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根據傳統埃及年表,古埃及在前王朝和早王朝後,進入了漫長的三王國時期,即舊王國和中王國以及新王國,且每個王國都隨後緊跟著一箇中間過渡期。因為,舊王國的各王朝法老集中建造宏大金字塔並不斷改變其建築形制,所以,舊王國時期也被稱為金字塔時期。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舊王國時期從公元前兩千六百年初到公元前兩千一百年初,大約經歷了五百年時間,包括了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這也是古埃及文明繁榮期。其中,第三王朝的首位君王被認為是左塞爾,發展了經濟也實施了擴張,並命令大臣伊姆霍特普為自己建造金字塔即左塞爾金字塔或者說階梯狀金字塔,位於今天開羅西南的薩卡拉地區。左塞爾金字塔有保護性圍牆和祭祀性神廟以及法老與家人墓室等,其形制與蘇美爾金字塔相類似,也是多層的梯形外觀並逐級地上升疊退。左塞爾金字塔共有六層馬斯塔巴,即平頂斜邊和向上收縮的矩形墳墓,且擁有超過六十米的建築高度,既是古埃及第一座也是古埃及保存最完整的法老金字塔。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第三王朝末位君王胡尼所建造金字塔延續到第四王朝首位君王斯尼弗魯才完成,即尼羅河西岸的美杜姆金字塔,並開啟了第四王朝的金字塔風潮。斯尼弗魯在位期間就連續建造了三座,美杜姆金字塔建造不算理想導致部分坍塌,才有了後期的彎曲金字塔和紅色金字塔。所謂彎曲金字塔,是因馬斯塔巴矩形墳墓改為三角錐形建築外觀以後,為避免初期的斜邊傾角設計太大而中途建造時被迫降低傾斜角度。至於紅色金字塔,則因當地開鑿的石灰石建築材料呈現淡紅色效果。不過,第四王朝的金字塔已經逐漸取消階梯而屬於真正的金字塔。其中,彎曲金字塔和紅色金字塔都在介於北面薩卡拉和南面美杜姆之間的達舒爾。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除了斯尼弗魯以外,從第四王朝第二任法老胡夫始,一大批金字塔相繼建造,集中形成了吉薩大墓地。最著名的,是統稱吉薩金字塔的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以及門考拉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又被稱為吉薩大金字塔,還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三大金字塔沿著尼羅河西岸由東北向西南對角線排列,而且,斯芬克斯像或者說獅身人面像就在哈夫拉金字塔東側附近,共同構成古埃及文明最突出標誌。

金字塔一般被認為是古埃及法老陵墓,其形制也由最初的馬斯塔巴矩形墳墓改為以後的三角錐形建築外觀,並不斷擴大佔地規模和增加建築高度,既是為了服務法老逝去和登天需要,也是因為太陽神拉崇拜的興起導致,所以象徵意義才由階梯狀的天梯改成金字塔的塔稜。獅身人面像也被稱為斯芬克斯像,屬於後人借用了古希臘神話的異獸傳說,即獅子的身體和女性的頭部以及老鷹的翅膀,但古埃及獅身人面像為獅子的身體和男性的頭部而無老鷹的翅膀,且男性的頭部很可能是法老哈夫拉,它是全球規模最大和歷史最長以及最為神秘的巨石雕像。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胡夫金字塔作為古埃及最大規模金字塔,其高度始建一百五十多米因風化現存一百三十多米,總共用石超過兩百萬塊,並且,小則一噸出頭而大則百噸以上,說是鉅製毫不為過,同時,胡夫金字塔作為古埃及建築當中傑出和成熟的代表之一,空前絕後堪稱經典。關鍵是,如此超級工程再加精湛建築技術,經常為世人所百思而不得其解,以至於,不僅專家和學者研究,更有人提出了外星文明說甚至近代造假說等極端妄猜,也算古今罕見。

近現代考古學已經解答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大量疑問,但是,仍有太多基本的和新生的問題沒有找到確定答案。例如,距今數千年開始的金字塔工程,究竟是靠著不到五千人抑或是超過十萬人來完成的?至於金字塔的巨大石塊運輸,究竟是利用蓄水池再加羊皮筏,還是滾動原木再加黏土路面,抑或是修建長坡道再加腳手架?又如,金字塔一般被認為是古埃及法老陵墓,但是,有些金字塔的墓室裡面,不見法老木乃伊也不見高級別陪葬品更不見銘文碑刻,其真正用途到底是什麼?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世界史之中東篇(古埃及文明中一)

第五王朝和第六王朝雖然也在不斷擴張和發展貿易,但是,已經不如第三王朝尤其第四王朝。略可提及的,是第五王朝大臣帕塔霍特普和第六王朝法老佩皮二世,帕塔霍特普與第三王朝大臣伊姆霍特普同樣以智慧而聞名,佩皮二世則是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在位時間最長君王。隨後的大約一百二十年的第一中間期,也就是第七到第十王朝以及第十一王朝上半期,法老與王室的權力和威望逐漸衰減而地方勢力卻日益強大,再加乾旱和饑荒以及內亂等,舊王國走向末路,金字塔時期結束,既有神廟建築抬頭也有盜墓活動猖獗等眾多原因。


補:古埃及法老的大臣在後世埃及學中被稱作維齊爾,是借用了曾統治古埃及的阿拉伯人政治術語,含有輔佐和協助等多種意思並屬第一和首席的政府官職。古埃及的維齊爾權力巨大,在世俗行政和宗教事務上,法老基本通過維齊爾進行管理,雖然,還有各神廟的大祭司,不過,維齊爾和大祭司有時也會出現兼職。隨著古埃及從古王國逐漸地發展到新王國,維齊爾被開始劃分為主管上埃及和努比亞的與主管下埃及和西南亞的兩個維齊爾。一般地來說,維齊爾和法老彼此信任且聲氣相通而長期合作,例外情況是,王朝末期以及動盪時期,無論法老主動抑或被動,會經常出現非皇室維齊爾取代正統法老的政治嬗變。


注:

左塞爾:Djoser;伊姆霍特普:Imhotep;薩卡拉:Sakkara;

左塞爾金字塔:Pyramid of Djoser;階梯狀金字塔: step pyramid;

馬斯塔巴:Mastaba;胡尼:Huni;斯尼弗魯:Sneferu;

美杜姆金字塔:Pyramid of Meidum;彎曲金字塔:Bent Pyramid;

紅色金字塔:Red Pyramid;美杜姆:Meidum;達舒爾:Dahshur;

胡夫:Khufu;哈夫拉:Khafra;門考拉:Menkaura;拉:Ra;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seven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

吉薩大墓地:Great Necropolis of Giza;吉薩金字塔:Pyramids of Giza;

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第一中間期:First Intermediate;

帕塔霍特普:Ptahhotep;佩皮二世:Pepi II;維齊爾:Vizier;


注:本文部分圖片引用自互聯網,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