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訪中國國藝畫院副院長漆軍藝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漆軍藝,男,1980年出生於甘肅岷縣,漢族,自幼喜好書畫,現系中國國藝畫院副院長,中國國畫院理事,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書畫院會員,香港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文聯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文聯名譽委員、書畫協會名譽主席、特聘畫家,中國國際書畫家協會理事,甘肅白銀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其作品多次入展大型展覽,深受廣大收藏者與鑑賞家好評。他的作品分別在《人民日報》《大美甘肅全國書畫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書畫精品集》《人民書畫精品展》《法制無錫詩書畫展畫集》《勤政廉政書畫美術展作品集》《當代書法美術大賽作品集》《慶祝白銀市恢復建設30週年書畫作品集》《中國新長城論壇》等展出刊登。其山水、牡丹、人物受到很多書畫名家的好評和收藏,他的事蹟受到多家媒體的報道和關注。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偶然機遇,筆者有幸採訪了書畫家漆軍藝先生。

筆者:您好,漆先生。我們是您作品的喜好者。以前多次看到有關媒體對您書畫作品的報道。很多文友評論您的作品功力深厚,很多文友都想知道您是如何構思自己的作品的?您平時又是怎樣練習自己功力的呢?

漆軍藝:很感謝你對我的採訪,感謝大家對我的認可和鼓勵。中國畫博大精深,學無止境,還望你們在以後的日子裡多多指導。至於構思和功力就是一定要具備勤奮、善於思考能力,必須熟悉傳統文脈,勤於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熟悉傳統就是學習前人的經驗,其目的是學習領會前人的筆墨技巧和表現手法,瞭解和掌握中國畫的傳統方法和規律,為寫生和創作打好基礎。寫生是向生活學習,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去發現美的語言、發現美的形式、發現美的塑造。結合自己對美的認識,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形成自己的風貌,尋找創作時的靈感,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世界,尋找內容和形式的最佳結合點,尋找探索之道,發現之道和收穫之道。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筆者:我們也知道您的故鄉在嘉陵江上游,甘肅的地理環境對於您創作作品有什麼幫助嗎?所謂的環境造就人,岷縣的風光是否經常在您作品中出現?我們觀賞了您的山水作品感覺到非常震撼十分大氣,畫中的線條非常清晰流暢,色彩柔美清新,您創作作品是怎樣平衡這種兼具大氣與細節美的呢?

漆軍藝:岷縣是漢、回、藏、羌等很多民族雜居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歷史鄉土文化,有著高峰、草原、雪山、河流,得天地獨厚的自然山水環境,是我學習深造的大課堂。岷州有八景:金童玉女、晴雲積雪、洮水中流、夕照東坡等具代表性的故鄉景物都根植於心,也是我創作的源泉。我喜歡畫農村題材的雪景,畫中大多數景緻都是家鄉農村寫生所得。只要深入生活時間久了就會觀察到所有細節。


對於畫者來說,如何得自然之神韻,筆精墨妙,濃淡枯溼焦宿,雲煙滿紙,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創作山水畫,應儘可能保留其山形地貌的特徵,特別是具有標誌性的景物,在畫面上應該保留,並加以突出,最好使觀者一望可知。


在大體結構上,是要用大腦反覆推敲,至於細節,不必預先稿子打得很明確。我的經驗,每畫一圖,先看幅式橫直闊狹,要畫什麼,大體怎樣章法,怎樣取勢,既定之後,至多畫一個小稿,表出位置,心中記住,也不必在紙上打木炭稿,就可以下筆。這樣做,畫出來就活,變化就多,把自己作品的章法與物象凝練到心神交融。跳脫古之章法的束縛,找到自己的筆墨法度。

同時又把新社會、新時代的社會法則、人文情懷加入進去。讓人探索不盡,挹趣無窮。平時多讀多看,自然就會找到平衡點。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筆者:在您的作品中,我們欣賞到西部蒼茫的冰雪大地、清秀俊美的山川溪流、還有摘葡萄的回族父女等等溫情作品、您認為您的藝術之路堅持的是一種什麼風格與流派呢?對於自己的創作之路有什麼規劃與期待呢?


漆軍藝:我認為,作為一個畫家首先要做到立德修身,規規矩矩做人,認認真真從藝。做人要豪氣而不張狂,精明而不算計,帶著真誠和理想,走近生活,帶著對藝術執著的心去發現和表達生活在自然中蘊涵的光明與生機,讓心靈與作品一起昇華。不要把心思放在所謂的職位、頭銜、名號、流派中。我們知道作品不能失去時代的氣息與風貌,否則將會使中國畫的發展失去新意,筆墨要緊隨時代的發展,筆墨如果是中國畫作品的身軀,那麼時代就是中國畫作品的靈魂。沒有靈魂的身軀,再健壯,再秀美又有何用。當然並不是說筆墨不隨時代,沿襲古人就沒靈魂了,而是靈魂如果不跟著時代進步,就會腐朽,腐朽就會落後,就會被時代淘汰。


筆墨情趣又不是一成不變的死傳統,它只有大體得法則,不是僵硬不變的條條框框。大自然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要善於發現新的東西。需要畫家多方面地提高文學藝術修養,認真研究豐富中外歷史傳統,廣為借鑑,創造出富有新鮮藝術魅力具有新時代的意境美,一個畫家只有生活常新,思想感情常新,意匠手法常新,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才會不斷有新的意境創造,筆墨才能緊隨時代。並要以相對豁達的心態看待所經歷的一切不如意,懂得韜光養晦,更懂得審時度勢、厚積薄發。


我們要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藝術本身上,放在如何創作出經得住歷史檢驗的作品上,以及如果在有生之年取得無愧於前人、無愧於時代的藝術成果上。因為,我們知道書畫是沒有止境的探索之旅。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筆者:最近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您創作的幾副人物作品比如鍾南山院士、一線醫務工作者等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英雄們,您的作品創作中是否也融合了您對於這些人物的欽佩之情呢?您認為在疫情之戰中,作為文藝工作者應當具備怎麼的擔當呢?


漆軍藝:最近疫情期間,有幾幅關於武漢疫情的作品我是有感而發的,由於相離太遠,只有查找有關照片而作。鍾南山,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牽掛著萬千人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於攀登的火焰!他的這種擔當讓人敬佩。

用自己的眼觀察新時代的美,用自己的耳聽取社會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筆記錄這個偉大的時代,在這場抗疫之戰中,我們也要真正做到了自覺、自力、自強,擔負起職業責任,通過創作文藝作品來為一線工作人員加油鼓勁,通過開動思維來為居家抗疫的居民帶來希望,通過多樣方式來為祖國注入動力。

在嚴峻的疫情面前,呼喚著更多有擔當、有思想、有能力的文藝工作者去奉獻自己的力量。這也正是一個畫家對當時社會的責任與擔當。


筆者: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也祝您創作出更加優秀、貼近時代的好作品!


【書畫訪談】漆軍藝:素描鍾南山院士的偉岸英姿(比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