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報復性消費”的90後疫情後成月光族?不,他們在偷偷攢錢

愛存錢的年輕人,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新冠疫情帶給24歲的廣西姑娘欄溪最大的影響,大概是發現自己做飯帶去公司,比去外面的小餐館吃飯節省多了。

2020年,是欄溪在成都待的第6個年頭。工作兩年後,今年過年回家,她把攢下的3萬塊錢全部轉給了要裝修新房的姐姐,然後回到成都,重新開始攢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人悶在家裡,擁有了一個超長的“假期”。疫情緩解,接踵而至的,是遠離了奶茶、咖啡、火鍋兩個月之久的年輕人,大喊著要“報復性消費”,逛街、吃火鍋、買包包……

別信他們。

高喊“报复性消费”的90后疫情后成月光族?不,他们在偷偷攒钱

↑圖據東方IC

知乎上,“你們怎麼存錢的?”話題超過7.8萬關注,6422萬瀏覽,“存錢有癮嗎?”251萬瀏覽。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資料顯示,創建於2011年3月17日,時至今日,恰好9年,仍在活躍不斷。

你能看到一群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了對存錢的熱愛以及堪稱硬核的儲蓄執行力。

高喊“报复性消费”的90后疫情后成月光族?不,他们在偷偷攒钱

↑豆瓣“喪心病狂攢錢小組”

群名奔放,三觀超正

豆瓣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如同群簡介中寫道:組名略為奔放,但組員三觀都超正。用錢的地方太多,沒錢很難自在生活。

“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創立於2011年3月17日,剛好9歲,367749名攢錢小超人,分享各種攢錢妙計,“享受有錢、有安全感的日子”。

愛存錢的年輕人,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2019年年底,某婚戀網站發佈《2019-90後單身人群白皮書》,調查顯示,90後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旱澇分明的情況,確實有3成90後處於零存款狀態。但同時,也有3成90後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後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隨意打開“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畫風是這樣的:“北方女孩,27歲,去年老家買了個小公寓,2020年,目標(存款)5-10萬”“每月工資3700元,去年發了福利加年終獎兩萬多,畢業工作九個月,存款三萬左右,是多還是少?”“一個小目標,7天不淘寶””32歲,女,存款100萬,並不覺得能鬆口氣躺著“……

在各大帖子中,他們記錄安排生活收支,記錄和分享日常消費支出也是攢錢小組的一大話題,交流攢錢技巧;為了遏制不必要的消費念頭,他們發帖“求罵醒”,卸載網購軟件、外賣軟件,“節流”靠摳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豆瓣小組甚至衍生出“窮版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摳門女性聯合會”“摳門男性聯合會”“今天消費降級了嗎?”。

“窮版喪心病狂攢錢小組”,寧波二線城市網友“鯉魚王”,發帖目標月花500元。3月1日至10日,花費168.22元,每月200元房租父母負責,班車上下班不花錢,不點外賣,早餐燕麥牛奶或雞蛋,中午食堂,晚上在家吃,只有休假時才會自己買菜買水果,秘訣是“關注各大超市優惠券和附近菜市場”。

高喊“报复性消费”的90后疫情后成月光族?不,他们在偷偷攒钱

↑欄溪2月支出賬單

24歲廣西女孩

除去房租水電吃住行,都放銀行定期

24歲廣西姑娘欄溪,2014年到成都上大學,畢業一年多,因為不喜歡回到老家“相親結婚生子一條龍”,留在了就業機會更多一些的成都,戲稱“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現在從事倉儲管理工作。

存錢,是家庭教育和閱讀書籍留下的習慣。“之前沒那麼具體,上學除了助學金、獎學金外也沒有收入,剛實習的時候工資2000多,存不下錢。”欄溪說,2017年實習時工資2000多,逐年漲到4000元,偶有結餘。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工資漲到每月5800元左右,開始強制儲蓄,差不多三分之一存入銀行定期。

“一般發了工資,除掉房租、助學貸款、水電氣、吃飯出行比較固定的支出,都放定期。”2019年年底,欄溪存款3.6萬元,達到了“年終目標”。

但正月初八,從廣西老家回到成都時,欄溪只剩下必要的少量應急存款。除去年節的支出外,她把攢下的3萬元錢,轉給了要裝修新房的姐姐。然後回到成都,重新開始存錢。“上學的時候是姐姐給生活費,現在想回報一下。”

2020年1月,欄溪的賬單上,交通費用為1081.90元,住宿費用951.5元,飲食費用365.05元,投資虧損127.01元,生活其他為108.53元,貸款利息15元,玩費用13.20元。

2020年2月,飲食費用308.04元,生活其他247.97元,人情往來176元,投資虧損120.7元,衣服44.80元,玩費用38.71元,交通費用13.9元,貸款利息10元。

