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難的是懂別人,可以試著理解但別隨便勸人大度,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不要輕易地勸人大度。

父母吵架,父親一直在說母親要大度點,不要和奶奶一般計較。母親卻更加生氣,倆人吵得熱火朝天。可我明明看見奶奶站在門外高聲大罵,還滾地撒潑的說道不活了,說母親欺負她。於是,我走過去說,明明是奶奶找事,為什麼要勸媽媽大度,難道不應該是奶奶道歉嗎?父親說,那是你奶奶,怎麼道歉?

後來,我長大了,知道了家和萬事興的大理,母親每每和控訴歷史,我聽了幾遍簡直倒背如流,母親念念不忘,覺得被人輕視,被人欺負,我聽的多了,不耐煩了,就回她一句,能不能大度一點,別記得那麼清楚了,多少年的歷史,能不能別那麼小心眼,她是我奶,我怎麼辦,把給她掂出來揍一頓?母親看看我說道,你還真是和他們是一家人。

後來,自己結婚,和婆家人有矛盾,剛開始傾訴時有人聽,還不時被寬慰一句,時間長了,都會勸我大度,不要過於計較,如同當年我對母親說的話。可是,那麼多的苛責,那麼多事情的的確確的發生過,一句你要大度點,我都能忘了這些事嗎?那麼痛,沒有經歷過的人怎麼會知?他們都說你們是一家人,何必計較那麼多?我不計較,我不在意,我大度,那些傷痛就能過去嗎?沒有發生自己的身上,那些事永遠只能是故事,聽客永遠只能是聽客。

母親再與我說時,我總是耐心的聽,我聽著她那曾經的傷痛,不再勸她大度,只是偶爾勸慰一下情緒不要那麼激動,不再要求她做一個大度的人,因為懂得,所以願意傾聽,也願意她做一個不那麼大度的人。

所以,不要輕易地勸人大度,因為她曾經傷痛委屈你是無法知道的。


deer1998


人啊!從幼年、少年、中年到老年,在這漫長的一生中我們會經歷好多事、遇見好多人、走過好多路、見過不同的風景…有人說“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是啊!人呀,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生呢!一百個人去看哈姆雷特便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所經歷的人生過程加註在一個角色裡面了,可到底都不是哈姆雷特。

我有一個同事,在工作中我們是很好的搭檔,在生活中我們也是很好的朋友,她比我大十歲左右,在我還沒結婚的時候她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有的時候我們工作有閒暇了她都會把自己的煩惱告訴我…她是遠嫁的姑娘,婆家離孃家有點遠,她暈車就是那種聽見車鳴聲就難受的、噁心的人,因為身體的原因她很少回孃家…老怕自己的父母擔心自己她總是報喜不報憂的,平時又沒有走的近的人,所以很多時候她都會給我說一些生活上的煩惱;在我剛結婚那會兒,她老公去進修了,她帶著兩個孩子,都上小學了,她即要上班也要洗衣做飯和接送孩子輔導功課…每天都很忙很忙,她和公婆是分開住的,她公婆有兩女一兒,兩個女兒都結婚了,他老公是他們家的二兒子,公婆身體挺好50多歲,莊稼種完後其餘的時間都是在家趕趕會,聽聽戲什麼的,在他老公去進修後他們從沒有進過我同事家幫個忙什麼的,倒是聽同事說他們去幫她婆姑看孩子了說是怕他們女兒和女婿賣東西忙孩子照應不過來受罪什麼的…那時她很忙,心情又不好…我老是勸她別想這麼多,少生點氣什麼的…可是我卻知道她那會兒是真的挺不容易的,神情鬱郁的,人也很憔悴。如今啊!我也正經歷著她那時所經歷的事情,才發現自己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也才發現懂一個人,理解一個人不單單是幾句話那麼簡單,設身處地的去思考一下可能就理解了別人的不簡單;可能你處在他那個位置做的還不如他呢!你又有何理由勸別人大度呢!




有心的水


我是@壹點點兒,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人最難的是懂別人,可以試著理解但別隨便勸人大度,對此你怎麼看?

