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有相關機構曾對成人的交際能力做過範圍篩查和跟蹤觀察,研究結果表明,孩子幼年的經歷遭遇以及社交能力,關係到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事業發展,由此可以得出結論:

社交能力孩子在未來能否獲取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可不談。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害羞”、“內向”等詞語來形容內向不善交際的孩子,但很多家長都覺得這並不是事,隨著孩子的成長就好了。

就在這種疏忽之下,很多原本內心的孩子慢慢轉向了自閉,甚至出現了社交恐懼,這種案例生活中屢見不鮮。

社交恐懼的孩子是什麼模樣,很難發現嗎?

閨蜜是當地一所幼兒園的幼師,在她與孩子們日常接觸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孩子不愛說話,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下課後只是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座位上。

去年入園的斌斌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的情況,按道理這個年紀的孩子可能在頭幾天會有生澀,但孩子們只要接觸時間一長,熟悉了之後就會展露天性,可斌斌好久了卻依舊呆滯。

起初閨蜜作為老師就和家長告知了孩子的異常,但斌斌的媽媽卻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只是內心膽小罷了,就這樣一個學期過去了,家長也從未在意。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前段時間,閨蜜接到了斌斌媽媽的電話,說是本學期斌斌可能無法來校了,因為一次檢查,斌斌被查出來社交恐懼症,要接受長達1年的心理疏通和治療,不然會影響成年後的語言溝通能力。

閨蜜聞言也是一陣無奈,之前其實孩子就已經展露出了異樣,若是家長多重視些,可能也不會如此嚴重了。

但凡對社交恐懼有過了解的人,都會知道往往這種心理疾病是因為“拖拉”導致的,家長初期的不以為然,才是真正的元兇。

謎一樣的社交恐懼究竟是啥?很多媽媽誤會了

所謂社交恐懼,簡單來說就是孩子持續害怕在一個或者多個社交場合與陌生人交流,表現出極度緊張和恐慌的情緒。

這種說法最早起源於西元1985年:《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將社交恐懼定義為一種過分的境遇性害怕,指的是在公共場合和人交流時,會擔心害怕自己出醜和行為的窘迫情緒,於是拒絕交流拒絕溝通。

一般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多為青少年,以3-8歲居多,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怕見到生人,在媽媽在場的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躲到媽媽的背後,家裡來客人也會找角落躲起來。其實在他們的內心還是很想去主動說話的,但總是怕別人嘲笑自己。

也正是因為年齡小,所以這種社交恐懼只有早發現早干預,很好應對和恢復。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造成孩子社交恐懼的原因是什麼?和家長的干係又有多大?

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影響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的心願,父母也幾乎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

在父母看來,他們平時的辛苦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孩子必須聽家長的話,一切都要以學習為重。表面看來父母的想法並沒有錯,但孩子真的能承受得了嗎?

有些家長甚至為了激發孩子的鬥志,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再看誰誰家的,別人都那麼優秀,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缺乏自信。

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說錯,

這樣做確實可以讓孩子主動去學習,但孩子卻只知道學習,忽略了人際關係的培養,更不願意去和別人交流。

電視劇虎媽貓爸和茜茜姥爺對茜茜的教育方式便是如此。必勝決定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也可以毀掉一個孩子。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二:生活環境的不和諧以及責任義務的缺失

在家庭成長的環境中,父母的垃圾情緒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影響,累了一天的父母可能會把工作中的不滿情緒帶到家庭中去。

因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夫妻雙方會吵到不可開交,孩子卻在一旁眼睜睜看著。這時孩子怕自己受到傷害,就會產生一種自我保護意識,時間一長孩子便開始害怕陌生人,不敢大聲說話,甚至和自己最親的人說話都會變得小心翼翼。

一些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去照看,他們認為在生活方面,有爺爺奶奶照看,孩子的教育問題全權由學校的老師負責,但卻忽視了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缺失了應有的陪伴。

