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位居丞相之職,擁有桑樹八百株,田地十五頃,他還算一個清官嗎?

佳寧姐姐說歷史


諸葛亮 原則上面不是一個好官,為了一己之私,一心北伐,致蜀國頹廢,如果不是人言可畏,估計自己得做蜀國君主了!


王__浩


我不想憑著一腔熱血說諸葛亮是個清官或者說是個貪官,我想完全通過數據來說話。

在評價諸葛亮的800顆桑樹,十五頃田地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三個前提條件:

1.桑樹的特性。

2.漢代的田畝。

3.成都的面積。

1.桑樹的特性。

桑樹是高大樹木,一顆10年以上的桑樹直徑可以達到一米。高度可以達到15米以上。諸葛亮做了蜀國十幾年的丞相。我們相信這些桑樹都是差不多這個尺寸。

這樣一顆桑樹的佔地面積大約為50-70平方米(要考慮到樹冠)。我們取中間60平方米計算。

800顆桑樹,佔地面積大約為5萬平方米。

2.漢代的田畝大小

漢代一頃地大小相當於現代的50畝地。現在的一畝地等於666平方米。

諸葛亮有15頃地等於750畝地,約等於50萬平方米。

3.成都有多大?

現在成都的面積,大約為1.45萬平方公里。我相信在蜀漢的時候,成都肯定沒有現在大。為了計算方便,我把三國時的成都按照1萬平方公里計算,也是隻多不少的。

而成都的1萬平方公里也不可能全部都是耕地。按照中國耕地平均佔比大約20%計算。三國時成都的可耕地面積約為2000平方公里。

一平方公里約等於100萬平方米。

諸葛亮擁有的土地面積佔比等於:

55萬平方米÷2000平方公里×100萬平方米×100%=0.0275%

諸葛亮個人擁有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成都可耕地面積的只佔萬分之三不到。

家有千萬,帶毛的不算,固定資產也不算。不說諸葛亮有沒有錢,只說諸葛亮所擁有的可耕地面積佔整個成都不到萬分之三。所以他到底是不是清官,我就不敢多做評價。


少校柳下惠


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了諸葛亮的生平事蹟。在這個傳記中,詳細記錄了諸葛亮為了蜀漢政權嘔心瀝血的所作所為。他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就一心一意的為劉備政權服務,他為劉備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劉備去世時,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了劉備的託孤重任,許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從此,為了實現他的諾言,他開始了獨立支撐蜀漢政權的歷程。

諸葛亮先是南征蠻中,八月渡瀘,七擒七縱孟獲,平定了南方的叛亂。然後又集中兵力,開始了對曹魏的北伐。諸葛亮一生中,對曹魏發動了五次北伐。他在戰爭中逐漸成長,到最後,曹魏對他只能避而不戰。可惜天不假年,由於多年的勞累,諸葛亮積勞成疾,終於病死在第五次北伐中。

在《諸葛亮傳》中,還專門提到了一件事。就是諸葛亮曾經專門向劉禪上表,說起自己的家事。在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諸葛亮向劉禪上表說到自己的家事,無非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讓劉禪安心。當時的諸葛亮大權在握,可以說,蜀漢的軍政大權都在自己的手中。有權臣之名,又有權臣之實的諸葛亮,為了解除蜀漢君臣的疑懼,明明白白的說明,自己將全部家族安置在成都,就在劉禪的眼皮底下。以自己全家的生命安全向劉禪表白,自己對漢室的忠心耿耿不會改變的。

另一方面,則是向全天下的百姓和三軍將士昭示,自己為了光復漢室江山的理想,與大家同甘共苦,不營私利。諸葛亮作為一國的丞相,本是不應該親自率領軍隊出征的。但是,諸葛亮為了保證戰爭的勝利,還是決定幹冒矢石,不懼威脅,親自指揮軍隊作戰。

在這種戰爭的狀態下,蜀漢百姓的負擔是很重的。作為一國的實際掌控者,諸葛亮要以自己做榜樣,樹立起堂堂的正氣。只有這樣,蜀漢才能上下一心,共度難關。

但是,有人提出來,諸葛亮自己說,他的家裡有八百棵桑樹,還有十五頃的土地。這在一般人的眼裡,也是一筆比較大的財富。這樣看,諸葛亮是不是一個清官呢?

