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还会长吗?为什么?

实芯罗卜


房价会不会涨,主要看位置。

1,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是稀缺品。房价依然会涨。

2,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人口会继续增加,需求持续大于供应,房价继续上涨。

3,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现在以各种手段限制人民币流入房地产市场,但是通货膨胀是存在的,未来某一天一定会反映在房子上。

4,社会发展不会停滞,会继续前进。人们对居住、生活的需求会持续提高。好的地段、好的产品,依然会上涨。


风影聊房


如果你在城里上班,手上只有一套自住房,那就是刚需,房子涨多少就你没关系,就算每平方涨一万,你能卖到房子,回老家抱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应该不能。如果你手上有多套房,房子涨价,受益颇丰,那自然是好事

房子的涨跌还得看地段,行业,人口,有些地方经济好能吸引外来人口,房价坚挺,有的地方什么都不行,靠炒起来的,就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房价涨跌是市场行为,没必要过多忧虑,房价跌也不是你一人面对的问题,有些人说房价会不会跌的像大白菜价,那完全是个笑话。


拓荒仔85


房价涨的一二线城市,有钱人你爱去就去!四五线城市我们没钱人也愿意守在这!房子跌那也是应该的,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user4916180833504


肯定涨,以前一千一万的涨,现在一百两百的涨,不能太快不能不涨


随想34


涨个铲铲


高原上的男人1


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简单说说自己的观点,但首先我想说明的是,看题主的描述,我认为我们目前讨论的涨与跌都指的是正常的物价波动,并不是指暴涨和狂跌。


首先,我们从小长到大,对我来说2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很难举出不涨反降的产品,并不是没有降价的东西,而是它们在尚有价值的时候被不知不觉地淘汰了。在职场中,不知你是否也听到过这个理论:“你的价值(收入)高低取决于你在这个职位上或团队中不可替代性的强弱”,实际上产品在市场的价值亦是如此,产品价值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在市场不可替代性的强弱。国人对安家、扎根有着更深的诉求和情怀,每个个体不论出于何种缘由来到陌生的城市奋斗打拼,都希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家”,目前商品房作为满足国人居住需求的功能暂时没有出现被替代的可能,因此商品房的市场不可替代性强,因此房价仍会上涨。

其次,土地作为商品房的原材料,用一块少一块,征地的速度远高于三旧改造的速度,开发成本上涨,房价跟着涨。这个问题在一线城市尤为尖锐。北上广深城区房价之所以高得吓人,正因为其主城区发展近饱和,土地资源极其缺乏,高开发成本是高房价的主因之一。


拿我比较熟悉的东莞举例,东莞目前有万江、莞城、南城、东城四大主城区(前段时间寮步加入主城区行列,但我还没习惯,觉得好远),其中南城是当之无愧的中心区。上周南城西平9万㎡黄金地段商住地流拍,地段如下图所示,地块位于南城西平,周边住宅林立;临近东莞大道、环城西路等主干道;周边还有南城阳光实验中学、东莞高级中学等强师资,地段黄金还真不假。“准地王”在各方期待下惨遭流拍,看看竞拍条件流拍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近20亿的起拍价”“配建建面不少于16万㎡商业办公室和1600个地下停车位”、“建设并自持面积不少于5万㎡商用住房”、“对自持商业用房集中配置,自持经营”。这些说明东莞城区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政府对开发者要求越来越高,开发成本逐渐攀升,房价自然升高。


另外,国家不会放任这个行业垮掉。阴谋论咱不谈,但任何一个行业对国家经济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更遑论房地产这个二级产业中的重量级行业。保证房价在一定的控制之内,基本满足国民使用需求,又能让它具有“商品”的性质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我认为是正确的方向。

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回到十年前,你会买房子吗?我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会!”,但其实我们理智一些,我们都应该知道,倒回10年前的房价和10年前的工资,你依然会跟随当时的自己的决定,那就是……

不!买!房!

为什么?

买!不!起!

实际上,无论你生活在哪个年代,房价都是超出你当时的经济承受能力的,我们需要透支一点点对未来的期待、信心和现实的磨练,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是你在未来20-30年依然有工作能力并且能创造比现在更大的价值,现实的磨练是你需要付出比不买房的人更多的自制力,我们需要和欲望做斗争,不能想买就买,想走就走,想辞职就辞职,我们给现在的自己压力,换一个更好的未来。很多年长者告诉我,当你拥有一套房时,换改善或买二套更有资本更有底气更轻松,作为无产者,今年不买房,明年还是买不起,这真不是开发商的广告,是作为过来人实实在在的体验!


