軍炮兵壓制的步兵支援。到了城鎮1000米內,9臺第一輕騎兵團的謝爾曼坦克向前進中的豹式坦克的側翼開火。亨利中尉的炮手,裝甲兵切曼(A. Chapman),等到豹式“像鴨子排成一列”時才開火,迅速的用僅僅6發炮彈擊毀了5臺豹式坦克。這個攻擊在德軍損失了12臺豹式中的7臺下收場,絕大多數歸功於亨利中尉單單一臺螢火蟲。

二戰兵器—螢火蟲的戰役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發生在6月14日,棲木作戰中。第四/第七龍騎兵衛隊的哈利斯中士(Harris),和三臺標準的謝爾曼,在將德軍逐出拉爵爾(Lingèvres)後,同步兵一起進行防守。哈利斯用望遠鏡發現了兩臺豹式從東方向這裡前進。他在相距800米時開火,用第一炮擊毀領頭的豹式,用第二發擊毀第二臺。重新部署於城鎮的另一側後,它發現另外三臺豹式從西方接近。他和他的炮手馬基洛普(Mackillop)從很好的掩蔽位置,從側翼用三發炮彈擊毀了這三臺坦克。哈利斯和他的炮手用五發炮彈擊毀了同等數量的豹式坦克,證實了螢火蟲的威力,尤其是從防守位置向前進中的敵人坦克攻擊。

在可能是螢火蟲最著名的作戰中,來自黨衛軍101重裝甲營第三連和HQ連的七臺虎式坦克,和數臺四號坦克以及四號突擊炮被第33裝甲旅下轄第一北安普諾頓義勇騎兵的A中隊,第二加拿大裝甲旅下轄舍布魯克燧發槍團的A中隊,以及第33裝甲旅下轄皇家裝甲兵團第144團的B中隊的螢火蟲伏擊。

第一北安普諾頓義勇騎兵的坦克和第51“高地”步兵師的成員在總計行動時,於1944年8月8日到達在聖艾尼昂德克蘭士尼爾(Saint-Aignan-de-Cramesnil)的法國村莊。當B中隊待在村莊四周時,A和C中隊向南方移動到一個叫德爾拉羅克(Delle de la Roque)的森林。C中隊部署在森林的東方,兵員不足的A中隊在南方,其第三裝甲連在森林西方邊緣。在這個位置,他們可以俯瞰很大片的開闊地帶,看到德軍坦克在"158國道"上從桑土(Cintheaux)的城鎮進發。在指揮官嚴格的指令下,他們直到德軍坦克進入有效距離才開火。艾金斯(Ekins),高登(Gordon)中士指揮的謝爾曼螢火蟲(叫做大盧基,A中隊的坦克是以蘇聯城鎮命名)的炮手,還沒有在作戰中開過火。當虎式坦克進入射程,開火命令下達,接下來是接近12分鐘的戰鬥,其中艾金斯摧毀了全部三輛第三連可以看到的虎式坦克;那個區域實際上有7臺虎式坦克,伴隨著幾臺其他坦克和自走炮向北前進。一小段時間後,德軍的主要反擊朝向C中隊。A中隊(除了高登中士受傷退出戰鬥)移動以進行支援,而在這場戰鬥,艾金斯在他的坦克被擊中,車組人員被迫離開前擊毀了一臺四號坦克。其中一臺被認為是艾金斯擊毀的虎式坦克是米歇爾·魏特曼的,雖然艾金斯是否真的殺死了魏特曼還有爭議,因為當時舍布魯克遂發槍團的螢火蟲在更近的距離,150米,也向這些虎式坦克開火。

意大利

儘管是作為彗星和百夫長坦克服役前的過度產品,螢火蟲證明自己是很成功的坦克。雖然諾曼地戰場的部隊需求有更高的優先權,螢火蟲稍候也在編派至位於意大利的英國和英聯邦部隊中作戰。在意大利的英國部隊也使用裝有美國76毫米炮的後期型謝爾曼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