我們可以先看看當時蜀國的情況。當時的蜀國並不缺乏土地,缺的是人口。在三國時期,蜀國是人口最少的國家。正是因為人口少,諸葛亮費盡心神,連少數民族的人員都徵調了,才建立起十三四萬的軍隊。

十五頃薄田,在當時的蜀漢根本就不算什麼。可以說,如果你想要土地,到處都有荒地讓你耕種。在當時的關中、漢中,經過長期的戰爭破壞,和曹操的遷民,可以說是赤地千里,萬畝良田都無人耕種,無主之地到處都是。

而諸葛亮只佔有了十五頃的薄田,八百株的桑樹,而不是去佔有更多的土地和桑樹,這是因為,這些家產是他留給家中子弟的生活根本。他是按照自己家族力所能及的情況去擁有的。他這樣做,也是出於自食其力的態度。

如果諸葛亮想要多佔土地,他一不會去佔有貧瘠的薄田,二不會去只佔有僅夠家族人口生存的土地。從這一點上看,諸葛亮恰恰是一個清官。

有人又有了疑問,認為諸葛亮的家產從何而來?他既然說他的一切供給都是來自公家。而且他說自己死的時候要做到“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而且史書記載,他死的時候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那麼他哪裡來的錢財購買產業呢?

我們如果仔細看史書,就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三國志蜀書六》中,記載了劉備在奪取西川后,對諸葛亮等人的賞賜情況。史書記載道: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這次賞賜是史書明確記載的,這是劉備為了表彰這些功臣的業績,同時也是為了給他們安家的獎勵。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死時家無餘財,那麼這筆錢除了日常花銷,那就只能是用來購買家產了。

五百斤金子,一千斤銀子,加上五千萬錢及錦緞,就算是諸葛亮日常花銷一部分,也會剩下不少。以這麼一筆鉅款去購買十五頃薄田,八百棵桑樹,作為身為丞相的諸葛亮,能不是清官嗎?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書信中,表明自己僅有十五頃土地,八百株桑樹,家產到底是多,還是少呢?

八百株桑樹看著數目不少了,十五頃土地看著也是非常多的樣子。由於三國時期距離現在非常久遠,不知道八百株桑樹到底價值多少,而十五頃土地根據東漢時期的度量衡制度,相當於一千五百畝,然而東漢的一畝約等於現在的0.5畝,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十五頃土地大約是現在的七百五十畝,即499500平方米,確實不小了。也有讀者認為諸葛亮佔據如此大面積的土地,應該不是一個清官吧?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清官,他的土地面積和其他官員比較一二便知。參考《晉書食貨志》中西晉官員的土地面積,可以比較一二。

該書記載:“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

諸葛亮貴為蜀漢丞相,肯定是一品大員,只有十五頃土地,竟然只和第八品官吏的土地一樣多。他難道不算一個天大的清官嗎?答案顯而易見,諸葛亮是蜀漢,乃至整個三國時期的一位難得的清官。


冰之所向


提問中的桑樹八百株,田地十五頃是諸葛亮在寫給劉禪的信中提到的,而且言明這些是要留給子孫後代繼承,有遺書的意思,也說明這些產業是諸葛亮做丞相以來積攢下來的終生財富。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作為丞相的年俸祿是由四個方面組成的,第一,丞相本職位月俸祿三百五十石糧食,一年合四千兩百石。第二,兼任司隸校尉年俸祿大約二千石。第三,兼任益州牧年俸祿二千石,第四,爵位武鄉侯封地每年收入一千八百石糧食。另外諸葛亮還有現金收入72萬錢。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一年的大概收入是,糧食一萬石,72萬錢又相當於一萬石糧食。古代每石糧食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一萬石就是六十萬斤,這麼大數量的糧食儲存到哪裡去?搬運耗費的人力又需要多少?這在當時都是一個難題,最大的可能就是糧食都存在官倉裡,隨用隨支是最可行的方法。

