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在完成了審題、確立了文體、擬定了基本立意之後,構思便成為寫作的重要抓手。如何構思出一篇讀者欣賞的作文呢?或者說,當我們面對一則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寫作材料、作文命題時,如何才能在規定時間內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呢?

相當一部分同學的習慣是:看到材料或命題後,立刻從材料或命題的最顯性意義入手展開構思。比如,寫作的關鍵詞是"家園",就描繪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家鄉,抒發對家鄉的各色情感;寫作的關鍵詞是"母親",就敘述生活中的母親如何如何勤勞、如何如何關心"我",藉此體現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這樣的構思立意當然並沒有什麼違反寫作知識的地方,然而,倘若此類文章的作者沒有過人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具備將尋常素材經營得"色香味"俱佳的技能,那麼,文章勢必會因為素材的平常、構思的平淡、語言的平實而步入常規之作的行列。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會寫作文的同學卻不是這樣。但凡擁有較為突出的寫作能力的同學,每次面對一則寫作材料或作文命題時,他們首先想到的自然也是材料或命題的最顯性意義。然而,他們的這個"想到",不是為了從這個角度展開作文,而是將其確立為自己的寫作"雷區",確保自己的文字儘量避開這眾所周知的意義,去追尋多數人未曾發現或未曾深入思考的寫作空間。

對比兩類同學的寫作習慣,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每一個作文材料、作文命題,都不是有且僅有一個寫作視角,而是可以對其從多角度立意,從多側面選材,使用多種表達形式,寫成多篇作文。

這種一則材料一個命題背後蘊含的眾多寫作視角,就是"一題多面"。一題多面的價值,不在於針對一個命題寫作數篇文章,而在於面對作文命題時,如何開動腦筋,構思出一篇最理想的作品。

運用"一題多面"法寫作文章時,需要在"新奇巧"三方面多下功夫:



一、擺脫常規思維模式的束縛,捕捉命題的隱性意義,以"新"取勝

寫好作文的關鍵,是審題。無論是審題難度較低的話題、命題、半命題作文,還是審題難度較大的材料作文,審題時首先需要關注的,就是命題意義的多元性。

話題作文由於話題本身意義的寬泛性,使得話題所對應的寫作視角具有多元化特徵,因而,寫作話題作文時,"一題多面"法的運用往往最普遍。這一點,在歷年來的高考話題作文滿分作文中,已經有了最充分的體現,無需再舉具體實例。

命題、半命題作文的題目,雖然不及話題作文那樣可以無限擴展題目意義,但也存在著命題本身的表象意義、隱藏意義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回家》這一命題為例略作審題思路分析,共同捕捉"回家"這一題目中擁有的可以表達的"多面"。

第一,人或物的"回家"。這一主題下,可依照立意的深淺,將文章寫成幾種不同類型。最淺層次的立意,客觀記述一次回家的經歷。比如,住校生放月假的回家。稍高一個層次的立意,可以寫某個物品的失而復得。這也是一種回家。再高一個層次,可以寫漂泊遊子的回家。這種立意,需要考生創設情境合理虛構。

第二,某種思想、某種精神的迴歸。比如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迴歸田園;比如李太白懷揣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理想追求,對山水風光的迴歸;比如竹林七賢絕不與司馬氏合作而隱逸山林的行為中對自由人性的追求與迴歸等。這樣的立意,需要考生擁有相對宏闊的歷史視野和人文思想。在這一層面上構思立意,容易將主題引向深入,但也存在著容易架空分析的不足,部分學生還會出現跑題現象。

第三,某種生活情狀、某種人生境界的追求。比如對現實生活中文明行為的呼喚,對青山綠水的眷念嚮往等,都可以看成一種"回家"——返回和諧合理的社會。

第四,對曾經擁有的歲月的緬懷,對親人的思念。比如對童年時生活過的故鄉的思念,對已經故去的親人的思念等,也都可以用"回家"這一主題表達。

第五,對祖國統一的期望。如果把祖國當作一個家,那麼,臺灣就是遊蕩在外的孩子,所以,把臺灣當作一個遊子來描述,從而表達出希望其回家的迫切願望,也是很好的構思。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比照這五方面的審題立意,就可以發現,當大多數同學將著眼點鎖定在真實意義的一次回家經歷中時,另幾種構思立意,就因為寫作視角的新穎獨到,使文章既具備了應有的思想深度,又擁有了內容的與眾不同。如此,自然也就能獲得閱讀者的青睞。

