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說到民國才女,自然不能不說到陸小曼。胡適曾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郁達夫也言,她是振動上世紀20年代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

然而陸小曼的人生高開低走,在文藝界無有成就建樹,只留下"才女”一空名號,有人說她"作",也有人說她糊塗",後人僅因徐志摩才將其與林徽因相提並論,不免令人嘆息。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

細論起來,陸小曼其人生閃亮登場落寞而終,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缺乏新女性的獨立自我實現精神。

首先陸父的教育是有缺陷的:以為提供了優渥的物質生活,高端精英的教育,但卻沒有培養她現代女性應有的獨立人格。

陸小曼的父親陸定是晚清舉人,也有留學經歷,畢業於著名的日本早稻田大學,歷任財稅部門司長多年,算是最早留洋看過世界的中國人。陸父見小曼天資聰穎視如珍寶,不惜經濟和精力加以培養成名媛。1920年,17歲的陸小曼還在聖心學堂讀書,就成了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的翻譯,由此進入了北平社交界。

她的母親江南名門閨秀吳曼華,亦擅長丹青筆墨對女兒影響頗深。可以說陸小曼作為官學之家嫡女,又是多次孕育失敗之後來之不易的一個女兒,集萬千寵愛於一生,起點勝於庶出的林徽因。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

但是缺乏革新思想的陸父,沒有給予女兒現代女性應具有獨立人格的教育,認為女孩子只要表現優秀,能嫁得好,過上體面的生活就是幸福了。而不是林徽因父親般,教育女兒成為優秀的人,格局的高低顯而易見。一個溫室中長大的,被寵慣了的陸家大小姐,與當時普通小婦人落後意識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以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為人生信條,以為找個可心的愛人一起享受生活,就是女人活著的全部意義。

於是陸小曼十九歲時,由父母包辦嫁給了門當戶對的王庚,梁啟超的學生,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優秀青年。由於聚少離多,漸漸和徐志摩日久生情。陸徐二人最終衝破阻力各自離婚,結合在了一起。但嬌生慣養的陸小曼做不了賢內助,失敗的新女性——雖然受過良好教育,卻靠丈夫養活自己。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和王庚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過,女人的不幸就在於她受到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們非但不鼓勵她奮鬥,反而對她說,她只要聽之任之滑下去,就會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受到海市蜃樓的欺騙時,為時已晚:她的力量在這種冒險中已經消耗殆盡。

婚前婚後受人追捧慣了的陸小曼,傲嬌小公主心態:自覺有才有貌,應該被男人愛被寵一輩子。她將婚姻當成靠山搖藍:從前是父母,而後是王庚,再後來是徐志摩,以及徐失事後的翁瑞午,這種不思進取依賴型人格,注意她菟絲花一般不得長久幸福。

尼采說:“作為女人去戀愛的女人,只會更深刻地成為女人。”像其他許多感性女人那樣,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一個個男人,而不是林徽因那樣追求志同道合的婚姻,婚前婚後於是乎只把自己當作應被愛和關懷的女人,率性由心的性情,一副小女人姿態,如何與對方互助成長,成最好的自己?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和徐志摩

其次性格即命運:陸小曼沒有上進心,人生目標,她好虛榮貪享樂,缺乏努力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辜負了上天給她的才華。

她寫得一手好字,卻從未有志成書法家,參演《三堂會審》等,不過玩票性質;英文法文嫻熟,只是社交需要與專業無緣;至於丹青畫畫的師承和素養天賦,若聽胡適之勸"拼得死工夫",定當"自成真意趣",終不過其閒情偶筆,自然難有所成。

陸小曼曾師從劉海粟和丁賀天等名家,從繪畫書法戲曲等成就來看,國學功力的底子應勝過林徽因的。而且陸小曼亦嘗試過小說詩歌、散文、劇本等文字創作,又有徐志摩這樣的高手在側指點,一個多才多藝又絕頂聰明的女子,只要下點功夫,無論如何當有不負其才的一些成就,如果她不把注意力放在,看上去風光一時的社交享樂上去的話。