我們接著說諸葛亮的年俸祿72萬錢又能幹多大的事情呢?《後漢書》和《三國志》中多次提到,每逢戰爭一起,四野清壁,物價飛漲,一石黍米漲到數十萬錢,更可怕的是有時還有價無市。那這樣的話,諸葛亮的72萬錢就只能買到七石糧食。官倉中的糧食就不會有公私之分了,戰略物資一切都由國家調配。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三國這個亂世中,除了生命以外最寶貴的不是財帛而是糧食,諸葛亮作為丞相,自然不會因為缺乏糧食而餓死。但糧食又是立國之本,民無糧會怨聲載道,兵無糧將做鳥獸散。作為丞相,又擔負輔佐後主,匡扶漢室之重任,他又將怎麼去解決蜀地的糧食問題呢?

諸葛亮漢中“修士勸農”。諸葛亮根據漢中的水利條件,制定出一系列農業生產上的得力措施。讓士兵和農民一起耕田種地。使漢中地區幾年間吸收了大量的外來人口。諸葛亮的軍屯耕戰策略同時又帶動了當地百姓安居樂業。諸葛亮死後魏軍破蜀營,“獲其圖書,糧谷眾多”,充分說明了諸葛亮為民謀糧,為國聚本的良苦用心。

諸葛亮一生清白,高風亮節,哪裡來的貪婪私慾,身後留給子孫八百株桑樹,僅夠養蠶繅絲,織帛禦寒,田地十五頃僅可春種秋收,結實果腹。這也是諸葛亮留給子孫們的生存法則,那就是自給自足,自力更生。更多對子女的教誨請看《諸葛亮集》之《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歷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斤斗山下


三國時期蜀漢的臣相諸葛亮,那絕對算是清官了。

第一,諸葛亮自己家,本身就是當地的豪門富戶,雖然兄弟幾人,但每個都分得豐厚的田產,那是沒問題的。何況,他的兩個兄弟,一往東吳,一往魏國,三國全投資。而身在蜀國的田產,大多歸了諸葛亮。

第二,諸葛亮老婆黃月英家,更是當地的大戶,而且,黃月英家是當地名士兼大戶,且岳父黃承彥僅此一女。所以,黃家的房產,也均歸諸葛亮了。

按常理,諸葛亮本身的家產,可不止桑樹八百株,田地十五頃,應該是數倍甚至十數倍這個數字。

這個數字,在當時,最多就算是一個小地主了,跟諸葛亮臣相的身份,根本不相配。

但身為蜀漢的臣相,諸葛亮肯定深諳教子育人之道,所以,知道留給子孫後代,不要過多的財富,才是安身之道。

同時,諸葛亮當然知道,後主劉禪,甚至劉關張三家的勢力,對他是有忌憚的,因此,這財富,夠用就行,再多,意義不大。


董江波


按這個標準的話,肯定是個清官,我們大概算一下古代一頃相當於50畝地,15頃是750畝,外加800株桑樹,相當於現在的半個村子的土地。那時相當於一個小地主的家庭。我們還要明白三國時期,戰爭頻發,地廣人稀,農民的耕地還是比較多的,那時一畝地的糧食產量較低,那時五畝地的嗯量相當於今天一畝地的產量,桑樹就是養蠶抽絲,做衣服用的。一國丞相有這點資產,已經算是清貧的好官了,他還要養活一家人,家丁們也是靠他養著呢?還有諸葛亮封的是武鄉侯,就相當於現在一個鄉鎮的稅收歸他支配了。

所以說諸葛亮算是一個清正廉明,為國家鞠躬盡瘁的好官了。

看到這裡了,麻煩給個贊吧🙏🙏🙏🙏🙏


百里無風


古時一頃50畝,十五頃不到1000畝地,800棵桑樹!放在現在,種糧大戶?農場主?估計連一個縣城首富都混不上!放在諸葛亮身上,高度拔的有點高!

首先我們要看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應該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給後主劉禪的一份奏摺“臣初奉先帝,資仰於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啥意思?意思是臣有桑樹800株薄田十五頃,足夠安頓子孫後代了!