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時,同樣需要跳出常規思維束縛,以新取勝。一則材料就是一座"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山,我們圍繞材料寫作的過程,就是進入這座大山遊覽的過程。如何讓我們的遊覽有意義,讓我們的眼睛發現一些他人沒有發現的景緻呢?跟著絕大多數遊客後面跑,註定實現不了這樣的目標。

最經典的材料作文,當屬2006年高考全國卷(I)那則烏鴉抓山羊的寓言故事。這樣的故事就是這樣一座蘊藏無限風光的"山"。這則材料中,最常規的意義,莫過於父親所說的那句話:"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由這句話引出的觀點,自然是"人應該有自知之明"。從這一角度寫作,當然可以,只是同角度構思的考生太多,文章就很難體現新意。結尾處孩子的"它也很可愛啊"才是這個故事的神來之筆。有了這個結尾,故事的境界陡然擴展,兒童視角下的世界,已不同於成年人的另一種美妙方式撲面而來。如果考生能抓住這一點認真思考,把"可愛"解析得多元而深刻,則文章必然能給讀者帶來全新的價值認知。

當年的滿分作文,就很好體現了"一題多面"的構思立意特色。比如《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一文,以"認清自己,勇於拼搏"為主題,強化"人不僅要有拼搏精神,更要認清自己"的觀點;《當他逝去的時候》一文,則選擇荊軻作為主人公,全力謳歌荊軻的"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精神。而滿分作文《當他逝去的時候》,顯然是立足於材料結尾處孩子那句"它也很可愛啊"展開構思。下面就是這篇作文的片段:



也許弱者永遠擺脫不了被命運戲弄的命運。

當圖窮匕首見時,荊軻忙上前抓住利刃,朝著秦王猛刺,雙方一場生死搏鬥就此展開,殿上的秦國武士怒吼聲沒有使荊軻退縮膽怯,秦國大臣百般阻撓也未能使他有半點分心,但秦王仗著長劍終於將荊軻打敗,傷痕累累的荊軻臨死之前,使出全身力氣,把匕首投向了自己的強大敵人。英雄長嘆一聲,含恨而死。

後人對荊軻此行的做法往往褒貶不一,但有個叫司馬遷的人,把荊軻的事蹟列入了《史記》,原因很簡單,荊軻挑戰強者的勇氣令人欽佩:他是一個時代的化身,他雖敗猶榮。

結尾段的"令人欽佩""一個時代的化身""雖敗猶榮"的評價,顯然就是材料中的"它也很可愛啊"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的具體呈現。

二、發揮個性特長,讓自身的寫作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現,出"奇"制勝

依舊以前文所舉的《回家》這一作文題為例,除了可以在"回家"這一詞彙所隱含的多元意義上深入挖掘,找尋到新穎而深邃的主題意義外,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文章體裁的靈活運用,實現運用"一題多面"法寫作時"突破常規、出奇制勝"的目的。比如,當大多數同學都將《回家》寫成記敘文時,就可以考慮將其用散文、議論文、故事新編、新編故事、詩歌等文體來表達。

寫作中的出"奇"制勝,需要以個性特長的發揮為基礎。每一個同學,在數年的作文訓練中,總會形成一種相對擅長的創作技法,養成對某種文體的偏好。因而,面對一個寫作材料、寫作命題時,在完成最初的審題立意後,就需要依照自身的個性特長構思文章謀篇佈局了。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比如江蘇省自主命題以來16年的作文中,題目本身信息最豐厚的當屬2007年的"懷想天空"。該命題中,以一個看似具體而實則包羅萬象的"天空",幾乎涵蓋了人類所有的應該並值得關注的道德、思想、情感、文化、自然等各類信息。寫作該高考作文時,必須先將"懷想天空"這一命題中的"天空"解讀為諸如"自然的天空""思想的天空""文藝的天空""愛的天空"等相對具體的寫作視角。無論我們圍繞其中的哪一視角構思作文,都可以在這一視角下,再分解出眾多可供寫作的"面"。當年的高考高分作文中,僅以"自然的天空"這一"面"下的環保主題而言,就誕生了多種體裁的優秀考場作品:

