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趙城羊湯

洪洞:趙城羊湯

洪洞縣趙城鎮小吃眾多,最負盛名的要數趙城羊湯。羊湯,又稱羊雜燴。最早出現在元代。最大特點就是原汁原湯,吃時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味品,如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切段。這一吃法與蒙古族吃羊肉的習俗大同小異。

洪洞:趙城羊湯

史料記載,光緒二十六年農曆閏八月十四(1900年10月7日),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西逃抵達趙城縣(今洪洞縣趙城鎮),在此停留兩天。慈禧在趙城停留兩天,吃喝是大問題。慈禧一路西行,地方官員發愁的便是吃喝供給。有人因吃喝提供周全連升幾級,有人也因吃喝不周被貶被訓斥,更有“一頓飯逼死縣太爺”的悲劇。慈禧抵達霍州時,霍州知州李義銘通過告示招聘了當地最好的廚師。到了趙城縣,知縣李壽芝誠惶誠恐,生怕照顧不周,令慈禧太后不悅,摘掉頭上的頂戴花翎,便奉上趙城地方名吃小黃記羊湯,慈禧品嚐後讚不絕口。

聽了趙城文化人李國富的介紹,我專門去趙城老街西門坡吃了黃記羊湯。羊湯集羊內臟於一鍋,形色繁多,肉質各異,味道酸辣兼宜,無腥無膩,湯鮮味美,入口生津,營養豐富。在氣候偏冷的季節食用可以遇冷驅寒,食客往往半碗下肚,便遍體生熱,一碗吃完,熱汗淋漓,既經濟實惠,又實用方便,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天越冷,人越多。”店老闆這樣介紹羊湯生意。天冷了,人們適合吃熱絡的食物。羊湯具有補氣益血、療虛安神等功效。《金匱要略》記載,羊肉湯對於腎虛、婦人陰冷等有輔助療效,還能增強肌體的抵抗力,補益氣血,強健機體。

看著簡單,其實製作羊湯程序複雜,步驟繁多。製作羊湯,貴在雜、碎。不雜不碎,吃起來沒味。羊的頭、血、腸、肺、肝、心,統統不棄,少了一樣,做出來的羊雜便味道寡淡。洗滌是一道精細活兒,一副羊下水往往洗上十多遍,還得在清水裡浸泡。這樣精心處理過的羊雜,乾淨去膩。後用刀切成不同的片、塊、絲、條。肚條要切得極細,羊肉切塊。肝、肺切片兒,心肝血肺搭配勻稱。雜碎入鍋,文火熬製。食用時按照個人口味佐以用羊油炸過的辣椒麵兒、食鹽、香菜、蔥白、姜粉等。

黃記羊湯具有四大特點:色鮮、味美、肉嫩、湯香。因為味道純正,得到了許多顧客的青睞,趙城羊湯還有小黑趙城羊湯等不同風味的羊湯館,遍佈三晉大地,查閱百度,僅僅在臨汾市區,趙城羊湯就有26家門店。我想,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應該只當成生意來做,應該做成一項文化產業,將趙城羊湯申報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其發揚光大。(程洪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