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是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保命吗?

心v道


保不了,除非你有本事隐姓埋名,谁都找不到,就像张良一样,刘邦最后想找他,动用君王能动用的人力物力也找不到那种。不想杀的,一个都不会死,想杀的一个跑不掉。君王眼里,臣子分两种,有能力动摇江山和没能力的,没能力的不考虑,有能力的又有两种能力,有形能力,无形能力,有形能力指的是钱,兵,马,土地,粮食。无形能力指的是威望,能耐,人脉,以及能让人跟他混的所有能力。真以为交出有形能力,放弃权利,兵马就能保全自己?想多了,你这个人在那里就是威胁,哪天他死了,主少国疑,你再揭竿而起,振臂一呼。或者扶植傀儡,召集旧部,改朝换代就在顷刻之间。你说你忠心?赵匡胤也忠心,一开始也没想到。但手底下粉丝为了荣华富贵推你上去,你去不去?赵匡胤当初要是真的再客气客气,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那帮兄弟再推一个备胎,备胎虽然比不上轮胎,但也能用啊。到时候你赵匡胤妻儿老小的生存都是问题。


一笔多情


主动交权,自污以证明没有威胁,只想做个富家翁,或许能够提高生存率。

成功之后,主动交权,换点钱,然后在距离皇宫3-5公里的地方住下(不能太近,容易被怀疑对皇宫安全造成威胁,也不能太远,感觉你在躲着皇上),不养亲兵和太多家奴,自觉接受特务监督,让自己的老婆和皇后搞好关系(关键时刻能给皇帝说话,救你一命)但坚决不和皇子挂上一点关系,拒绝一切一切官场上的往来和拜访,除了顶着皇帝的谕令,谁来都不见,就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见客,不参和,然后多取机房姨太太,儿孙满堂。除了必要的宫廷宴席和皇帝皇后生辰,绝不进宫,进宫必带上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和自己的孙子(很重要),把皇帝一顿夸,然后拉着自己的孙子,叫几声皇爷爷,然后跟皇帝夸夸自己的孙子,但一定一定一定要暗示皇上,自己的最看重的孙子以后要做个书法家,画家(你就是说你这个孙子做菜好吃,想当个厨子;木匠活好,想当个木匠都可以)但就是不想走上仕途。

然后在皇帝身体不好的时候,你哪怕是再健康,也要吃点毒药把自己搞成半残,然后看风向,如果没事,你就半死不活的继续上述步骤,如果皇帝还要搞你,你就进宫,和皇帝说:我感觉自己快不行了,估计这是咱们两个最后一次见面了,我这一辈子跟着您,无怨无悔,救民于水火,实现我一生抱负,心满意足,可我累了,官场太难,我不想家里人再在官场受苦,我死之后,我的族人会回到故乡,希望您赏他们点钱财,给一点照顾,让他们做一辈子富家翁,无忧无虑。然后回家之后,半个月内,哪怕是自杀也要把自己能死,这样能换来一族人富足,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按我这套流程做,起码应该能保命,最惨也是保住晚节,换来一族人的荣华富贵。





自己的暖阳


刘邦手下可以!朱元璋手下洗干净脖子等着吧!为什么这样讲呢?刘邦他至少还是个正常人,而朱元璋他已经超出了正常人这个范畴了!

先说说老朱同志吧

老朱同志,那是真狠,把一个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打到阿猫阿狗几只!这还不算完!

老朱同志,干翻了外部势力,为了对付一个宰相制度,老朱可以隐忍几十年,容许胡惟庸这鸟人,肆意撒野!直到最后闹到要造反,才彻底把胡惟庸掀翻的!


这还没完!朱老板重来就是一个暴脾气,黑心老板,这不,砍完几十万人,又死死的盯着朝堂,只要你敢犯错!

兄弟,对不住了,下辈子再见吧!傅友德如此,蓝玉如此,数10万的大明官员亦如此,哦,对了,包括那个卸甲归田的刘伯温也也如此!

再看刘邦把!

虽然总说老刘这个人不咋地!可人家做事地道啊!

只要你没心思反他,他也不会故意砍你的!

