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前言】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刚刚饱经战乱之苦的国土处于萧条状态,百废待兴。于是朱元璋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经济上重农抑商、与民休息,文化上继承科举制度,加大录取科考人员比例。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正文】

洪武三年,科举考试重新开科。

数年战乱导致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话语得到最大限度证实,出生寒门的学子们大多数都无法安身立命,重新开科又给了学子新的希望,学子们都举手称赞、拍手叫好。自己当初的理想和抱负又可以在这次重新开科后得以实现。再也不用暗自沉伤,只要自己够努力,一切都会变好,

于是,在重新开科后,社会上又形成了读书好、好读书的氛围,学子们的地位一些下子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必须承认读书改变命运的事实,多少出生寒门的学子因为科考而光宗耀祖,改变了一家人的前途和命运。虽说行行出状元,但是读书这条路又可以走得通的话,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开始去纷纷苦读了。因为千百年来的传承告诉我们:读书是改变命运最快的捷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我们来介绍一下明朝的科举制度,他和我们今天的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研究生是一个意思,也是一层一层的、一级一级的。不过明朝那会儿学校不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也不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那会儿的,那会儿的考试叫的是院试(州县级别的考试),乡试(省一级别的),会试,殿试,身份对应为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

童生就是咱们没有任何功名的称呼,有小青年,也有中老年人。

州县级政府把参加院士考试的童生的成绩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级,其中考试成绩在甲乙两个等级中的童生晋级为秀才,可以继续参加下一期乡试的考试。考上秀才你就正式的成为了一名知识分子了,虽然说改变不了你的经济家庭条件,但是从此以后你就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人了,可以在县官面前不用下跪的,而且秀才在当时的待遇是十分不错的,可以凭着秀才的身份免除一个人的徭役。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考上秀才回家继续温书,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就相当于读初中读三年,然后参加中考的意思。当你中考合格后,就会又晋级为举人。在这里要说一下,举人在明朝他是有机会当官的,只要你颜值够高,长的能够说的过去,能让人看着顺眼,而且耐得住寂寞能熬,熬到有的官员去世,你就很有可能被选中去替补。就比说想有”海青天“之称呼的海瑞就是考上举人后,被选到福建南平当教谕去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中举后回去继续温书,准备参加第二年的会试,会试可是重中之重啊,而且竞争是最激烈,且考试人员专业素质是极其高的,你要PK掉的可都是从各个省里考出来的尖子生。然后国家从这些全国省级范围内的尖子生中优中择优,选出一定比例的贡生

考上贡生的学子是真的不容易啊,不得不感叹明朝学子内心的镇定是十分强大的。

要知道明朝考试的考场(贡院)和咱们今天敞亮的教室那是没法比的。他们那会考试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分上一个号房,号房的规格长五尺左右、宽四尺、高八尺。就和家里养猫的三层笼子差不多的空间,然后每个人给分配上三根蜡烛,想想这得多压抑,多好的文斯隽永都得被这黑乎乎的、压抑的空间给消磨没了。关键是吃喝拉撒睡全这在里边,凭借着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坚持再坚持,熬过这一关就鱼跃龙门的信念,“宅”在这小小的号房里写着排比对偶的八股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如今就以马为题,诸士各进号房去听题。”参见“ 号子 ”。

接下来就要准备参加最后一关的殿试了,这一关可不得了啊,这一关过了可就成寒门一学子蜕变成天子门生了呀,这地位的转变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呀。将来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呀。正式的考试形式就是皇帝出题,然后考生们进行答题,然后皇帝参考考生的各种表现,学识,思维,逻辑,认知、抱负等等都是参考加分项。

然后在这些考生门选出三甲。第一甲称为进士及第,有三个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和三甲人数没有固定的限制,被称为赐进士出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科举制度下宅出高度的明朝贡生

【总结】

寒窗苦读数十年,一朝成名笑开颜。古时学子比起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差的太多,但是他们仍能”宅“在小小的号房当中,妙笔生花,思绪万千,写下自己的宏滔伟略、学识所见。对我们是有一定的反思作用的。他们的思想高度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学为践!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我将持续为大家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