三:孩子自身性格的缺陷和正確引導的缺失

每個孩子的體貌特徵都會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在容貌上會有明顯的缺陷。身體的肥胖,牙齒不整齊等等,再加上其他孩子的嘲笑行為致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

若是父母從小沒有正確的引導,給孩子的自信心加註,可能會導致孩子因為擔憂害怕,而關閉心扉拒絕和人交往溝通。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社交恐懼的出現,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大部分父母都知道社交恐懼是什麼,卻不知道社交恐懼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實質性的傷害有專家曾經坦言,這類孩子若不及時調整介入,一般逃不過三種結局。

1)碌碌無為的一生

不敢溝通不敢社交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因為他們不具備和朋友、同事正常溝通的能力,緊張、結巴、害怕的情緒籠罩著他們,長此以往他們會和社會脫節。

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社交恐懼給孩子帶來的傷害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孩子以後的生活一定會被有所影響,孩子一生都不可能成為領導者或管理者,只會碌碌無為地依靠在父母身邊。

2)情緒敏感悲觀,容易失控

因為自身的缺陷僅僅是溝通能力,但孩子內心是正常的,因為不敢交流所以情緒會出現自卑情緒,這種情緒可能誘導孩子在面臨嘲笑時出現刺激,情緒失控,造成惡果。

3)沒朋友,沒資源

社交恐懼的孩子,從小到大很少積攢真心朋友,因為不懂溝通,不敢溝通,所以他們的 一生幾乎沒有人脈資源,從而想要獲取實質性的成功很艱難。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父母應該學會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如何才能消除孩子的社交恐懼呢?面對這個令眾多家長頭疼的問題,育兒專家給出了答案。

要想消除孩子的社交恐懼,應該先幫助孩子“脫敏”,再找一個愉悅放鬆的環境,讓孩子釋放心性,堅持做下去才能幫助孩子擺脫社交恐懼,幫助孩子愉快社交。

我想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疑惑,育兒專家口中的“脫敏”是什麼呢?

脫敏通俗來講,就是先誘導患有社交恐懼的孩子慢慢暴露出自己焦慮不安的狀況,接下來就可以引導孩子放鬆,通過放鬆的狀態來對抗這種緊張焦慮的情緒。從而達到消除恐懼、擺脫社交恐懼的目的。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社交恐懼的脫敏療法,具體實施辦法是怎樣的呢?

誘發社交恐懼症的主要原因不同,其具體實施辦法也有所不同,常見方式有兩種,循序脫敏和刺激脫敏,往往前者更受認可,後者可能因為把控不準操作流程,加重孩子危機感。

  • 循序脫敏法:

1:讓孩子想象幾個恐懼的場景,家長依據孩子的形容,逐步梳理出一個等級表(如下圖)

2:在脫敏之前給孩子改善環境,做心理輔導,然後依照順序逐漸讓孩子面對恐懼,以每次恐懼面對的反應做出下一步指示,記錄孩子異樣的神色,和難以支撐的時間,逐步增加時間和等級,直到孩子完全克服內心障礙。

3:回味恐懼,家長可以用攝像機,記錄孩子在脫敏時的表現,當孩子成功攻克一個難關後,回放給他,讓他見證自己的成長進步,以此類推。

孩子的社交恐懼難破解?深入交流前要幫孩子“脫敏”,消除恐懼心

  • 刺激脫敏法:

1:讓孩子持續呆在恐懼環境之下,查看孩子的表現,家長適當的鼓勵和誘導讓孩子進一步前行,當發現孩子出現情緒崩潰點時及時收手。

2:依照每一次不同的表現,來判定孩子情緒攻克難度有多深,進而達到快速見效的效果。

作為父母要多關注孩子的心性健康,避免孩子因為恐懼害怕而影響了未來的成長,發現隱患矛頭及時處置,早干預早處置,是應對社交恐懼最好的方式,沒有之一。

寶媽們,你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問題?歡迎一起交流討論,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