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2020年3月11日,太原市的重要交通主干道解放路(南内环街—花园后南街)开始了封闭改造,这是解放路自上世纪50年代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道路改造工程。


解放路是太原市较早的一条通衢大道,承载了老太原诸多的记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它的历史吧。


解放路的路名演变

解放路位于太原市区中心,跨越迎泽区和杏花岭区,全长3750米,是太原城市道路中的南北交通干线。1949年,解放太原的战役中,小北门(拱极门)被解放军最早攻破,于是以此命名了胜利街,与胜利街相连的这条新改造的南北向道路就随之命名为了解放路。1955年,党和政府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改善人民生活,对解放路开始了第一次大型改造。这次改造是在原大南门街、南市街、活牛市街、麻市街、师范街、后小河、坊山府街、小仓巷、大北门、土门街、上北关街等十余条旧街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些街道进行拓宽,有些地方进行改建。1956年,解放路南段在原大南关中街的基础上拓建延伸至南内环路,被命名为解放南路。1959年,为了国庆十周年的庆祝,解放路旁广泛植树、整修人行道,平坦的沥青路面贯通太原南北城区,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槐柳与大量的居民住宅,成为我市重要的一条南北通衢。1978年,解放路大南门至府东街西口路段实施了第二次大规模改造。1982年,解放路北段胜利街至太钢铁路立交桥部分再被更名为解放北路。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太原街巷图(局部)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1903年,在迎泽门城楼上看大南门街(解放路开化寺街至迎泽大街段)


●大南门街:具体范围为现今解放路开化寺街西口以南至迎泽大街这一路段,最南端就是已经消失的明代太原最宏伟的南城门——迎泽门(民间俗称大南门)。宋代太原城的南门“开远门”也曾经坐落在现今大铁匠巷与旧城街的联接处。

●南市街:具体范围为现今解放路开化寺街西口以北至钟楼街西口这一路段。南市街原名马市街,明太原城扩建,在当年的东、西羊市与马市、活牛市相交的十字路口,建起了四座临街牌楼,因马市在四牌楼之南,马市之称遂渐演变为“南市”,到明成化年间,约定俗成,得名南市。

●活牛市:具体范围为现今解放路钟楼街西口以北至鼓楼街西口这一路段。这里旧时为买卖牛的市场,到了清代、民国时期被称活牛市街。

●麻市街:具体范围为现今解放路鼓楼街西口以北至府东街西口这一路段。麻市街因街内旧为买卖麻及麻制品的市场得名。

●师范街:位于现今省政府西侧解放路路段,1912年9月,山西省教育司在原山西两级师范学堂基础上成立山西省立太原师范学校(现山西省实验中学校址),因而得名。

●后小河:是当年宋代太原城北的护城河,后来以此命名为街道。

●坊山府街:名字源于此地原为明代定王朱济熺第五子方山王朱美垣的府第。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世纪的解放路尖草坪立交桥


解放路的商业经济

历史上解放路最繁华的区域主要是解放路府西街西口以南路段及其周边地带。宋明时期这里是太原热闹的商业集市地区,到了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因汾河决堤,城市被水淹没,解放路区域的商业集市开始逐步向东转移。到1949年太原解放前夕,这里尚存商号已寥寥无几,生意惨淡萧条。到1959年第一次拓宽建设后,解放路区域就变成了以居民住宅区为主的格局。直至1978年解放路第二次大型改造后,路两侧兴建20余幢住宅楼和商业楼,才又恢复了过去商业繁华的局面。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解放路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世纪从羊市街人行天桥上向北看解放路


历史上这里有一大批与集市贸易有关,且以“市”命名的街道,如南市街、活牛市、麻市街、米市街、羊市街等等。所谓“市”,即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易·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就是市的起源。

城市的产生过程中先是出现了人口集聚处,随后出现商品集散地,进而成为交通枢纽。最初的时候,坊巷是住处,市是交易场所,并不混处。而且市也不设在城内,后来市即使设在城内,也与住宅隔离,甚至筑起围墙,以便管理。宋代的城市打破了自汉唐以来传统的封闭式城市的坊巷结构。太原居民也由此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从事工业制造、贸易、营商的自由。衙门、寺观、住宅等附近已有各种商店,还有定期的庙会。解放路府西街西口以南,部分成了工商业十分发达的地区,商货南北集散,交流频繁。据考证,解放路区域内的米市街、馒头巷、柴市巷、南市街、麻市街等是当时的食品与日用品市场。当时工商不分,作坊也进行销售,解放路区域内的帽儿巷、靴巷、剪子巷、毡房巷等即是工商业集中的地方。东羊市、西羊市是买卖羊的市场,活牛市是买卖牛的市场。由此可知,当时解放路两旁,已是百业汇聚,成为“酒楼茶肆勾栏瓦舍日夜经营,艺人商贩填街塞巷”的繁华商业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也曾介绍说,元代太原城中“人烟极为稠密,路上常有成群的客商,所以人民皆互相亲爱。路上人多,是因为有许多货物在各城市间运转不息,城市里有定期集会的缘故。”从明代开始,解放路区域又逐步衍生出了一大批商业街巷,如:铁匠巷、棉花巷、纸巷、兴隆街、晋府店、通顺巷……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太原市商业新地标:解放路万达广场