“在成都朋友不多,偶爾和室友聚餐,花費不大,所以社交支出很少。”欄溪說,自己很宅,偶爾旅遊也不會太遠,加上工作比較忙,假期也不多,很少逛街,大部分時間只逛不買。

新冠疫情後,2月中旬,欄溪所在的公司就復工了,工作時間和工資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最大的“壞處”,大概是公司附近的餐館都關門了,欄溪喜歡樓下老闆娘和藹可愛、環境不錯的小店,通常固定在一家吃飯。餐館關了門,曾經炒蛋炒飯差點把廚房點著的欄溪,也學著簡單做些飯菜,咖喱雞肉、炒杏鮑菇、土豆或者胡蘿蔔,“雖然不好吃,但能吃飽。”

自己做飯帶飯的好處,是發現花銷更少了,“可能以後都會自己做飯,偶爾出去吃頓火鍋。畢竟重新開始存錢,要節省。”現在,欄溪每個月還需要償還上學時的助學貸款,不多,加上本金利息,每個月520元左右,按照這個進度,2021年6月前後就能還完。

2020年的生活支出,欄溪沒再發到“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的帖子裡。“發帖只是一種記錄方式,我一直都有記賬,堅持了四五年,所以心裡有數。”外人看來“苦行僧”般的生活,欄溪卻感到很滿足,同事領導對自己都很好,每半年回家一次,“每個人生活方式不同。”欄溪說,有了資本才有底氣,才有更多的安全感。

高喊“报复性消费”的90后疫情后成月光族?不,他们在偷偷攒钱

↑阿吉一週不花錢挑戰,備了足夠的食物

挑戰一週不花錢

“如果不是疫情,可能已經辭職”

阿吉來自東北,2017年畢業,戶口落到了成都,成為了“新成都人”,畢業後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最近有了辭職的打算,“需要有過渡的錢。”如果說疫情給自己的影響,可能是沒有疫情的話,早都離職了。

工作近三年,阿吉屬於“佛系”儲蓄,發了工資就會存一些,畢業第一年年底,還往家裡打過錢。但“存了是有目的的,該花的時候自然會花”。“去年付完了英語輔導班的分期付款,因為心情不好去日本旅遊了9天,花了一萬六七,為了拍照順便換了個手機。”阿吉說,所以現在考慮辭職,空檔期一段時間,需要開源節流。

3月7日,阿吉在“喪心病狂攢錢小組”開了一個帖子,記錄“3月8日至3月14日,一週不花錢生存挑戰,一週沒有任何消費性支出”。

“家裡有米有菜,主要是為了改一改點外賣的習慣。”阿吉說,基本生活資料充足,需要被管住的,是貪吃的嘴和膨脹的物慾:家裡有米叫啥外賣?胖得像球買啥衣服?書沒看完買啥新書?

七天不花錢生存挑戰,阿吉把它叫做“KPI化個人生活”。

第一天,1個橙子,15個餃子,千層酥。

第二天,2個橙子,15個餃子,千層酥。

第三天,早餐菠菜胡蘿蔔粥,中午水煮雞胸肉,胡蘿蔔菠菜炒蛋,2個窩窩頭,晚餐1個橙子。

第四天……

工作日偶爾會有工作餐,打車公司報銷,不算支出。

成功堅持了7天,因為吃得簡單,還意外地瘦了下來。

“節食般”省錢不是目的,阿吉說,只是想給“每天點油膩膩外賣”背後臃腫的生活“消消腫”。一書架的書,沒看完的越來越多,一屋子各種雜物,搬家打包的東西越來越多,“(工作需要)搬了8次家,即將第9次。”

或許給臃腫生活“消腫”,還有一個更為流行的詞,叫做“斷舍離”。

無債,也“無產”。阿吉說,平時儲蓄,說會有目的的“投資”,比如教育,報英語培訓班,比如健康,打疫苗。

“攢錢是給自己安全感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存到的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物品,實現自己的願望。”阿吉說,哪怕不結婚生子,養老和房子都需要早做打算。

節流更要開源

呼籲理智理財

正如組長“一顆小豆芽”在2019年寫下的感想:小組初創至今,陪大家走過很多很多年了,有的組員從500元攢到5000元,有的從5萬元突破10萬元,有些攢到一個首付,有些甚至突破百萬。豆瓣小組陪伴了許多人數年時光,也有剛剛入坑的“萌新”。

不被消費主義誤導浪費錢,是攢錢的初級目標。當錢攢到一定數額後,大家都會萌生理財的念頭。單靠工資很難達成的目標,年輕人也開始圍觀期權、股票、創業。

“喪心病狂攢錢小組”越來越多的帖子開始傳遞理財觀念和技巧,基金定投,大額存單,期貨,抄底美股……最近美股歷史性熔斷,小組裡也哀鴻遍野。

也有渾水摸魚的廣告帖,小組明令禁止,“一經發現,直接踢出”。

2020年1月,組長又更新了一條理智的感悟,“理財這條路很長,並沒有那麼好走,暴富是不可能的,不要衝動。”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