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科普——生命表

導讀:生命表是個什麼東東?它是如何來的?我國生命表的發展經歷了哪些?

保險科普——生命表

我們前邊的分紅險的文章講過,壽險的價格一般根據預定死亡率、預定費用率、預定利率要制定的,其中的預定死亡率是根據生命表、非常科學的算出來的。那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生命表?

生命表的含義:又可以稱作“死亡表”或者“死亡率表”,它反映了同一個時期出生的一批人從出生後到陸續死亡的全部過程的統計,由年齡、死亡概率和尚存人數等指標構成,在人口學定義中,通常以10萬人數作為0歲的生存人數,然後根據各年中的死亡人數,各年末生存人數計算各年齡人口的死亡率和生存率列成表格,直至10萬人全部死亡。

生命表分為國民生命表經驗生命表。國民生命表是根據全體國民或者特定地區的人口統計數據編制的,資料主要來源於人口普查的統計資料。經驗生命表是根據人壽保險或者社會保險以往的死亡記錄分析編制的。保險公司制定保險價格是參照經驗生命表。

生命表是如何來的?對每個人來說,出生後什麼時候死亡是未知的、不可控的,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來說,人的生老病死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就需要人們根據大數據來統計編制出生命規律,生命表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1693年,英國人埃德蒙多·哈雷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張生命表《哈萊死亡表》奠定了近代生命表的基礎。

保險科普——生命表

我國生命表的發展

我國在1929-1931年間,金陵大學的肖富德編制了中國第一張生命表,稱為農民生命表。

第一版生命表:1995年末,中國人壽保險業根據1982年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制定出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1990-1993)。這張表基於1990-1993年間壽險業數據編制,為新中國保險業第一版經驗生命表。現已停止使用。

第二版生命表:2005年底,中國保監會公佈《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00-2003)》,2006年1月1日起生效,為我國保險業第二版經驗生命表。該表已沿用數十年,現已停止使用。

第三版生命表:2016年12月28日,中國保監會對外宣佈,保監會已於近日向全行業正式發佈了我國保險業第三張生命表——《中國人身保險業經驗生命表(2010-2013)》,並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版就是目前正在使用的生命表。

寫在最後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如果您是對保險感興趣的客戶或者是保險同業,歡迎大家和我交流討論保險的話題,我們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