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N95口罩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規模擴散,相關防疫物資也面臨嚴重短缺。小到口罩、消毒液和手套,大到呼吸機、人工肺和救護車,各國都感受到數量的嚴重匱乏,已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高強度醫療需求。

從全球視角來看,我們反思三個月來各國疫情變化和一系列防疫措施,特別是醫療物資的儲備機制,我們就會看到,小小的N95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恰恰是防疫體系中的最關鍵一環。可以說,普及戴口罩是疫情環境下最廉價、最積極的一道防禦線,戰略價值卻比呼吸機、救護車的作用更大。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早期的防彈衣試驗

防彈衣,還是裝甲車?捨不得花錢用於單兵防護,背後是嚴重悖論

在美軍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防彈衣還是裝甲車”的爭論。大約在越戰後期,美國軍方內部出現了“讓士兵人人普及防彈衣”的呼聲。這個呼聲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最終讓美軍實現了全面普及防彈衣。

軍隊全面普及防彈衣最大顧慮就是造價問題。當時,剛剛出現的凱夫拉防彈衣造價昂貴,每件甚至達到數千美元(今天造價已大幅下降),而且防彈衣存在保質期問題,即使不使用,庫存數年後防彈效果也會下降。因此,美國國會在制定預算時,曾經對此發生過爭論。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然而,一篇對比性的評估報告結束了爭論。這份報告指出,一輛新型的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造價為200萬美元,只能保護10名士兵。相比之下,最貴的防彈衣造價不過兩三千美元,大量生產後甚至低於一千美元。一輛步兵戰車的花費,換成防彈衣和頭盔足以保護1000名以上的士兵。

也就是說,即使美國為全體士兵裝備最高檔防彈衣,也不過十多億美元的預算,只相當於一艘宙斯盾艦的造價,換來的卻是全軍傷亡率的大幅下降。這就是著名的“防彈衣還是裝甲車”的悖論——即使最貴的防彈衣,減少士兵傷亡的效果和成本也遠勝最便宜的裝甲車。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佈雷德利”步兵戰車

事實勝於雄辯,從海灣戰爭開始,參戰美軍無一例外都穿著高檔防彈衣,極大減少了戰場傷亡。防彈衣也因此開始在各國軍隊普及,甚至包括俄羅斯和一些非西方國家。

今天,防彈衣的歷史似乎在口罩上重演了。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穿防彈衣的美軍士兵

N95口罩,還是呼吸機?最貴的口罩,防疫性價比也遠超高級醫療機器

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蔓延後,各種醫療物資都出現短缺,但最受到重視的物資卻是小小的口罩。

即使是口罩中比較高檔的N95口罩,在平時的造價也不過0.5-1.5美元,往常的採購需求從沒像今天這樣受全世界高度重視。現在的N95口罩,不再只是一種廉價防護用品,對於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已經是生死攸關的裝備。可以說,沒有呼吸機、X光機、CT機甚至負壓救護車,都還能忍受,但如果沒有口罩,任何醫療救護工作都幾乎無法展開。

當前,美國政府公開宣佈要採購5億個N95口罩,而全美國的口罩需求則高達35億個以上。5億個N95口罩,如果在平時做好戰略儲備,只需要2-3億美元即可,放在漲價後的現在,也只是10-20億美元。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

如果是用於平民的普通醫用外科口罩,那麼全美國每人10個,也不過幾億到幾十億美元的費用,均攤到每人頭上最多不過十幾美元而已。但問題是,儘管看上去耗費金錢不多,但美國生產企業偏偏拿不出這麼多口罩!

與此同時,從亞洲、歐洲到美洲,造價幾萬美元的醫用呼吸機、幾十萬美元的CT機、上百萬美元的ECMO“人工肺”都成了緊俏設備。在意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大區,幾千臺呼吸機仍然不足以應付源源不斷的患者。更貴的ECMO“人工肺”僅開機費用就是上萬美元,折舊費用更是驚人,而且全世界的ECMO數量都不多。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從口罩到呼吸機在當前都成為寶貴醫療資產

“裝甲車只能防護幾個人”的例子,似乎在呼吸機、ECMO設備上重演了。造價高昂還只是一個問題,危機時刻拿不出足夠數量,極大限制救治人數,才是目前最耽誤事的。反過來說,如果能夠及時大規模推廣使用口罩,及早阻斷病毒的傳播,本來可以大大緩解醫療設備不足的問題。被迫大量開動高檔醫療設備,往往是疫情大規模擴散後的被動之舉,這時候往往已經是一團糟了。

由此可見,廉價而且能夠普及的防護用具,往往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在防禦範圍上也是最廣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防禦手段。防彈衣如此,口罩也是如此。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普通醫用口罩

美國人的反思:原本只需10艘軍艦的花費,就能大大緩解疫情

小小的口罩,突然爆發出巨大的戰略性價值,在美國和歐洲也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防疫體制以及社會偏見。近日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聯邦政府在2019年投入了7000多億美元軍費,而在普通醫療物資上卻捨不得花錢。當新冠病毒流行後,美國當局不得不需要撥出數百億美元資金救急,整個社會的損失更是成千上萬億。

當疫情爆發後,美國當局的戰略儲備只有1200萬個醫用級N95口罩和3000萬個外科口罩,生產能力則是完全跟不上。前幾年當H1N1流感爆發時,美國當局曾從戰略儲備中撥出了8500萬個口罩,以及手套和防護服等主要醫療用品,但是此後卻沒有及時進行補充。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當局對防疫物資儲備的懈怠。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醫護人員

不僅是美國,幾乎世界各國都普遍缺乏醫療物資的戰略儲備,以及對戰略儲備更新的不重視。例如加拿大,曾經在2007年採購了6000萬個N95口罩,作為SARS疫情結束後的一種戰略儲備。但由於長期沒有疫情需求,直到今天才重新發現這批口罩儲備,然而N95口罩有效期已經過期七年了。

不僅是口罩,呼吸機也是同樣問題。美國國內的醫用呼吸機有20萬臺,由於平常時期的使用率並不飽和,相當一部分處於庫存甚至年久失修的狀態。當疫情發生後,這20萬臺呼吸機能用來救急的數量明顯不足。按照美國學者的估算,一旦疫情擴大,全美國至少需要100萬臺以上的呼吸機才勉強夠用。呼吸機算是一種比較昂貴的醫療設備,造價幾萬美元。但對於美國軍方而言,幾萬美元也只不過是一枚便宜的JDAM炸彈造價。


“防彈衣悖論”重演:用幾毛錢的口罩?還是幾萬美元的呼吸機?

美國瀕海戰鬥艦

相比之下,一架F-35戰鬥機造價8000萬美元,一架“全球鷹”無人機造價1.2億美元,一艘瀕海戰鬥艦造價3-4億美元,而且建造數量都是成批的。然而,只需要10艘瀕海戰鬥艦,就能換來100萬臺醫用呼吸機。甚至同樣的花費,還能給所有美國人普及口罩(按照5億N95口罩和30億外科口罩來算)。

更重要的是,幾十億美元的口罩費用看似很高,但卻能有效阻斷疫情的擴散,從而大幅度減少呼吸機、CT機等一系列醫用設備數以百億美元計算的花費,更是能大大減少當前數以千億美元計算的經濟損失。

歷史再次用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基礎防護上舍不得花錢,必然會付出的十倍甚至百倍的代價。(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