比如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卢绾,楚汉争霸,卢绾立了多少功劳?有萧何大?有张良大?

可人家刘邦就是顶着所有人反对给了卢绾一个燕王当。

当然你这会要跟我讲卢绾背叛啥的!

兄弟!那是他卢绾不地道,关老刘啥事呀!您说不是?


所以只有你活在老刘手下,乖乖交出兵权,安心做富家翁,保你没事,可老朱同志么,你不交都无所谓!先洗干净脖子,等老朱同志拿着大刀找你唠嗑就行了。


历史小公子


趣谈答案:如果你跟着的那个人是刘邦,肯定能够活下去,如果你跟着的那个人是朱元璋,你死定了。

刘邦的可耻与不可耻

我们每一次谈到楚汉之争,每一次谈到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斗时,总会觉得刘邦就是一个无耻小人,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但真实的历史是这样吗?真实的历史当中,刘邦真的是一个无耻小人吗?

我们并不能这样说,只能说在某一个历史时间节点塑造了刘邦这样的一个人物,而刘邦这样的一个人物,在某个时间节点又用了一些比较卑鄙的手法罢了。

根据对应的历史文献记载,刘邦时期的文臣武将,凡是高等级的将领一共有143位,而在这143位当中被刘邦杀掉的只有三位。

至于那三位是怎么杀掉的就不用多讲了,要么就是想谋反,要么就是想搞事情。

像雍齿这样的人先后惹了刘邦很多次,甚至差点把刘邦置之死地,而最后突然表忠心的人都能够活得下来,就更不用说已经交出所有的兵权隐居保命的人了。

而刘邦身边的文臣有萧何、张良他们,张良在为刘邦打下天下之后一溜烟的就跑掉了,刘邦还死乞白赖的非让人家留下来帮自己一段时间。

尽管后期张良直接泯然众人,手中不再掌握政权,可是对于一个绝顶聪明的大才子、绝顶聪明的谋臣而言,能够落到这样一个下场已经非常不错了。

这是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刘邦时期,哪怕你不交出兵权,只要你老老实实说话,老老实实办事,一心一意的跟着刘邦,你也死不了,还能够享受很大的待遇。

朱元璋时期的悲惨

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时期大名鼎鼎的李善长是怎样死的。

大家可千万不要瞧不起李善长,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六将军当中的第1位将军,也就是说李善长是整个明朝朱元璋之外的第2位核心人物。

而明朝历史记载李善长死是因为他动用了汤和的一部分兵力来给自己盖房子,动了多少人呢?动了300个人。

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单纯的讲就是一个事而已,李善长没有能力盖大房子,请自己的好伙伴借了他家里面的兵丁给自己盖了一个房子。

好的,把李善长放弃在外的话,朱元璋还杀过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自己的岳父。为什么杀自己的岳父呢?因为岳父在未经自己许可的时候,直接来后宫来看自己的媳妇了,也就是这个岳父的女儿。

这种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事情,很多地方都会把它无限度的扁小,无限度的忽视,因为这种事情对于帝国来说,实在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情。

但是很抱歉,朱元璋就抓住了这个小辫子,而且死抓着没放。

除此之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给了很多的免死铁卷,这些免死铁券理论上来说是可以免任何一个人的罪名的,但是朱元璋再一次食言了。

免死铁卷终究是免不了大明王朝所有臣子们的悲惨命运。

历史启示录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历史人物当中挑选出那么一两位帝王就跟随的话,尽可能的跟随刘邦,至于朱元璋想都不要想了。

刘伯温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一心一意的想要离开朱元璋,到最后不还是给灭了吗?

朱元璋和刘邦他们两个人的心理路程不一样,两个人对于臣子们的感观也是不一样,更多的时候是个人胸怀的问题。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刘邦、朱元璋都是从一介布衣逆袭当皇帝,在千难万险争取的皇位非常珍惜,虽说其他皇帝也珍惜,但是他们大多都不是从平头百姓起来,而刘邦与朱元璋过惯了苦日子,自然对权力富贵格外重视,面对那些潜在的威胁自然是不会心存手软,从而留下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剧,那如果是作为刘邦或朱元璋的将领,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不能保命呢?

