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毅:银行中的金融科技应用

摘要: 本系列为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AI与区块链智能经济系列”,主要讨论区块链智能经济,主要内容来源于刘志毅即将发表的新书《AI与区块链智能》(包括一些未录入书中的内容)

刘志毅:银行中的金融科技应用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从整个行业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

(1)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超前,互联网科技公司发展较快,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基础性设施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

(2)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客户基础很大,由于金融服务是一个依赖于规模效应的行业,因此金融科技的应用依赖于市场的规模化。

(3)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我国对高科技技术行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了相应行业的发展。

除了上述原因,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一次技术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都在科技创新浪潮中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推动金融科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商业银行竞争压力日益增加,转型是大势所趋。

国内五大行与五大互联网巨头BATJS相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和蚂蚁金服&建行、百度金融&农行、腾讯&中行、京东&工行、苏宁控股和苏宁金融&交行)便印证了这一点,借助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必经之道。银行依托自身优势从战略层面强化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围绕金融科技开展业务,可解决银行经营过程中的诸多痛点,探索出银行发展新路径,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下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提升:

第一,有助于覆盖长尾客户,实现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人脸识别、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服务突破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大幅度提升服务的效率、便利性和可得性。过去,银行主要通过营业网点对外提供服务,由于网点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服务需求,但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帮助下,银行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APP、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和电商平台、直销银行等,突破上述限制,使得服务唾手可得,提高服务的效率,可得性和便利性。

目前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普遍达到90%以上,客户到店率逐年递减,柜面人工办理只占30%,这一系列可以反映客户对传统银行业务在实时便捷、智能服务、理财咨询和移动办公等方面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双方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加快捷地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降低了传统服务模式下的中介、交易、运营成本。

第二,优化用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首先,在便利度方面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足不出户的享受在线金融服务,例如可以进行远程开户、在线交易等,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普及,线上服务体验也更优化。其次,银行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银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各种场景中智能化挖掘客户个性化需求,通过模块化组合研发并匹配相应产品,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主动精准对接客户的资产和资金需求。换言之,随着金融科技的普及,可以将金融与场景深度融合,使得客户能够在构建的场景汇总完成其金融及生活服务。

第三,重构数据处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商业银行通过重塑传统业务流程,将专业的金融服务封装为模块化和标准化的产品,开展与客户使用场景结合更为紧密的业务,提升服务效率。比如,建设银行改进服务流程,通过人脸识别的技术来构建多样化的服务形态,通过投放数万台标准化智慧柜员机来打造智慧银行。

代表性的场景化服务还包括智能投顾服务,目前国内传统理财顾问服务有100万元的投资门槛,且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费用,门槛较高,普通投资者很难享受到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智能投顾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智能机器为客户提供在线顾问服务,不仅降低了银行的人工成本,而且提高了投顾服务的受众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投顾成为新风口,许多国内外传统银行加速布局,2015年12月德意志银行推出机器人投顾,2016年下半年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相继推出摩羯智投、财智机器人,2017年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华瑞银行的智能投顾上线,银行投顾服务模式正在被改变。

第四,通过金融科技重构风控模型,提升商业银行风控能力。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多多维度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挖掘和应用,搭建反欺诈、信用风险控制管理等风控系统,可以有效甄别逾期、不良账户等风险,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和水平。在银行贷款过程中,风控尤为重要,需要识别是否是真实用户、是否为真实还款意愿、是否有真实还款能力等,对风控模型要求极高。

平安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把贷款业务与平安集团投资理财的各项业务条线打通,可与集团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对脱敏后的客户的资产情况、交易记录、消费情况、社交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风控的审批效率和水平,借助金融科技对风控体系的强化作用,平安银行零售贷款不良增额、不良率实现“双降”。

以上就是金融科技技术可以带给银行的影响,在监管的鼓励支持以及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国外银行业也在探索金融科技技术与应用。

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下国内外传统银行涉及金融科技的三种主要路径,首先介绍下国外银行的主要路径:

  1. 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商业银行对于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包括对自身科技实力的储备和IT技术人员的招聘。以欧洲为例,主要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资非常巨大,投入的技术领域也很前沿。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投资了7.5亿欧元用于数字战略,并在内部成立了一个数字智库,聘请了超过400名专业人才进行研发。
  2. 与高科技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国外不少银行通过合作方式获得打入新市场的机会,如富国银行和Paypal合作,开拓电子支付业务;西班牙银行Santander通过与美国贷款公司Kabbage合作,开展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新业务。
  3. 收购科技公司,快速获得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和人才。比如高盛入股了Square和Bluefin等支付服务提供商,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最新的网络支付技术。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成为了拉美的第二大金融投资集团,投入了1.17亿美金收购了一家专门做手机端财务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用以提升自身对企业客户的产品服务丰富度。

然后介绍下国内传统银行的方法,除了与国外银行一致的上述路径以外,国内银行通常会将金融科技上升到战略高度来推动相应的应用,因此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发力:

(1)建立战略性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升级现有IT体系,打造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平台、云服务平台等技术平台。以工商银行为例,它在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时,全力建设客户导向下的高度聚合的信息体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服务营销模式,全面推动经营模式变革和服务升级换代。

(2)推进物理渠道端的战略转型,重视智能柜台机等新型终端的应用,以网点的智能化作为重要转型升级的方式。以建设银行为例,它快速推出了融合近场通讯(NFC)、二维码和生物识别技术的支付产品“龙支付”,广泛应用于智慧柜员机。在此基础上推动物理渠道转型实现客户智能识别、智能引导、智能办理和智能感知的全方位智能化服务。

最后,我们介绍下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各家银行的应用案例,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下相关银行案例中所涉及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场景而不涉及技术细节,具体案例如下:

  1. 中国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区块链电子钱包,实现精准扶贫。中国银行在2017年1月将区块链电子钱包接入精准扶贫共享平台“中国公益”,开创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中行区块链电子钱包是由中国银行与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公司联合研发的,不仅完成了电子钱包对接,更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公益中国平台的中银支付渠道。中行的区块链电子钱包还应用于中国银行软件信息中心的党务系统项目中,在完成支付的同时将交易记录在区块链上,做到了交易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此外,中国银行在2017年8月正式参与了SWIFT gpi区块链概念验证(PoC),区块链概念验证属于SWIFT gpi跨境支付创新服务的一部分,用于验证该技术能否帮助银行实时核对在跨境代理银行的己方账户。
  2. 中国工商银行:2017年,工商银行启动与贵州省贵民集团联合打造的脱贫攻坚基金区块链管理平台,通过银行金融服务链和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的跨链整合与信息互信,以区块链技术的“交易溯源、不可篡改”实现了扶贫资金的“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此外,工商银行还参与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研究工作。
  3. 中国建设银行:2017年中国建设银行与IBM合作,为其在香港的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部门开发一个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使用的是Hyperledger Fabric 1.0(这是由超级账本项目发布的开源生产软件),该项目是IBM作为创始成员的跨行业区块链联盟。这将会减少对交易状态进行检查的需求,延迟保险产品的处理时间,所有数据将被记录在IBM的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上的不可更改的分类账簿上。201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首笔国际保理区块链交易落地,成为国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际保理业务的银行,并在业内首度实现了由客户、保理商业银行等多方直接参与的“保理区块链生态圈”,成为建行全面打造“区块链+贸易金融”Fintech银行的重大突破。
  4. 中国农业银行:2017年6月,中国农业银行对区块链平台项目进行招标,并计划基于此区块链底层平台,落地数字票据等众多银行核心系统应用及其创新业务,趣链科技顺利中标。2017年8月基于趣链科技底层区块链平台,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产品,将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供应链业务特点深度融合,为农业银行提升三农业务效率提供了保障,这是国内银行首次将区块链技术用于电商供应链金融领域。
  5. 民生银行:2016年11月加入了R3区块链联盟,目标是寻求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学习并探索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的业务模式。除此之外,民生银行搭建了区块链云平台,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2017年7月21日,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的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Blockchain based Letter of Credit System,简称BCLC)成功上线,BCLC系统实现了国内信用证电子开单、电子交单、中文报文传输等功能。
  6. 招商银行:实现了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大场景。在这个场景下,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招商银行六个海外机构与总行的结算,体现了新的技术优势:高效率性,去中心后报文传递时间由6分钟减少至秒级;高安全性,处于一个私有链封闭的网络环境中报文难以篡改和伪造;高可用性,分布式架构没有核心节点,因此任何一个单节点出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作;高扩展性,新的参与者可以快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系统中。除此之外,招商银行运营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研发推出“招行直联支付区块链平台”,通过POC验证测试并推动项目正式商用,解决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落地灯一系列问题。
  7. 中国储蓄银行:2017年1月1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IBM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邮储银行在资产托管业务场景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中间环节的缩减、交易成本的较低以及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系统于2016年11月上线,在真实业务环节中经受了检验。正是由于传统资产托管业务涉及了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费、资产托管方以及投资顾问等多方金融机构,各方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而区块链正好解决了相互信用校验的问题,使得业务环节缩短了60%~80%。
  8. 城商银行:赣州银行与甚至区块链金融服务建立联盟,共同推出“票链”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试水区块链金融的城商行;江苏银行在模拟环境中实现了银行积分使用和清算场景的区块链引用,下一步的探索方向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联合跨行网贷业务中,建立多行之间的联盟链。浙商银行2016年推出业内首个移动数字汇票平台,并在2017年开发上线了自主设计研发的应收款链平台。

总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平台和系统的搭建,以提高交易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不同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性和发展需求,在具体应用中有一定的差异。国有银行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推广较早,业务种类比较丰富。股份银行积极开展区块链相关研究,在平台搭建领域卓有成效。城商行相对较晚,但是部分银行也引起了重视,并开始着手应用。我们看到了区块链技术的各种应用以及相关的金融场景,实际上是跟金融科技无法分开的。区块链技术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早期,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场景的落地还需要一定的发展周期。

刘志毅:银行中的金融科技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