或許出名太早,陸小曼沉浸在風花雪月的浪漫裡,迷戀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不願與徐志摩共進退。徐志摩被父親斷了經濟支持,陸小曼又不會持家,為了維持她的高消費,天南地北在京滬等地身兼數職來回奔波。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

實際上徐志摩已經看到了她的危險,——聰明有餘,毅力不足。催其勤畫學習,而不是醉心於奢靡的吃喝玩樂,天天夜裡玩到天亮才上床,哪有心思和時間提升自己?1928年6月25日,被妻子高消費搞得入不敷出,疲憊不堪徐志摩在給陸小曼的信中,婉轉地寫道:

"曼,你如果愛我,你得想想我的一生,想想我倆共同的幸福。……無事做是危險的,飽食暖衣無所用心,絕不是好事,……至少得趕緊認真學畫和讀些正書。要來就得認真,不能哄自己。"

在為經濟爭吵之後,徐志摩奪門而出,在搭乘免費郵政飛機途中失事。徐志摩隨身攜帶的物品就有陸小曼的畫作,而不是絕情信件,可見陸小曼的畫功前途無眼希望得名家指點得到提升,徐志摩希望她有自己的事業追求的。

只是陸小曼不願努力,漫無目的地選擇過一種沒有雄心,沒有激情的,無須付出毅力堅持學習的日子,週而復始緩緩地滑向了平庸。畢竟對大多數女人來說,即使允許她獨立,愛情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道路:承擔自己生活這種事,是令人焦慮的。

徐志摩之死,陸小曼感到了愧疚,收集整理了徐志摩的詩稿問世以作緬懷,但很快又恢復了"混日子"的狀態。才28歲的陸小曼無力重生,餘生累於煙雲中,從此消沉了下去。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和溫瑞午

她有哮喘和胃病,徐請翁瑞午診療推拿,疾病不過是女人懈怠的最好理由。而精神的空虛,讓她最終墮落到依賴吸食鴉片的境地,可以說她被自己打垮了。

翁瑞午不惜變賣家財,資助陸小曼生活,但翁有妻,兩人同居二十多年,有感情無愛情。當年胡適不忍她消沉下去,曾向其提出和翁斷交,並保證全權負責她以後的。但陸小曼說翁雖貧,二十多年來始終無微不至關照自己,如何能把他逐走,其實是她離不開他了。

也許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平淡一生他人無可非議。好在陸小曼遇到的男人都還痴情,1960年翁瑞午去世後,仍囑咐其女兒照顧陸直至去世。晚年的陸小曼無兒無女,生活淒涼。僅在上海文史館做過一小段館員工作,1965車4月,63歲的陸小曼因病孤單離世,唯有友一副輓聯於靈堂送別。相比林徽因的死後哀榮,不禁令人唏噓二才女之結局天壤之別。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陸小曼

陸小曼人生金光閃閃的開始,終其一生,僅僅活成一個小女人,放棄努力,連才女的名號也無意義,僅算得灑脫隨性;而林徽因活成了一個人,成為了世人仰望的一顆星。事以成敗論英雄固然無情,但陸小曼沒有努力向上的姿態而平庸,怎值得後人為之喝彩鼓掌呢?

如果她不是龜縮在女人的狹小天地裡,用她作人的“強”去愛,而不是用她女人的"弱”去愛;不是捨棄自我去逃避現實困難,而是自我肯定直麵人生,保持人格獨立,不懈的努力,忘掉自己做女人的優勢,成為學者式有頭腦的女人,雖不討庸俗男人喜歡,卻能實現自我價值。

比如,同為民國才女的林徽因,和梁思成結婚後共富貴同患難,心中有家國,即使抗戰時期在李莊,哪怕物質生活異常艱難,身患重疾仍勉力支撐家庭,痴心於搞學術研究,不曾被困難止步不前或抽身逃離,方能有不俗的一番成就的。

民國才女陸小曼的空有其名,只因她人生格局太小,只做了個小女人

古鎮李莊

所以若問民國兩才女,事業成就為何如此不同?可以這樣回答,只因林徽因努力做大女人,而陸小曼輸給了自己,一生僅僅做了個小女人。

參考書目:《林徽因傳》張清平著 《徐志摩和陸小曼》鄒吉玲著 中國文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