首先来看刘邦,刘邦当初作为沛县的一个亭长,押送百姓去骊山服徭役,由于路上逃跑的人很多,到骊山也是个死,刘邦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那些个民夫给放了,其中一些精壮点的汉子愿意跟随刘邦,他们就躲到芒、砀一带的深山大泽中,直到秦二世二年陈胜吴广造反,萧何、曹参计划在沛县起义,让樊哙去招刘邦回沛县,可当刘邦回来之后沛县县令不让他进城,结果这萧何、曹参就翻墙去投靠刘邦,刘邦写给城里百姓,最终百姓杀死县令放刘邦进城,刘邦顺势被百姓推举为沛公,就此开始了他推翻暴秦的革命生涯。

那当初在沛县跟随一起义的人萧何、曹参、樊哙、卢绾、周勃以及后来的张良、韩信、陈平等,这些人可以说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可刘邦在皇帝坐稳之后对这些人毫不手软,汉初三杰萧何因为贪污而让给刘邦放心没有杀他,张良因为帮助吕雉请来四圣稳住太子之位,得到吕雉保护而没有被处死,韩信密谋响应陈豨造反,而萧何计谋将其骗入宫中被吕后打死,刘邦平叛回来得知韩信死了,感到非常高兴又怜悯,就问他死前说什么了没有,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史记·淮阴候传》刘邦怜悯韩信是因为他死于女人之手,而他高兴是天下再无韩信了,没有能够驾驭百万军队的战神了,刘邦丝毫没有感念韩信的攻来而感到惭愧。

再说卢绾是和刘邦同一天生的,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在建立汉朝之后,那些和他一起从沛县起兵功勋,就卢绾一人被封王,还被封为燕王低于匈奴,后来卢绾受到下属张胜挑唆对抗刘邦,刘邦平定陈豨之后多次招卢绾到长安,卢绾均称病不去,后来刘邦派樊哙攻打卢绾,卢绾逃到匈奴去最终客死匈奴。再说这樊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跟刘邦的关系应该其它将领中最好一个,可当刘邦病危是时候有人挑唆说,吕后与樊哙密谋在刘邦死后就派兵杀死戚夫人和刘如意,刘邦毫不犹疑的派陈平,周勃去军中接替樊哙,并且立即处死樊哙,好在这二人只是将樊哙囚禁起来并未立即杀害,不久刘邦病死了樊哙也就被放了,而曹参是刘肥的丞相,周勃在刘邦眼中忠厚老实可以托付重任,他们都活到了文帝时期,而其它的不是被刘邦杀了就是被吕后杀了,或者依附吕后而活下来。

再来看朱元璋,从一个衣不蔽体的放牛娃,到为了生存去当和尚,最后在好友汤和的介绍下,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常遇春、徐达、李文忠,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追随朱元璋一起打下,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的第三年开始分封功臣,这些人也都得到了封赏,这其中主动被朱元璋杀死的人除了李善长受胡惟庸拖累,一家70余口人被杀,而胡惟庸是李善出一手替他起来的人,最终接替李善长的丞相职务,胡惟庸谋反李善出脱不掉干系,再者就是刘伯温,刘伯温朱元璋建国之后不受重用,只封了个三等伯爵,年俸240石粮食,后来对大明官场心灰意冷辞职回家,最终在家中病逝61岁。

常遇春死时候只有40岁大明还没有建立,汤和活到年近70,徐达、李文忠病期间都得到了朱元璋探望,徐达死朱元璋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而李文忠死朱元璋降低主治医生华中的爵位,其它医生被处死,可见朱元璋对他们的重视,这些都是《明史》中记载的他们死亡,不是赐药、吃烧鹅等方式死的,因胡蓝之案而受到牵连的他将领,都是建国之后手握兵权有点飘,加上朱元璋晚年猜忌心而死,且死的大多都是家里人,因此受到牵连的人多,并不是如小说杜撰一般,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因为《明史》是乾隆年间的编纂完成的,如果朱元璋真的屠杀功臣,为什么到清乾隆年间会不记载呢?可见那都是后人杜撰的,如徐达吃烧鹅而死就是出自,清朝乾隆后期文人赵翼赵翼所撰写的《廿二史札礼》中。