出處找到了,那麼我們來看這所謂800桑樹,十五頃田到底什麼價值?購買力咱們不說,就說吳國蕩寇將軍蔣欽去世,孫權賜予其兒女200頃田!《晉書》中記載,九品官十頃,八品官十五頃,七品官二十頃……這樣難道還不清官?這是什麼精神?這可以算是高官主動申報財產明細啊!

再看800桑樹,這些樹在哪?誰的?據傳,諸葛亮看到家中院子太大,於是在其種了800桑樹,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尚還問,種桑樹幹什麼?諸葛亮讓其思考,後回答,可以養蠶,紡絲!你看看,人家自己種的樹,留給自己後代,還不清廉?

享受八品的待遇,自己種樹留給孩子,這樣再不清官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了!

三國演義中劉備入川封賞群臣,因為關羽不在蜀中,劉備遣使齎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錢五千萬、蜀錦一千匹,賜與雲長。其餘官將,給賞有差。殺牛宰馬,大餉士卒。開倉賑濟百姓,軍民大悅。這樣看,給諸葛亮的封賞絕對不會少!演義雖然不是正史,但絕對不會沒邊沒際!

這樣再看諸葛亮的800桑樹,十五頃田,真的很少很少!在當時的蜀國,其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以他的貢獻,輔佐劉備父子,這些受之無愧!




雪流星落


諸葛亮是正兒八經的以國為家

凡事就怕對比,我們先來看看十五頃地在當時屬於什麼概念

在晉書中有記載,司馬炎滅掉東吳之後分地定租收稅,收多少租稅不提,每一家有多少地呢?史書中說,兩口之家,男子一人佔地70畝,女子佔地30畝,這就是說兩口人一共有地100畝

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其外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

古代一頃地100畝,諸葛亮家的十五頃地,就是1500畝

諸葛亮一家有多少人?諸葛亮早年沒生出兒子,他大哥給他一個,叫諸葛喬,後來自己又生了一個,叫諸葛瞻。如此,理論上,諸葛家能分出三個兩口之家,按照兩口之家100畝地算,諸葛亮家總共應有地300畝

諸葛家有田1500畝,這樣看來,如果諸葛家是普通百姓,他們家超過標準1200畝,也就是說他們家佔了12家的地

可諸葛亮家不是普通百姓啊,他是士大夫階層

我們再來看士大夫階層在那時候是什麼待遇,還是以晉書為標準。西晉王朝實行九品中正制,每一品待遇都不相同,就土地來說,晉朝規定

第一品佔地50傾,而後每次一級別遞減5傾,這樣到第八品時,他們就佔地15傾,第九品則佔地10傾

其官品第一至於第九,各以貴賤佔田,品第一者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第四品三十五頃,第五品三十頃,第六品二十五頃,第七品二十頃,第八品十五頃,第九品十頃

諸葛亮家的15傾地,放在西晉王朝,相當於一個八品小官

按照諸葛地位而言,他拿50傾綽綽有餘吧,這麼一比較,諸葛亮還少了35傾,也就是少了3500畝

其實,按照晉朝規矩,諸葛亮為武鄉侯,是有封國的

而有封國就可以在京城有田,諸葛算不得親王享受不了大國待遇,拿個次國待遇應該沒問題,如此,京城應該有地10傾,合計有地4500畝

國王公侯,京城得有一宅之處。近郊田,大國田十五頃,次國十頃,小國七頃

綜上,桑樹一塊不說了,就土地而言,諸葛亮如果是普通百姓,他們家就侵佔了12家良田,如果是士大夫階層,諸葛亮則少了4500畝地(不算封國土地)

而諸葛亮真的是士大夫階層


靈石蘊珠寶


諸葛亮這15頃土地,如果放在現在的深圳白石洲,確實是值錢了,問題是那時是蜀漢時期的漢中,靠天吃飯的年代,這點地充其量也就是個小地主的水準。

桑樹八百,更不值得一提,咱是種過桑養過蠶的人,知道這東西的投入產出比,毛毛雨。

要看一個人是不是清官,看看他的遺產就知道了。據說,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後,劉禪派人查過他的財產,結果這丞相一家生活拮据,家人連一件新衣服都不捨的置辦。

因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評價諸葛亮的字可不是壘出來的。他不僅僅是個清官,又是能官,還是個賢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