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年人總喜歡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李村蚊


滄桑,坎坷,痛苦和艱辛,也許經歷的太多,的確🈶️不少老年人有事沒事喜歡干涉管束年輕人的思想,生活和生活方式。兒子女兒成家立業都三四十歲了恨不得還想弄根成天繩牽在自己的身邊,操不完的心,自己好辛苦好累,而自己的子女似乎活的也不輕鬆,有必要嗎?都在討論代溝的問題,其實我並不怎麼認同。老年人的苦衷,誰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活得更好,可你也得想想,你能活得比他們更長?早就過了該教育該管束的年紀了,輕鬆些,還是放手吧,子女有子女的生活,有自己要乾的事太多,能照顧儘自己的能力照顧些,千萬記住,照顧絕不等同干涉,往往的子女其實要比老一輩強的太多。而子女是否也該多多理解老年人的一片苦心一片善意?可憐天下父母心,或許等自己老的那天,指不定復刻的正是自己父母在的時候那種嘮嘮叨叨,沒完沒了的巜煩人》。說到底,這也是自己生活一輩子的難忘的組成部分。相互理解相互謙讓尊重老人才是更重要的。


錢順揚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我60後,也可以說個年輕點的老年人,我們的經歷,時代,消費,品味,生活不同,用現在的話叫代溝,我兒子是00後,我們那時候常聽老人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你聽他們怎麼說,新三天舊三天不穿把它扔外邊。想想也是,長時間不經常穿的衣服,在櫃子裡翻來覆去佔地方,我們不捨他們不留問題出來了,經常看到路邊放著一袋一袋整整齊齊的衣服,鞋子,再穿三年也穿不壞,有誰需要就撿回去,我們說的輕不聽,說的多了煩,說我們生活沒品質,品味。這會還沒有娶媳婦,如果,娶了媳婦我要儘量學會閉嘴,少說多做,爭取當一個好婆婆。這真是老不歇心少沒良心,唉😔,不說了。


楊姐的所見所聞


過分兩個字!讓人透心涼!

有句老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老年人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吃過無數的虧,對人生這點事,真可以說悟透了,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看到年輕人路走歪了,內心會非常著急,因為他知道這樣下去一定會頭破血流!凡是掏心掏肺關心年輕人的,可以說是非常善良,非常有閱歷,非常有智慧的人!其實老人心裡明白,關心這兩個字,在沒有頭腦的年輕人眼裡,就是干預,關心會讓沒有頭腦的年輕人反感厭惡!

今年60歲,想起年輕的時候,身邊的同齡人真的有人經常說:真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這麼喜歡錢?幾十年後真的聽到了後悔的聲音!年輕的時候在某縣城經商,一個酒店的部門經理,經常泡妞,對手下的員工非常不尊重,動不動罰款,一個月抽菸的錢差不多普通員工半年的工資!一天三包萬寶路,很多人勸這個人,做人不要太過,小心衰收尾!聽不進去,後來香港的老婆和他離婚,現在七十多歲了和當時的一個女的生了孩子,在當時他最看不起的地方生活,沒有收入,沒有朋友,一提起他,當地人都會說,有禁耐風流有禁耐節墮!睇到!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有點道理!


南洋教父


這是與老年人的年齡有關係,人老話多愛管閒事,自己又有足夠的生活經歷。看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想說就想管,老不捨心嘛。

一、有些干預是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如老年人都喜歡早睡早起,形成了習慣,而年輕人則是喜歡晚睡晚起,正好和老年人做的相反。老年人力圖改變年輕人的這種習慣,看見年輕人貪黑就告誡,貪黑還浪費電費,還不利於身體健康。但年輕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對老年人這種干預並不滿意。

二、有些干預是因為身體狀況不同。如在穿衣上,年輕人朝氣蓬勃,外面的溫度稍高就急著脫去棉衣,也並不覺得冷,而老年人就不行,脫得早遇上倒春寒就極易感冒。他們見年輕人脫得早,就極力勸阻他們也不要過早脫棉衣。年輕人當然是不願意,對老年人的建議有反感,而老年人還覺得自己做得很對。

三、有些干預是因為消費觀念不同。每逢到節假日時,年輕人喜歡找幾個朋友,聚餐痛飲幾杯,談天說地,消除工作上的疲勞,而老年人則認為,這種行為是鋪張浪費,好吃懶做。不應當這麼做。而年輕人也並沒有把老年人的話當回事,照玩吃喝不誤,更引起老年人的不滿意。

四、購物上的干預。年輕人穿衣服好趕時尚,不等這件兒穿舊了穿壞了,早早的就再買來一件兒,所以衣服攢下一大堆。但只要是碰上相中的衣服,仍然是照買不誤,老年人看在眼裡,認為是不會過日子。就想方設法的說服年輕人,試圖讓年輕人改變掉這個做法,當然也是沒有效果。

五、該怎麼辦呢?