有此可见假如你在建国后,交出兵权隐居能不能保命,那就要看你的领导是刘邦还是朱元璋,如果是朱元璋那你在交出兵权之后,是有机会或者的活着的,因为那些因胡蓝之案而死的人,都是和谋反沾边才死,其它方面并未见他乱杀什么人,而刘邦除了谋反被杀像樊哙那样中心的人,就因为小人说和吕后勾结,要杀他的爱姬和刘如意,他不问是非曲直就要杀樊哙,可见刘邦对待任何人都是怀疑的,加上后来的吕后执政杀了不少人,因此,生活在汉初比明初要艰难,但是只要和谋反沾边,不管是你生活在汉初还是明初都不会好过,即使你已经在野也有生命危险。


麇子文史


如果是军事将领的话,交出兵权颐养天年是完全可以的。只要你老实本分,不勾结官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亦或是恃功自专,骄横跋扈。想要保全一条性命实在是太简单了。

为什么题主会举出刘邦或者朱元璋,是因为刘邦与朱元璋貌似给民间留下了擅杀功臣的坏影响。尤其是朱元璋,一度被民间刻画为暴君一个,嗜杀成性。其实这都是“不从政不知政治之险恶”,就如同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是一个道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刘邦,我自始至终都不认为刘邦是一个擅杀功臣的暴君!

刘邦开国一共一百四十三个功臣,刘邦只杀了韩信与陈豨两人,也就是说开国功臣活下来了一百四十一个。至于韩信被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其实韩信的死与吕后、萧何有很大的关系,刘邦只是忌惮韩信的才能,并没有直接想要杀他的意思。况且韩信本身的功高震主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至于陈豨,那直接是造反,造反在历朝历代都是必死无疑的,这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必要。

总体来看,刘邦并不是那种兔死狗烹的主儿,所以题主要是在汉朝,交付兵权之后肯定能颐养天年。亦或者是还能到地方上当个官员,总之肯定能善终。前提是不能造反、不能恃功自专。

朱元璋一直被人冠名以暴君形象,题主如果到了朱元璋手中能不能生存呢?

朱元璋曾经对太子朱标说过这么一段话:“文臣武将,相比之下还是武将好操控。文臣可用之但是不可亲之;可御之但不可以信之。”为什么?因为文臣都是搞政治的,政治都是阴暗的,操纵权术的。

相比之下,朱元璋杀掉的文臣要比武将多得多:胡惟庸、李善长等等。武将之中的蓝玉案,这都是当时发生的大案件。笔者在这里要为朱元璋鸣冤,其实常遇春、徐达等人都是病死的,民间野史中老是说是被朱元璋害死的,还拿出一些无根无据的理由,目的就是为了黑化一下布衣天子朱元璋,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毕竟历史是要被尊重的。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他们被杀的原因。胡惟庸恃功自专、结党营私,正好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肯定死路一条;李善长是朱元璋为了过渡权力而不得不杀;蓝玉骄横跋扈、时常口出佞言,为了给孙子朱允炆留下一片太平江山,蓝玉必须死。

综上所述,朱元璋也并不是见人就杀的那种君王,至于发明的“剥皮充草”的酷刑,那也是针对贪官等不法官员的。毛主席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都是一种犯罪”,很明显,朱元璋在贪污这一环节是比较严格的。毕竟官员的贪污,极大程度上来自于平民百姓赋税,官员贪得越多,百姓就越苦。

既然如此,若题主在明朝能够主动交权,归养乡里,那是绝对可以颐养天年的。

结束语:出于民间流传的故事影响,人们很容易对刘邦与朱元璋产生一些误解。事实上说破了就是:不威胁君权、不骄横跋、不口无遮拦,这条命还是很容易保全的。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常态,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去找你麻烦,意外的几率是非常之小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稳稳是活下去,我来说刘邦吧。

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这三个人很牛。你听没听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张良: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在王者荣耀中诸葛亮的英雄台词,但这句话和诸葛亮无关,是刘邦来夸赞张良的。