时至今日,我们行走于解放路上,两旁商业网点密布,路上车水马龙,人们熙熙攘攘。闲暇时,人们漫步于绿槐翠柳交相辉映的长街,流连于富百家商场、华宇购物中心、解放百货大楼、万达购物中心……真可谓:谈笑间,别有情趣;回味处,更觉温馨。

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

太原市久负盛名的老店之一。1911年前后,南京“二秒春”表店的应柏年、王光祖、庄鸿皋等三人,在上海合资开设了钟表店,取名“亨得利”。太原“亨得利”1917年开办。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世纪90年代改造后的亨得利


太原面食店

太原面食店集全省面食之精华,运用削、拨、剔、拉、搓、揪、压、抿、擦、擀等各种手法制成美味可口的面食。店名“太原面食店”为启功亲书。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画册中的太原面食店


鸿宾楼烤鸭店

鸿宾楼烤鸭店1982年1月6日开业。因该店规模宏大,宾朋满座,主营烤鸭,兼营清真风味饮食,故名鸿宾楼烤鸭店。烤鸭技术由驰名中外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引进。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鸿宾楼烤鸭店


宽银幕电影院

宽银幕电影院始建于1958年。因设备供放映宽形电影,并能放映立体电影,故定名为宽银幕电影院。上世纪60年代,一度曾改名为“新文化电影院”,1980年复名至今。图为上世纪60年代解放路宽银幕电影院。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宽银幕电影院


林香斋

林香斋由河南人许振江于民国四年(1915年)在钟楼街开化寺附近开创。到了1940年,林香斋饭店已发展成太原城内八大饭店之一。1983年1月,迁到解放路。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个世纪的林香斋


解放百货大楼

解放百货大楼即解放路百货商店,始建于1958年,同年10月1日正式开业,是太原市大型综合商店之一。如今的解放百货大楼还有销售“百货”的传统,皮包、针线、酒壶以及锅碗瓢盆等一应俱全。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个世纪的解放路百货大楼


太原市副食品大楼

太原市副食品大楼于1965年6月1日建成并开业。因处于解放路,故名解放路副食品商场。1985年改为太原市副食品大楼,建成后曾为我省十大商店之一。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世纪的太原市副食品大楼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上世纪的解放路常青菜市场


太原书城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太原有限公司太原书城,成立于1984年8月1日,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图书文化企业。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太原书城

太原工人北文化宫

太原工人北文化宫简称太原北宫,1950年由太原市总工会集太原钢铁厂、太原铁路局、华北兵委会等38个厂矿单位捐献材料和现金进行筹建,1952年落成,定名太原工人文化宫,1958年改名为太原尖草坪文化宫。1979年改名为太原工人北文化宫。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北宫


解放路的文物古建

纵览解放路,错落缤纷的文物古建彰显了太原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体现了龙城历史文明的源远流长。

最古老的建筑——普光寺。位于解放路西侧西缉虎营。据《阳曲县志》记载:普光寺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唐初赐名普照,后避天后(武曌)讳改今名。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寺院。普光寺建筑斗拱硕大,简洁庄重,专家已认定为元代遗构,是元代建筑的典范之作。

最洋气的建筑——天主堂。它全称为太原圣母无染原罪主教座堂,简称太原总堂。它是一座罗马平顶式风格的高大建筑,墙体外表为铁红色,间以白线装饰。天主堂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庚子年(公元1900年)被毁,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重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摄的天主教堂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1917年,山西省城公会欢迎陈大主教纪念摄影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圣诞节的解放路天主教堂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解放路天主教堂内景


最神秘的建筑——清真古寺。据碑文记载,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公元785年—805年)创建,元、明、清三代重修,现存主体结构为带有元代风格的具有明显侧脚特征的明代大殿。殿内凹壁处镌刻有贴金的阿拉伯文《古兰经》,雕工极为精细。寺内还有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清代刘墉等人的题铭碑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民国时期的进山钟楼


解放路,留住生活底色,续写昔日繁华

梅山钟楼现状

最完整的建筑——督军府。督军府现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解放路与府东街的十字路口东北处。据清道光《阳曲县志》载,原为晋文公(重耳)庙。督军府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而北原来排列着影壁、大门、仪门、东西二层廊楼、大堂(现渊谊堂)、二层砖石结构楼、二层木楼、自省堂(今梅山会议厅)、梅山。中轴线东侧为东花园、内北厅、勤远楼,西侧为西花园。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督军府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进山钟楼(梅山钟楼),其位于督军府旧址最北端,民国8年(公元1919年)建。砖石结构,基座三层,楼体五层,为欧洲哥特式建筑,至今每日可闻报时声。是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路区域内的文物古建还有督军府东花园、城隍庙、古圆通寺……

太原晚报杨瑞国 太原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