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本文导读


从疫情开始至今,每个人都积极地在抗疫防疫中做出贡献。有的积极投身在防疫第一线,保卫大家平安;有的对有困难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对于“帮助与被帮助”孩子是怎样想的呢?


我们试着用孩子一样的思维和他们聊天,借助“临时妈妈”这个话题开启,让幼儿在感知、思考的过程中对“帮助”进行价值观启蒙。


我们更加珍视的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帮助”的意义,而是孩子们的主动思考和分辨。


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


因为父母都确诊了新冠病毒,武汉某小区6岁的小女孩只能独自在家进行隔离。视频拍摄者是上门的志愿者给女孩送饭,但也只能远远看着,这个小女孩面对父母分离、面对陌生人时,心里感到非常害怕。在武汉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需要有人充当“临时妈妈”。


如果有这么一群无人照顾的孩子

在家面临独自居家隔离,

你愿意让你的妈妈,

去当“临时妈妈”来帮助、

照顾这些小朋友吗?


对于这个问题

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观点一:同意妈妈去

表示同情:


浩闻(4岁):妈妈可以去,我觉得这个小姐姐好可怜的。


诺涵(5岁):愿意妈妈去,虽然有点怕,但是这个小朋友挺可怜的,我可以一个人在家玩。


嘉睿(5岁):可以考虑让妈妈去,姐姐很可怜,爸爸在家照顾我。


青妍(5岁):可以让妈妈去,外婆和爸爸陪我就可以了。


轩齐(6岁):会让妈妈去帮助这个小朋友,给她送饭、陪伴她,陪她做功课。


唯嘉 (6岁):因为那些小朋友那么可怜,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


弘凯 (7岁) :因为只有她一个人,又不会做饭又不会洗菜,如果有一个人去照顾她,让她吃好睡好,这样不是很好吗?


艺帆 (7岁):我愿意让我的妈妈去当“临时妈妈”,因为我家里还有很多人可以照顾我呢!


其实,孩子们虽然还小,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他人的关爱、同情,依然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哪怕是让自己最爱的妈妈去帮助他们。


愿意,但有时间要求


栩安(6岁):愿意让妈妈去,因为她太可怜了,只要妈妈晚上能回家。


馨媛(5岁):愿意妈妈去但是只能去一天,去一下要马上回来。


攸甫(5岁):说妈妈可以临时去,但是晚上必须回家的。


宇睿(3岁):愿意让妈妈去,但只能去一天!


梓昀(4岁):可以让妈妈去,但是就去一天就回来,如果不回来,就跟爸爸姐姐去找妈妈回来。


若君(4岁):妈妈只能去一天,我和爸爸奶奶在家等妈妈回来。


凯新 (7岁):如果只是送饭的临时妈妈,是可以的。因为我也需要妈妈陪我。而且我也担心妈妈出去了被感染。


其实,孩子们的回答多次出现了“只能去一天”、“要赶紧回来”的关键词,可见孩子心底有多么的不舍,一天的时间已经让他们做出了最大的让步了。


愿意并且一起去


皓皓(6岁):不愿意妈妈一个人去,我要戴上口罩和妈妈一起去照顾小朋友。


浩宇(4岁):我要陪妈妈一起去,要保护她。她还需要一个人陪她玩,我可以陪她。


翊玲(4岁):我要戴好口罩和妈妈一起去。


其实,这是天使般的回答,当妈妈需要去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也要去保护我的妈妈。


同意妈妈

去充当“临时妈妈”的孩子不在少数

也有一些孩子有不同的想法,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观点二:不同意妈妈去

妈妈是我的


麟麟(3岁):我的妈妈走了我就是一个人了,我的妈妈没了呀。


佑程(4岁):妈妈是我的好宝贝。


彦含(4岁):家里没人照顾我了。


斯恩(5岁):不愿意,妈妈是我的,去了我没妈妈陪怎么办。


梒菡(5岁):不愿意,这样我就没有妈妈了。


若茗(5岁):妈妈是不可以去的,妈妈是我的妈妈,小姐姐只要有家长照顾就行,不一定要是妈妈。


梦阳 (6岁):因为我的妈妈就是我的妈妈,不会是其他人的妈妈,我的妈妈就一个,不能让给别人的。


铠涵 (7岁):如果妈妈去做他们的“临时妈妈”,她就照顾不了我了,我会想她的。


瑞阳 (7岁):不愿意,因为妈妈会累。


其实,虽然孩子表示了不愿意,但是他们的理由并没错,他们只是直接表达了对自己妈妈的依恋和深深的爱意。


爸爸可以去

榕榕(3岁):那让爸爸去!


