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听到「特供」这个词,让人脑海里飘过的是神秘、遥不可及的感觉。

「特供烟」? 「特供酒」?

不过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特供」产品是我们能够轻松开回家的。

但中国「特供车」带来的争议伴随多年。

简单来说特供车就是为了迎合地方消费者喜好,专为某个国家研发,并只在这一地区生产销售的车型。

虽然热销,但部分人还是会对它「嗤之以鼻」。

中国特供车可以分成几种,一种是合资品牌在国外淘汰的旧平台,到了中国「下岗再就业」,讲究的是「循环利用」、「classic」(经典)、「复刻」等现代汉语重新演绎。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例如当年一个月能卖出5万台的大众朗逸,用的是大众第一代宝来的PQ34平台,针对国人的用车喜好,经过一系列改造,扩大车内空间再增强一些配置,果然受到了追捧。

还有是「资源整合」的做法,将现有部件创意拼搭,衍生出全新车型。就像雪佛兰科沃兹整车悬挂、后车架来自别克老凯越,再把发动机、底盘从雪佛兰科鲁兹身上扒下来,再给外观设计一个新的,这又是一台能再战几年的「新车」。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修车师傅痛哭流涕:「我说这车怎么还这么难修」

这一类特供车平台老、技术旧,但凭借合资品牌、颜值高、空间大、配置高这几点就足够无视前面两点,「反正里面的东西我们都看不到」,毕竟销量也说明了一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10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内,这些特供车动辄优惠2万+,让你7万9千8大品牌合资小轿车开回家。

除了这些主要体现性价比和经济性的车型外,在多年前大家对「特供车」的说辞也该刷新了,有这些类型的特供车在中国受到热捧,甚至连国外车友都有些「眼馋」。

#看家本领「加身」

这一类车型大多应用了该品牌的最新技术和平台打造,而且在中国设计、研发、生产,一切都是为了迎合中国车主的需求。

例如

大众辉昂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辉昂只在中国销售,继辉腾停产后所能购买到最高端的轿车产品,辉昂则是大众品牌在中国的首款MLB平台车型。

马自达CX-4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它有着年轻人钟爱的跨界造型,却卖着比CX-5便宜很多的价格。魂动设计理念,智能四驱,高效能缸内直喷全铝发动机,创驰蓝天理念这些都是马自达新一代产品上才有的先进技术,这一次全部运用到了它身上。

本田杰德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杰德在国内虽然叫好不叫座,但它以出色的空间,加上本田一贯的实用性,还有本田性能不错的发动机。本田还将它带到了日本进行销售,只不过日版的配置比国产的要高少许。

......

# 直接被拉长的「L」车

这类特供车和上面两类不同,它们在海外都已有同步车型,仅将原型车的基础上的轴距、后排为中国市场单独加长,在配置上也迎合了大多数需求。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比如BBA、捷豹等等豪华品牌几乎所有车型都有加长版本,但加长后在操控性能上会打折,但足够大的后排空间面前,这些不足就显得不会在乎了。

# 特供「香」吗?

不仅中国有特供,连国外许多国家也有专门针对各种不同需求的特供车型。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比如美国,丰田Sienna就是一款针对美国市场的典型特供车,此前还有传言丰田Sienna将会落户广汽丰田进行国产,Sienna的车长超过五米,宽度接近两米,这个尺寸对国内的别克GL8来说是非常夸张的,然而这对美国人追求大尺寸车型的喜好来说尺寸刚刚好。

如果把丰田Sienna放在中国,就变得太过「臃肿」。宽大的车身对中国的道路并不「友好」,它并不能像奥德赛和GL8那样很轻松的行走在小街巷里,3.5L的排量在目前中国严格的排放标准下是很难存活。但这些对粗糙的老美和美国的道路条件来说,这样的车型反而相当适合在美国驾驶。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霍顿最开始以车身制造起家,后来就成为了美国通用集团的车身供应商,后来出于发展原因被通用集团全资收购。


中国「特供」车型价格低、配置高,技术什么水平呢?


霍顿品牌下的车型,就像是雪佛兰与别克的关系一样,大多是通用旗下车型的「换标」产品,另外针对澳大利亚农业经济发达的特点,车主对皮卡需求较广的市场状况,推出了许多UTE车型。最疯狂就是2014年推出的Commodore Ute SV6,搭载了6.0L V8发动机,并匹配6MT手动变速箱。

#最后说说

其实对于中国的特供车,我们没必要抱有太大的偏见。

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特供车不再是简配、技术老旧的代名词。而是变得各种看家技术加身并且更适合国情的车型。

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特供车型让国外看到了它们的好,并且带到其它国家销售,也印证着中国的消费眼光正在飞速提升,甚至在引导着全球。

哎呀,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