很認同這句話,沒有感同身受就不要隨意揣度他人。

很多人總喜歡站在上帝視角片面評論他人,這樣只會讓令人反感,不是自己的事,不要隨便作出評價。

不禁想起郭德綱曾講過一句話:“當某些人不明就裡,只是從他的角度賣弄似的勸你大度時。記住,第一,他不是你的自己人。第二,要離他遠些,因為打雷時會被連累。”

不要去隨意想象別人的苦難,你沒經歷過別人的苦,就不要勸人大度。故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是命運。

感同身受再深刻也只是“感同”而已,如果你沒經歷過別人的苦,無法承擔別人的命運,不能替對方承受實際的痛苦,就不要想象別人的苦難,不要勸人大度。當我們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時,請想一想,如果是你身處其境,你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不是所有的過錯,都能夠被原諒。你有請求原諒的權利,而我也有不原諒的資格。原不原諒這件事,是隻有自己才能決定的,沒必要因為不原諒對方而有罪惡感。

所以,不懂他人苦,莫勸人大度就是這個道理。


壹點點兒


"人最難的是懂別人,可以試著理解但別隨便勸人大度,對此你怎麼看?\

獵人與自然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有經歷別人的痛苦,你就沒有資格勸別人大度。

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大家都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你可能認為他腰纏萬貫損失千八百萬不疼不癢,那是你沒經歷過他創業初期的種種艱難;你可能認為她盛氣凌人對待老人尖酸刻薄,那是你沒看到她的公婆如何倚老賣老。

人性涼薄,有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生活本身會有一些不愉快,與其痛苦悲傷,不如學著釋懷。同時,我們也不要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勸說他人,沒經歷過別人的痛苦,就不要勸別人大度。能讓生命負重前行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裊裊炊煙的黃昏


不知他人苦,莫勸人大度。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經歷,你沒有吃過別人吃過的苦,就別去勸人大度,因為,當你處在別人的位置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夠大度得起來。

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不要以自己的主觀臆斷和感受,去要求別人要如何大度,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有自己的做人準則,你可以不認同,但要學會尊重。

所謂的感同身受,其實是不存在的。你不知道我的感受,就別勸我大度,我不知道你的感受,我也不勸你大度,我們可以相互安慰,相互鼓勵,但不要相互要求,因為你的要求,我可能做不到,而我的要求,可能會讓你為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苦要嘗,都有自己的累要扛,都有自己的罪要受。也許,當一個人,嚐遍了所有苦,扛下了所有累,受完了所有罪,內心變得強大無比,就能變得很大度了吧!


荊葦渡


這世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除非一個人經歷過和你一樣的事情,他才可能感受到你的感受。但就算是他經歷和你一樣的事情,也未必能擁有和你一樣的感受,因為人的認知和經歷成長環境很多都不同。


如果理解很難的話,沉默已是一種美德。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不願被人看到的角落,也有很多不願再次觸及的傷痛。假如一個人願意將自己的傷口給你看,請不要說,你為什麼要給我展示過去的傷疤呢?事情都過去多久了?

那個找你訴說的人,一定鼓足了勇氣,經歷過很多次掙扎。想想吧,有人在你身上捅了一刀,然後流血的地方結痂。你看到那些結成的痂,想的會是什麼?是有人曾經捅你一刀還是結痂的地方不疼?

大部分人都是前者。其實我們都沒那麼高尚。總是試圖寬慰別人大度,輪到自己時,卻怎麼也跨不過那個坎兒。

你不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曾經承受著怎樣的壓力與痛楚,憑什麼勸別人大度?不奢望別人的理解,不苛責自己理解別人,不苛求別人的大度,是最好的人生狀態。

最重要的是,你得懂得自己該如何生活。對於別人,能理解理解,不能理解,請保持沉默。每個人都有脆弱的靈魂,假如你做不到理解,請對別人保持最基本的尊重。


樂果讀書觀影


我想起列夫. 托兒斯泰說過,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於樂。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

走過的路越多,能說的話卻越來越少,不是每個人都能生活在充滿愛的環境裡。每個人都有無人可說委屈。再遇到別人的訴苦時,要做的是去傾聽,而不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推測去勸說,陌生 還是熟悉,要多些理解和善意!


花琦


  • 我贊同樓主的觀點,

生活中的道理我們都懂,甚至有時候比他人更懂他自己,但是不是遇到任何事都可以勸別人大度,這事情不是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自身,所以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感同身受,多一點關心,多一份理解,多一次支持,真正的愛你的人不一定懂你,但一定理解你!


頑固達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你怎麼能懂得別人的心思?世上最累的事是“猜心”。人心念念不止,瞬間千變萬化,一個人的心理尚且如此,何況用一個人的心去思考另一個人的。至於說教,那是最費力不討好的。給一個愛吃蘋果的人吃橘子,你覺得他會高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