东莞地产圈


大城市夹缝中的三四线城市,比如镇江、芜湖等房地产全靠政策变化,本身没有市场吸纳能力,比如芜湖08年经济危机大跌,天和苑等狂抛,09年4万亿起飞,12年爆跌多个开发商跑路,镜湖世纪城和中央城等房闹厉害,这一轮持久阴跌影响颇大,16年初某盘整体超低价抛售给韦星,16年中棚改又开始起飞,18年底这一轮也结束了,靠炒作第一小学、萃文大学城校区等维持,并控制新房价格,但二手房持续阴跌。可以看到,目前二手房抛售最多的还是16年炒房团进驻的海上传奇和管山等,城东更是空房子遍地,入住率普遍低于30%,城中2005年之前建的老破旧小区很多人也是买了只用来做学区二不入住。个人认为,未来三年,芜湖的房价会跌落到16年左右的水平。以后大家还是会等目前限购落户十分难的地区逐步放开政策,如苏州上海。




和谐是我家


判断房价高低取决于购房者的购买能力和房产持有人的数量。对购房像买菜一样随意的高收入人群,不算高;对掏空六个钱包才能攒足首付款的低收入人群,当然高!当大多数人群都有自己的房产时,说明市场饱和资源配置合理,房价不会升高;而房产如果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说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房价由少数人说了算,房价一定会高!

目前全国可供居住的商品房面积有多少?网传数据够40亿人居住(其真实性无法求证,实名登记全国联网后自会一目了然)。如该数据属实,说明房产已经供大于求。按照供需规律房价本该下降,为何会有价高之说?唯一的解释是,房源被少数人掌控。

至于房价是否会继续升,取决以下因素:

1、居民购买力是否增强。目前居民购买力已经无法支撑房价上涨。若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并且房价持续下降,在两者增减幅度最终持平后,房价不会升高;若居民收入维持现状甚至下滑,而房价不受控制则必然上涨。

2、监管调控力度是否加大。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国家层面已经定下“房住不炒”基调。地方政府如何贯彻落实上层精神,制定相关调控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保持市场稳定,考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3、炒房客对市场的预期。如居民购买力不足,销售市场遇冷,房子有价无市,市场预期悲观,那些加杠杆炒房客无法承受资金压力,会先行降价抛售;全款购房的炒房客,也会因投资收益率降低随之跟进。

4、建筑成本增减和刚需购房人群数量。土地、建材、人工等成本增减决定房价上涨或下降;没有买方市场就没有卖方市场,而刚需人群是买方市场中的中间力量,人群数量和购房需求决定房价未来走向。


抽时间来看看


房价还会不会涨?我们用唯物辩证法,对房价进行科学的剖析。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是次要原因,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作用。那我就说说决定中国房价的内因与外因,你去判断:

一、房价变化的内因

1、决定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供需

我们知道,任何东西,供大于求,价格就低,供不应求,价格就高,这是大傻二傻都懂的道理。

这些年房价一直涨,与人口迁徙有关,农村的人要进城,小城里的人要到大城市,大城市的人要到特大城市,房子供应跟不上需求,有人看到了这个机会,利用资金优势,把房子大量买进控制在手里,囤起来涨价卖,有些人看到别人囤房子赚了,也开始囤房子,逐步形成了房子能增值的共识,所以,这些年,房子不停的建,还是有人买不到。


但凡事终有个度,现在已经建成的房子足够多了。有资料显示,中国的房子已够40亿人住了,但为什么有些城市的有些区域还是买不到房子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供应局部紧张,优势资源过于集中,二是虽然这几年去库存效果不错,但房子只是改了个名字,从存量房改成了空置房,房子从开发商手上挪到了炒房者手上,房子是卖出去了,但不是都卖给真缺房的人了,现在哪个城市都有大量的空置房,就象胡景晖曝出的北京六环内有90万套空置房。

总体上说,现在房子的数量远大于需求,房价下跌只是时间问题。



2、决定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二是购买力

房子建好了,是要卖出去的,随着这些年房价的节节攀升,与人们的实际购买能力差距越拉越大。买得起房的人基本上不缺房了。现在要买房的人主要是两种,一是留在大城市的大学生刚需,由于收入与房价巨大的差距,他们看到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所以对买房已失去信心了,很多人根本就不打算买房。二是农村人进城,现在城里实体这么差,收入这么低,房价这么高,他来城里干什么?他举全家之力也只能凑个首付,以后几十年哪来的固定收入还贷?有人说还有2亿农民进城,盯住他们的口袋。真有这么多人来进城接盘?农民真傻吗?还有个问题,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全中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去年减产306万吨,下降减幅2.2%。这个信号要引起我们的警惕,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这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铁矿石多少年被人家漫天要价,害得连共和国长子武钢都不姓武了。

有人说,房子是给富人建的。现在中国还有哪个富人没房?少则几套,多则几十几百套。


如果硬要把现在的中国人分成富人穷人,那么我肯定地说,现在买房的是穷人,卖房的是富人。富人把房价从二千炒到二万,开始割韭菜了,穷人辛苦积攒的几个口袋全掏给了富人,还背了一身的债,一穷到底,永远做穷人!

