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赤峰林西縣最大的買辦商人於家及所開商號天崇元紀略

當年盛極一時的林西縣天崇(城)元商號創始人名叫於興海。於興海回族,原籍赤峰西屯人,在赤峰街有房產有駱駝,生活屬於小康水平。早年,因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家境逐漸衰微,在赤峰已混到無法維持生活的地步,因而在光緒年間,全家遷往克旗經棚。當時,於家只有他們夫婦及其大兒子於廷、二兒子於耀、三兒子於均五人,以後在克旗又生了四兒子於卿和一個姑娘。

於興海初到克旗時,以跑馬橋(經紀人)、賣牛羊下水為生,以後又幹起跑草地(旅蒙商)營生。因跑草地生意利潤率高(利潤翻一番或幾番),所以僅僅過了七八年光景,就在克旗買房子,拴駱駝,日子變得滋潤起來,這時候,大兒子於廷,二兒子於耀,也都長大成人,能夠獨當一面,成了於興海的得力助手。

解放前赤峰林西縣最大的買辦商人於家及所開商號天崇元紀略

民國元年(1911年)林西縣縣城所在地放荒招墾(縣城尚未建立),於興海在此處掛(購買)了一塊地,共六畝。他讓大兒子於廷、二兒子於耀打前站,來林西發展事業。初到林西時,於廷販賣皮毛,於耀跑馬橋,哥倆各司其職,十分敬業。到民國四年(1915年),全家由克旗遷來林西,開始在林西修建土房十幾間,並開了一個駱駝店,叫作“天崇元”。於家由民國元年從克旗來到林西算起,到民國九年(1920年)便發展成有駱駝三四十頭,土地四五頃,房子四五十間的大商戶。同時,又盤過一個名叫同和順的燒餅鋪,到民國十五年(1926年)時改造成為一個雜貨鋪,裡面百貨、米麵糕點,全都出售。並且於家還在克旗、貝子廟(現在的錫林浩特)、赤峰、通遼等地擴充勢力,開設店鋪網點。

解放前赤峰林西縣最大的買辦商人於家及所開商號天崇元紀略
  • 林西縣城清真寺老照片

民國十五年(1926年)九月,俄國人在通遼設的瓦利洋行分行,通過於耀的兒子於湘雲(於家在通遼販賣牲畜的馬店天增東財東)介紹,來林西設立分部,地點位於天崇元院內。瓦利洋行的張翻譯來林西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此後洋行的俄語翻譯由於耀來接替,於是於耀就成了瓦利洋行在林西的代言人,於家也相應地轉化為買辦商人。

瓦利洋行的業務主要是通過天崇元在林西及林西周邊地區大量收購皮毛。瓦利洋行每年收購絨毛皮張的數量達九萬斤,贏利有七萬多銀元。於家每年從瓦利洋行賺取的佣金額不下二萬銀元。再加上其它的收入,於家的實力在整個林西地區已無人能及。

解放前赤峰林西縣最大的買辦商人於家及所開商號天崇元紀略

於家有錢後,為了尋找靠山,開始有目的地結交政府官員。民國十六年(1927年),林西來了個名叫馬寶山的縣長,是回族,於耀便和他狼狽為奸,結為金蘭之好。同年,從東北開來一支奉軍部隊,到林西駐紮,於興海的三兒子於鈞又和這支部隊的長官崔興武成了換帖兄弟。等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縣長(偽滿時期1933~1939年又任林西縣長)換成了蘇紹泉,於耀通過送錢、送馬等手段,又和他結拜成“把兄弟”。

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林西,於家轉而投靠了日本侵略者。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在林西的買賣叫“東蒙公司”。偽滿康德四年,林西成立了滿洲國畜產公司,於耀擔任牛馬“組合”的“組合長”,大組合下有小組合,小組合服從大組合的領導,並聽從其分配與指示,小組合的組合長是天崇元的於卿、吳永泉、於江雲、於文俊、於慶雲、丁長德等人。偽滿時期的牛馬組合是統治牛馬買賣的,其他人不允許染指這種買賣。大組合由日本人直接領導,他們的資本都是由偽滿畜產公司提供,即在組合需要多少本錢,日本人便發給多少,他們的活動範圍在東西烏旗,阿巴嘎等地。據說大組合到以上各地買牛、馬,不是現錢買,因當時買蒙古人的馬,是論膘,每膘三個月,大組合不用本錢就把錢賺了。日本給了他們資本,他們投機倒把,賤買貴賣,因此他們都發了財,成了富戶。

解放前赤峰林西縣最大的買辦商人於家及所開商號天崇元紀略

於家掌門人於興海於偽滿康德九年八月死去。年末,於家便分了家,共分四股,但其勢力並未因此減弱。

一九四六年五月,林西農會將於耀和他的兒子等人拘留。這年秋天,於耀亡故。一九四七年冬季,林西進行土改,鬥爭地主惡霸,林西縣北街農會把於耀的老兒子於秀雲抓起來,沒過幾天就死於獄中。這樣,曾經名噪一時的林西天崇元商號從此就徹底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