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魏武帝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魏武帝曹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獲封魏公,建立魏公國,定都河北鄴城,而後進爵魏王。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來抒發自己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 ,《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

魏武帝曹操

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漢桓帝時,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

年輕時期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當時的人不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喬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喬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魏武帝曹操

曹操早年就表現出對武藝的愛好與才能,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註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這些為他後來的軍事生涯打下了穩健的基礎。

魏武帝曹操

對於曹操,你怎麼認為呢?

曹操,被譽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在中國史書上有著濃墨重彩描述的傳奇人物,從他死後,就一直接受後人點評。民間普通民眾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篡漢亂政的白麵奸賊。而精通史書、對歷史有深刻見解的學者,比如毛澤東,卻認為曹操是個英雄,因為他結束了北方長期戰亂,推動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

在這眾說紛紜的評論中,到底哪個是真正的曹操,而真正的曹操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