想做富人,现在别碰房子,三年不买,你过你的小日子,也许到时你踩对了节奏,真成了富人!

买不起就是买不起,别逞英雄。银行不是亲爹,它的钱是有条件的。



3、决定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三是人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

这些年,房价一直在上涨通道中,房子保值增值成为一种共识,能凑的钱都投到房子上了,可是今年,明显房价涨不动了,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有的城市已经跌幅较大。买房送车,买房送家电,买房送家装,有些是打折变相降价,有些只有交易价格没什么量。我从多地了解的是房价不仅没涨,还卖不动,中介关门的不少,即便营业的,那些房产经纪人一方面劝卖家降价,一方面告诉买家价格可商量,做一单都很难。



今年的房屋交易量又会比去年大幅减少。人民网消息,据统计,前8个月武汉新建商品房销售129376套,销售面积1340.9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9.03%,同比减少18.94%;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99981套,销售面积1077.82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9.95%,同比减少19.33%。存量房成交55842套,成交面积545.79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7.12%,同比减少2.07%;其中,存量住房成交51399套,成交面积477.58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7.70%,同比减少10.94%。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些数据同比都是减少的,环比增加证明上月更差。武汉去年的房屋成交比前年是下降30%,今年比去年估计降20%。

为什么房屋交易量开始逐年下跌?

房屋的需求开始递减,房价高到没消费能力支撑,人们都预期房价要跌。

二、房价变化的外因

国家“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政策,控制房价与乌纱挂勾,加快制定房产税,研究集体土地入市,各地五花八门的调控措施等都会对房价产生影响。


其实,房子都是一样的,只是建的地方不一样,值钱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那个位置。

往大城市挤无非是看上那些优质资源,看中那些发展机会,但那些集中优质资源的地方,你没资格买房也买不起房,根本享受不到优质资源,买个远城区的房子有多大意义?就说你买在北京五环外,你的孩子接受的也是原来一些村镇学校的教育,也许还不如你老家的资源。打个比方,你住在长沙,还有个湘雅,你住在武汉,还有个华一,你到北京五环住,有个什么?北京的竞争更激烈。至于机会,你有能力很优秀,在哪个地方也有用武之地。

总之,我不看好未来几年的房价。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起来,不可能一直撑住,因为杠铃重量超过了他的能力,他只有收回来,歇口气,再往上举。房价也是这样,中国人撑不住了,非得要落下来,蓄势再上。如果能再举起来,就又创造了纪录,如果再举不起来,那么这就是最高纪录!


无语石1


过去几年,各个城市的楼市出现普涨行情,而且涨幅都比较大。但是随着调控加压,这种普涨格局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热点城市之所以涨,是因为人口密度高,而且外来务工人口还在逐年增加,主城区内房子更是供不应求,买房的比卖房的还多,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除了热点城市还有些普通省会省市或者区域中心城市,情况也比较类似,所以价格被市场自己给推升起来。

同时也有些城市,经济基础差、收入水平低、人口持续净流出,县域人口比例远高于市区人口,但因为这些城市市区规模小,房源少,可是县域人口和郊区人口加速流入市区,于是市区一时间出现狼多肉少的局面,在全国都在涨价的这个期间,生怕再不买就买不到,该心理正中开发商下怀,涨价则是必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中小城市不断扩建,曾经的郊区甚至近一些的县城也都城市化,新楼盘一个接一个的拔地而起,迅速消化了刚需族的需求量,这些城市逐渐开始在没有限购的情况下,成交量急速下滑。以前100个人抢10套房,涨价是肯定的,现在变成10个人买100套房,开发商都卖不动了,空置房一大堆,还拿什么继续涨?

有些城市,虽然被限购,但依然有一堆想买房却没资格的人等着,还有些房想卖越因为限售没办法卖,所以成交量才会下滑,这和经济薄弱的普通城市的成交量下滑有着天壤之别,这些热点城市一旦限售限购解禁,市场立刻就会恢复活跃度,而不限购都没人买的城市,房价又有集成把握能不跌?

贷款还利息天经地义,把利息算进成本也是个人主观行为,跟银行无关,所以不论房价涨跌,欠银行多少一分都不能少还。市场也不会因为利息计入成本就只涨不跌。未来全国楼市走分化走势将是必然,普涨已经一去不复返,楼市走势如何只能根据自己所在城市情况来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