從老年人方面應當看到,年輕人已經長大了,有了工作和家庭,也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不要老用舊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要老是放心不下,不要操那麼多的心。不要事事都干預過問。要給年輕人自主活動的空間。許多事假裝看不見,好多話假裝沒有聽到,管好自己,做個難得糊塗的老年人。

六、作為年輕人,也應當正確理解對待老年人的勸說,他們全是出於好心,也是為了年輕人著想,在有些事上如果老年人說得對,就應當堅決改正。以減少損失,必竟是老年人的經驗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嗎。有些事也應當在適當的時候,向老人做一番解釋說明。不要老是抱著牴觸的態度。家和才能萬事興,和氣才能生財。

只要老年人和年輕人都能互相理解,及時交流,勾通,老年人過分干預年輕人生活這樣的事,就會減少或消除,讓雙方都感到滿意的局面一定會形成。


文筆新兵


也許是一生經歷坎坎坷坷,對年輕人這也不放心,那也放不下;也許是一生過的平平安安,總希望年輕人能重蹈自己的覆轍。這就是老年人的期望,喜歡用自己的方式,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

在一個多元的社會里,年輕人的生活多彩多姿,老年人的生活按部就班。雖說在同樣的空間裡,對生活對事物的認識,確是千差萬別。

老年人,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善於以自己的人生座標,衡量年輕人的行為;按自己的設計,規劃年輕人的生活。生怕他們偏離了軌道,擔心他們過的不好。其實,老年人真的是杞人憂天。操了心,費了力,生了氣,最後的結果,是年輕人厭煩,老年人失落。

有個朋友,年近古稀。兒子小兩口開了一家專營店,缺乏經驗生意慘淡。老子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顧年邁,天天盯在店裡,進貨賣貨,權當自己是總經理。兒子兒媳,嘴上不說,心裡不悅。畢竟年齡大了,眼神不好,有一次不小心賣錯了貨,賠了錢。兒媳給他白眼看,兒子一個勁埋怨,弄得他裡外不是人。本是好心好意,卻落了個討人嫌。

從這個活生生的例子裡,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日子,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老年人過分干預年輕人。說句不中聽的話,叫鹹吃蘿蔔淡操心。你自以為正確的道理,在年輕人這裡,或許早已不合時宜。出於禮貌和尊重,不得不聽。但幾個能聽得進去?省省心吧,多說無益,還是少說為好。

老年人,要過好自己的日子,放手讓年輕人去闖。人一生,沒有平坦的路可走。跌一跤,就積累一份經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誰也不能取而代之。過分干預,只能讓年輕人永遠長不大。



東音八度


為什麼有的老年人總喜歡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在老年人的眼裡,年輕人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不管年齡多大,即使已經結婚了,自己有工作、有自己事業,他們就是不是放心,遇事總是要干預。

以我家為例,我家孩子從上高中、大學、到參加工作,有十多年了吧,始終是一個人在外面打拚,在別人眼裡,他可能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可在我的眼裡,他就是個孩子,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事無鉅細,都要問問,就是不放心。

我覺得還是溝通的少,年輕人認為自己的想法對,老年人還還是以自己的眼光,看待現在這個社會,也就是說老年人有些跟不上社會。都說相差三年就有代溝,那麼相差二三十年呢!

有些老年人認為自己的閱歷比較多,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怕孩子走一些彎路,碰到一些坑,避免孩子走彎路。老年人的想法不一定就是對的,但是礙於輩份,拿不下臉來,也就是所謂的面子,明知道自己不對,那也得硬挺。

有的年輕人,遇事不夠圓滑,一條道跑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有些時候,就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這就造成了兩個極端,誰也不讓誰,互相都退一步,就不存在老年人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了。

我說的對嗎,歡迎評論。


老郭話情感


老人總喜歡干預年輕人的生活,一種是老人習慣了管孩子,即使孩子長大有自己的生活,他們還不習慣放手。一種是老人在家做主管了,總認為他們說的是真理。

怎麼辦?老人說的對你聽了放心上,不對的聽過就忘,不必和他們爭吵。如果成家了,能分開住是最好的,畢竟在一個大家庭,人多,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做主,就容易亂。分開住矛盾少,大家也都各自過的舒心。

作為成年人,年輕人最後好有自己的經濟基礎,不要總花老人的錢,你花自己掙得錢可以心安理得,可以自由選擇。你花老人錢他們就有對你指手畫腳的理由,說你他們也不會覺得不對。



再生草c


個人觀點也算個人經歷,這樣對孩子總不放手的都是好父母,從小對子女就寵著,工作再忙也不忘了照護子女,而子女也是聽話的好孩子,但由於社會的進步子女的文化知識和閱歷的提升,父母那一套子女慢慢的有些不適應而父母的知識面還在老觀念上踏步走,但並不絕對的有的父母一直與時俱進,但這樣的父母很容易與子女辯論互不服氣,這種情況做子女的就得禮讓一些,不能頂撞,要理解父母,哪有父母讓孩子走壞道?所以父母的關愛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過問你的所行那可不是好事,那是父母真的衷老了心有餘力不足了,年齡越大越希望有父母陪伴身邊,等你成熟了當爸爸媽媽了你就知道和理解父母的關心關愛叨叨是多麼的幸福……。


三江水16


其實老年人不是干預,他這是關心的表現,如果是別人的事情,他會去管嗎?年齡大了,人就說話羅嗦,有的時候一件事要說好幾遍,確實挺煩人的。

我老伴就是這樣的人,天天有操不完的心,子女和小輩兒的什麼事兒都要打聽,都要說幾句,其實說了也沒有人聽,說多了孩子們還煩。


劉井隆


提問者,用詞不當吧。還是不知味的指責呀?這樣老人,是在不多的晚年餘生,想多為子女們做點事,教育子女們傳承美德,把家中的小事,煩事經營好,使家風,家規,家教,家德延續下去,只不過是有些方式方法不當或太過於舊了而已,本意不歪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