但是张良在帮助刘邦统一后,不辞而别,隐居山林了(张家界是人们的猜想,张良隐居之后没有任何书籍记载了张良)

张良智商那么高,又是刘邦拿天下的重要人物之一,留下来绝对待遇很好,这是我们都想的把,但我都知道功高震主这四个字,张良肯定也知道,为了自保而隐居。

这里就先说张良了,说多了你们估计也是。

朕:不悦。。



花之舞kasha


刘邦或者朱元璋时代的将领,即便交出了军权也不一定能保命,或者说保命的概率非常小。刘邦时期,如韩信这样的人物即便是交出了军权也没有保住性命,比如后来他被贬为淮阴侯的时候就已经没了兵权,实际上等同于软禁;再如周亚夫,后来也没了兵权,还是被汉景帝给逼死了。朱元璋时期,能够善终的大将可能只有汤和,很多开国功臣,无论是大将还是文臣,没了任何权力也一样难逃不得善终的命运。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是中国古代朝代的循环的一个规律,千年来也无法打破,至于原因有很多,如功高盖主、这些功臣图谋不轨或是在个人品性上的问题。如果只是偶尔几个人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情有可原,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出了这种情况,就不是个人原因,而是体系问题了。

就如法律一样,如果触犯一个法律的只是少数人,那么法律或许没问题。如果大多数人都触犯了一个法律,那么就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法律本身的问题了。

在此我不想把问题分析的那么复杂,只从一点来分析,应该可以把这个问题概括清楚,那就是领导能力决定团队能力上限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在皇权体系下,皇帝不允许大臣能力过强,如果大臣的能力太强,则会威胁到皇权的地位。

领导能力决定了团队的能力上限

在一个团队中,我们把能力的最高值设定为100,如果领导的能力是100的话,那么整个团队所能体现出来的能力上限就是100,因为在这个团队中,没有人的能力超过领导人,而领导人的能力是最高值,他可以随意让自己的属下发挥自己的能力,反正也没有人的能力超过他,所以他的领导地位也不会受到威胁。


▲刘邦表示,韩信能力太强了,我儿子太弱了,所以我要杀了韩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领导的能力为80,他的属下有好几个能力为90的人,那么情况会如何呢?很明显,在做事的过程中,属下的能力会明显显得比领导的能力强,时间长了,整个团队的领导权就容易发生易位,即很多的权力会流到能力强的下属手上。这种情况下,领导要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能做的就是打压下属。打压的结果就是打压成功和打压失败,如果打压失败,则容易发生领导地位被下属夺取的情况。打压成功的话,那么这个团队能发挥出的能力值就是领导的上限,即80。

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团队领导的能力很弱,甚至在20、30的情况下,那么这个团队能发挥出什么样的效率呢?在领导不变的情况下,团队的效率基本也就是20、30的效率了。

王朝的开国皇帝通常能力很强,但会为自己能力弱的后代考虑

无论是刘邦也好还是朱元璋也好,他们的能力其实都是非常强的,能够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他们的功臣团队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如刘邦手下的韩信,其实军事能力就远胜于刘邦本人。朱元璋时代的功臣非常多,李擅长、胡惟庸、蓝玉等人无不是人中之杰。

那么我们把团队领导人的能力决定团队效率的情况代入刘邦和朱元璋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要杀功臣了。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都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却产生了一个白痴的后代,司马衷

刘邦和朱元璋能力非常强,这点不用说,但是他们的后人的能力就不见得很强了。如西汉第二个皇帝刘盈、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实际上从当皇帝的能力来说都不属于强势的皇帝。这些开国皇帝担心的就是功臣的能力非常强,一旦留下来,会导致皇权旁落,最终江山易手。

留着能力强的大臣如果不除掉,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曹魏时代的司马懿、南北朝北周的杨坚、五代十国中后周的赵匡胤,都是属于能力极强的臣子,在遇到了能力弱的皇帝的时候,全都取而代之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就是在团队中,成员的能力强于领导能力的一种情况,即成员因为能力强于领导,而最终代替了领导成为了团队的领导。

