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宅”為寶

誰能想到今年的春節,口罩竟變成了俏手貨,淘寶、京東…,凡是你能想到的平臺,都顯示口罩已經告罄。


變“宅”為寶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勢要把中華民族推向恐懼的深淵,但是戴口罩的熱情顯示了我們國人對此次肺炎的重視。我跑遍了當地所有的藥店想買一包口罩,都無濟於事,巨大的產能與消耗量之間的差距使得如今“一罩難求”。我心中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不戴口罩上街無異於“裸奔”,政府肯定會有所行動。果然,沒兩天就開始限制居民上街,各大街道封鎖,除非外出去購買生活用品,不得出門。如果說戴口罩的熱情顯示出國人對病毒的重視,那幾億人都安分的宅在家中更突顯了我們對戰勝疫情的毅力與信心。自此,以往一般是中性甚至略帶貶義的“宅男宅女”變得高尚而充滿力量。

我原本計劃春節也就在家半個月左右,只帶了筆記本電腦,現在成為宅男的一份子,只能變宅為寶。

以往上B站都是看看動漫,消磨無聊的時間,這次猛然發現,B站裡竟有好多學習資源。我在B站搜到了中科大羅昭鋒老師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課程內容裡乾貨滿滿,顛覆我以往對信息搜索和文獻管理的知識。這些知識,都是作為一個研究生應該具備的。裡面有不少的知識是關於軟件、搜索引擎的使用,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同時操作,沒看明白的立馬倒退看回放,學習效率大大增加。彈幕區裡還有大神幫補充老師,不免也有些揪著老師的講話發出些段子,使得課程趣味十足。每次上完課都感覺吃了一大碗的紅燒肉,身體快承受不住了但根本停不下來啊!一個學習的小社區就這樣的形成了。坐在電腦前,我時常感慨,國家投入大量的錢財建設網課系統,“慕課”、“雨課堂”等平臺日益完善,沒有國家層面的韜光養晦,就沒有如今疫情之下眾多的學習資源供學生自學。此措施利國利民,造福人民,也讓我在家宅得有趣,宅得充實。

春節期間,手機APP下載榜單裡,騰訊系、網易系的遊戲長期霸佔榜首,“抖音”、“快手”等APP每日都有上千萬的下載量,這些娛樂性的軟件表明大多數人在家的枯燥、無聊。悄悄地,有一款叫“釘釘”的軟件殺出重圍,成為了軟件下載榜單裡一顆耀眼的新星。原來各個學校“停課不停學”的口號成就了這款網上辦公軟件。重慶大學也在網上準時開學,開學第一週,我就開始了在網上上課。第一節課效果並不理想,老師的麥克風時而沒聲,網絡時而延遲,學生有些忘記了關麥克風,傳出吵吵鬧鬧的聲音。對於一個年近半百的老師,想必這也是他第一次當“主播”吧。到了第二週,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老師還調侃道:“事情要從一隻蝙蝠開始說起”,屏幕這頭的我哈哈大笑,我也完全沉浸在課堂中。中途老師說下課休息10分鐘,我恍若身處教室,聽見有同學在嬉嬉鬧鬧,有人穿的皮鞋框框噹噹,有上課的鈴聲響起…


變“宅”為寶


變“宅”為寶


我忽然意識到是老家辦白事特有的敲鼓聲。每年都有老人挺不過這個冬天,在春天來臨之際撒手人寰。我媽在一旁說,是對面小坡上一個叫劉婆子的老人家去世了,我明白人生老病死,都躲不過這一劫,但我多麼希望老人能等到疫情結束,等到春暖花開。我站在陽臺,看著對面的小坡上那戶人家,大院裡已然有不少的人,想必都是前來祭奠的親朋好友。鞭炮聲四起,我關了門,繼續坐到電腦前上課。課結束時已經快六點半了,我想起了小坡的事,索性站在陽臺上看看情況。我媽又在一旁說,剛剛去了一輛警車,沒一會前來祭奠的人就散了,敲鑼打鼓的聲音也沒了。餘暉下小坡變得格外安靜,只有遠處房子內散發的微弱燈光暗示著一個生命的逝去。


變“宅”為寶

不遠處亮著燈光的房子


我猛然想到,此時此刻宅在家中的我們或許有些不能外出的抱怨,但是疫情之下,還有一批一批的逆行者,他們是堅守在醫院第一線的醫生護士,是前往各家各戶摸排情況的基層工作人員,雖然我們都喊著“風月同天”,但是宅在家中的我們,如果沒有珍惜國家提供的網上教育資源、如果沒有珍惜屏幕外老師上網課前的認真備課,那我們如何對得起那些逆行者為我們創造的一片歲月靜好的天空呢?


變“宅”為寶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