有用小小說的方式表達:"狗子覺得自己不行了,醫生說啥肺癌?是因為空氣不好?……"

有用敘事散文的方式表達:"從小我就喜歡仰著頭,欣賞頭頂上那一方藍藍的天空。小時候,我住在鄉下……"

有用書信體的方式表達:"玉帝陛下:小民乃一介書生,借高考之機向您老告發人類……"

有用抒情散文的方式表達:"你讀過天空嗎?也許是三月柔美的春光裡,你仰面躺在青草地上……"

有用童話方式表達:"我,是一隻令人厭惡的老鼠,但那也只是在昔日記憶中的黃昏裡,那片明淨的天空。噢,那裡簡直就是我的噩夢……"

有借"實話實說"的外殼表達:"中央電視臺一號演藝大廳一期節目開始錄製……崔永元(以下簡稱崔):各位觀眾朋友們,歡迎收看新一期的《實話實說》節目,今天,我為大家請來了我們的兩位老朋友,白雲女士和黑土先生,讓我們熱烈歡迎……"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這些文章(每一篇都可以在網絡上搜索出來閱讀),所以能在五十餘萬份高考作文中脫穎而出,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來自立意的深邃,而是取勝於構思的"奇"。考生們在有限的一個小時左右時間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從自身最擅長的形式入手,或抒情或議論或故事新編或新編故事,將簡簡單單的"懷想天空"這一個命題,演繹成為奼紫嫣紅的視覺盛典,這,不能不說是"一題多面"法運用的最好例證。

三、追求細節的精巧,在情感渲染中實現文字的跨越,"巧"奪眼球

並非所有的同學,都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也並非所有的同學,都有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的高超技藝。對於這兩方面能力都有欠缺的同學,如何才能把"一題多面"法融入自己的寫作中呢?可以在細節的精巧上多下功夫,用細節表達的多元性質來實現文章的成功。

例如,當我們面對《讓我感動的一個瞬間》這樣一道作文命題時,我們既沒有能力構思出特別意義的故事,也沒有能力設計出特殊的表現形式,只會從生活中找尋一兩則曾經發生的事情,平鋪直敘地敘述出來。這時,我們該如何運用"一題多面"法,寫出不同於常規的"另一面"作文呢?於是,文章中細節的構思與設計,就成了特別重要的"面"了。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比如這樣一段文字:

"又是一個令人厭煩的桑拿天,地面溫度估計40度左右。我在陽臺上拍花,雖然早已習慣了旁邊爛尾樓沒日沒夜、時有時無的轟鳴聲,但在這樣一個連知了都懶得冒音的悶熱天,這些噪音無疑讓我很心煩意亂。也不知怎麼想的,換了長焦對著對面樓頂的施工隊就掐了幾張,連回放都沒看。

當我回到房間坐在電腦前看片子的時候,突然一陣久違的感動襲來……"

這僅僅是一張攝影圖片下附屬的一段文字,倘若我們用它作為作文的開頭,是不是也很能吸引人?這段文字中,有客觀敘述,有形象描述,有心情抒寫,有懸念置疑,它是不是要比那種開篇就是大段的抒情議論的文章要好很多?

這種看起來尋常隨意的敘述,因為注重了細節的雕飾和情感的渲染而擁有了較強的可讀性。這,也是一個命題背後可以呈現的 "多面"中的 "一面"。這個"面",側重細節設計、語言雕琢、情感渲染、文采呈現。事實上,面對一個寫作材料、作文命題時,倘若編撰虛假故事也能算是一個寫作側面的話(其實,這早已是大多數同學作文中的共性),那麼,將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敘述出來,把真實情感表達出來,自然就是另一個寫作側面。 在議論文的寫作中,也存在著構思的精巧問題。議論文寫作中的"巧",在論點的引出、論據的選擇、論證方法的運用等方面均可呈現。關於這一點,以後談議論文寫作時再作專題闡釋。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四:構思,只向新奇巧處行



作者:劉祥 ,“三度語文”首倡者,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出版個人教育專著12部,發表教育類文章一千餘篇。其“三度語文”教學主張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中學語文》等報刊均有專文推介。應邀在17個省開設示範課和主題講座共二百餘場。教學專著各大實體書店和各大網絡書店有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