所以刘邦和朱元璋都选择了打压能力强的成员,即杀功臣,直到团队中没有能力强于领导的成员,而保住自家领导地位。

杀功臣其实是为了保住皇权

如果我们翻看中国的历史,会发现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是如此,开国的几个皇帝能力非常强,而越是到后面,皇帝的能力就越弱,这似乎是个无解的规律。或许是因为在乱世中没能够结束乱世的人都是经历了种种考验而来,所以能力都会非常强。而王朝建立以后,并不是以能力而是血统来决定皇位的缘故吧。

作为开国皇帝的刘邦和朱元璋,如果他们能长生不老,那么或许不会去杀功臣,因为他们都镇得住功臣,问题是他们终会老去,也会死去,继承他们皇位的人也不能保证其能力能镇住那些能力超强的开国功臣。

▲朱元璋杀功臣的事迹也是创了中国历史之最了

为了保住皇位,怎么办呢?就只能杀了那些功臣了。所以我们就看到历朝历代几乎都有杀开国功臣的情况,基本就是这个逻辑了。

在这种情况下,交出兵权了能保命吗?其实不能保命。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交出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才能,只要功臣的才能存在,其本身就是对皇权的威胁,而这个东西也是交不出来的。那怎么办呢?既然交不出对于皇帝来说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消灭这种能力,即杀了功臣了。

杀功臣情况唯一的解决办法

杀功臣这种情况唯一的解决办法只有消除皇权,也就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改变,转变为民主制或者是共和制的国家。在民主或者共和制的国家,国家最高领导人有任期期限,也不是世袭,所以他迟早会结束自己的最高国家领导人任期。在他结束任期交出政权以后也不会出现因大权旁落而人身安全受到危险的情况(皇权体系下皇帝一旦大权旁落人身安全不保)。而那些能力非常强的官员都有机会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一来才能解决杀功臣的这个在中国古代皇权社会无解的问题。


顺便说一下吧。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即便是交出了兵权,能够善终的概率也不大。


老威观史


只是简单的交权归隐,并不能打消君王的顾虑!我们从他们功臣的自保的方法,可知一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协助吕后除掉韩信之后,萧何自己也受到极大的震撼!当时很多功臣都在想如何自保!功臣第一的萧何,他的办法是,让亲信诬陷自己贪污,以此败坏自己的名望和威信,失去了这些,就不再威胁刘邦了。所以果然,刘邦关了他几天就放出来了,后来安享晚年!

而朱元璋,想退隐青田的刘伯温,不得善终!交出兵权不问政治的徐达,朱元璋担心死后造反,无人能制服他,还是赐食而亡!只有一个装疯的功臣逃过一死!曾经赐过免死金牌的功臣,最后几乎全部死光!

其实君王也不想这样杀戮功臣,有时也迫不得已。历朝开国皇帝都在想如何保住江山而又不杀功臣。相比朱元璋,刘邦并未大规模诛杀功臣。因为他多做了两件事:一是古代百姓相信君权天授,所以刘邦起义之初,制造了斩白蛇起义的故事,让下面的团队和百姓相信,刘邦不是普通人,有上天在护佑。二是,刘邦临死之前,和所有功臣杀白马,歃血为盟,非刘姓称王者,天下共诛之!有了这些,刘邦与功臣才逐渐和平共处!


墨水湖畔


那你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们打天下干嘛?不是为了成功之后分红吗?世代享受荣华富贵?

这就好比说,你跟着兄弟们创业,公司做起来上市了,你说把股份捐了,他们问为什么,你说你怕公司破产你也跟着倒霉,你就这点出息,注定成功不了。

历朝历代,打天下成功之后的功臣,被杀的屈指可数,而活下来世代分红的车载斗量,

刘邦封的143个侯爵,除了韩信和陈豨,还有谁被杀?还杀了哪个功臣?

一百四十三个,被杀的两个,这个比例也能吓得你尿裤子?

说句不好听的,想被杀还得你够资格呢?你的权力能大到威胁皇帝了,开国功臣几人能威胁皇帝的?

如果一个人只有这么点胆子,是绝不可能成功的,像刘邦这样打天下,刀口舔血的走过来,不需要勇气?怎么,成功了就怕了?

你未必真以为,张良是怕被杀才隐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