杨奕(3岁):实在不行就让爸爸去吧。


唯易(4岁):去了我就没有妈妈了,让爸爸去。


思齐(5岁):不愿意妈妈去,但可以让爸爸去照顾小朋友。


云舒(5岁):不愿意,爸爸去就可以了。


霄雅(5岁):不愿意妈妈去,可以考虑让爸爸去教她学数学。


其实,看到这里爸爸不要气馁,孩子们是善良的,他们愿意去帮助别人,但基于对妈妈的依恋,才选择让更有安全感的爸爸去。在孩子眼中爸爸就是Superman,你们比妈妈更强壮,更适合去帮助别人。


其实,

虽然我们的孩子不愿意妈妈

去当“临时妈妈”,


可善良的他们也想了

很多其他的好办法哦!


方法一:把朋友带回来

唯易(4岁):去了我就没有妈妈了,或者把小朋友接过来,在我们家吃饭,只要不让妈妈去就可以。


彦逍(5岁):不愿意妈妈去,因为自己也需要妈妈陪,但是可以把小朋友接回来一起照顾。


其实,也许孩子对“隔离”一词还不太理解,他们虽然不愿让妈妈出去,但是他们愿意换种方式,既能帮助小姐姐也能让妈妈陪在自己身边。


方法二:激发生活经验,出奇制胜


雅莹(4岁):不愿意妈妈去,因为自己也要妈妈陪,说可以把小朋友送去认识的同学家。


义尧(4岁):可以带小姐姐去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住。


翊骁(5岁):不愿意,可以让小姐姐的外婆带她,他愿意寄玩具给小姐姐。


一丹(5岁):不要妈妈去,可以给小姐姐送一个会照顾人的机器人,给小姐姐做饭,讲故事,唱儿歌,还可以给小姐姐每天叫一个外卖。


艺昕(5岁):不愿意妈妈去,她可以和妈妈买玩具送给小朋友,因为玩具可以缓解短暂的不愉快。


其实,希望妈妈一直陪在身边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帮助他人这件事情上,孩子们脑洞大开激发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想出了很多帮助别人的好方法,这也是一种帮助吧!


除了孩子们的自身需求外,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让妈妈去帮助别人呢?


害怕妈妈被病毒传染


芸雪(3岁):那边很危险去了就会被传染,戴好口罩也不行。


钰甯(3岁):因为武汉的小朋友会把病毒传给妈妈的。


昕远(4岁):不能给别的小孩当妈妈,也不能去武汉,有病毒。


洪辰(4岁):要是去了的话我的妈妈也得传染病怎么办。


昕妍(4岁):武汉有病毒,就不能让妈妈去了。


宇宸(4岁):不愿意妈妈去,因为害怕妈妈被病毒传染到。


梓辰(6岁):妈妈要照顾我的,而且外面病毒很厉害,万一妈妈感染到了怎么办。


可见,孩子们的“不愿意”是源于他们对妈妈的“爱”,年纪虽小的他们却有着保护妈妈的大爱,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只关注自己了,身边的家人也是他们关心的对象。


对于“帮助”这件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愿意帮助”还是“不愿意帮助”,他们都是基于一个字“爱”,愿意帮助别人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不愿意帮助也是出于对妈妈的关爱。在这场讨论中没有谁对谁错。


对于孩子,我们更提倡的是孩子在保护好自己的基础上再去“帮助”他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的帮助行为才是可取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们眼中的“帮助”是什么样的?


吴诺涵(5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侯艺彬(5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顾栩安(6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严依玟(7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倪振瀚(5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王依茹(6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黄一果(6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姚凯菲(7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薛凯新(7岁)

疫情之下,孩子们的价值观启蒙该怎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