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婆婆,認為娃不應該跟媽親,應該和她這個奶奶親,正常嗎?

子木昕昕


我覺得不正常,首先婆婆有這種想法就是不對的。

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來的,是媽媽的心頭肉,和媽媽親是應該的,當然也可以和奶奶親。生活中可能奶奶帶孩子比較多,但是也不能給孩子灌輸這種概念。

俗話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現在的社會壓力大,年輕人都要出去掙錢養家。所以忙於工作和事業的同時就忽略孩子,把孩子丟給婆婆帶。婆婆可能對你不好但會對孫子孫女好,有的老人還會特別溺愛孩子。孩子哺乳期時和媽媽特別親,等過了哺乳期媽媽要去上班,顧不到孩子,就會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婆婆經常帶孩子,孩子就會特別依賴奶奶。吃飯要奶奶喂,睡覺要奶奶哄,和奶奶一起睡才能睡著。有的婆婆還會挑撥離間給孩子說媽媽的壞話,說媽媽亂花錢媽媽補顧家。因為孩子小沒有分辨能力,奶奶總是說這樣的話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特別討厭媽媽。

還有孩子的教育方面,媽媽和奶奶也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吃飯的時候需要奶奶喂,需要看著電視才吃飯,奶奶覺得沒什麼問題。媽媽發現了就氣的炸毛了,開始訓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特別怕媽媽,當然也不會特別親了。所以媽媽要和孩子拉好關係,培養感情。




零下七度的魚123


這個都很正常,我是和公婆住在一起,不管怎麼樣,你始終像個外人一樣,我家婆婆公公就是有這個樣子想法,有了寶寶之後,都是搶孩子,要孩子和他們親,睡和他們睡,孩子剛出生那會,睡覺晚上不睡,白天睡,晚上稍微一哭,婆婆就直接闖入,把我懷裡的孩子抱走了,弄得我懵了!後來孩子大點了,他特別愛問,是和婆婆在一起還是跟媽媽一起,如果孩子說給媽媽一起,他就吃醋不開心了,說孩子不愛他了,如果說跟婆婆在一起,他就心滿意足了,當然這些我都沒啥說的,她喜歡孩子對於我來說是好事,把孩子搶去了,我就好安安心心的上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個月生活費啥的,我全包,全部給他,有時候給她買衣服,給錢他花

後來婆婆手機壞了,她用著不舒服,在外面客廳一個人啪啪亂拍,我就給老公商量,要不給婆婆買個新手機[奸笑]

所有轉變就是那個手機,自從婆婆有了手機,迷念上了耍手機,孩子呢在旁邊,手機也耍不舒服,長時間帶孩子,跟著孩子睡,睡眠也不好,也是累了,關鍵手機玩起了,還上癮

這個時候,我就帶孩子了,家裡人公公,老公,婆婆,都玩手機,看電視,現在都不愛帶孩子,誰不想安安逸逸坐在沙發上,耍手機安逸啊。

孩子大點了有時候公公孩子兩個人還搶電視遙控器呢[呲牙]

現在寶寶,帶久了,一樣的和我親,疫情一來回了孃家待到現在,寶寶也是離不開我。

說實話,婆婆想和孩子親,讓他親去,自己把好官,不要讓婆婆過分溺愛就是

我覺得婆婆和孩子親,那是他的事,我也一樣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愛,多多工作存好錢,婆婆永遠是爭不過母親的,因為我是他媽,等他長大了,他買房,買車,還得靠我這個媽首付不是嗎?只要有了錢,多多支持他,我就不信我家娃不和我親?

婆婆再有錢,畢竟做不了主,用錢方面還等徵求公公意見,關鍵我家公公屬於鐵公雞,基本上一毛不拔的[黑線]

再親,以後孩子成家,媳婦坐月子,還不是我這個當媽的去照顧兒媳婦,我還不信,我婆婆去照顧兒媳了…

只是現在公婆發現這個秘密,都不和我搶著帶娃娃了[捂臉],我是多麼喜歡我家婆婆和我搶著跟孩子比親啊!

心想著他搶了過去,我又可以多找一份兼職,掙點錢了,唉!


優一個路過的人


你家婆婆認為娃不應該跟親媽親,不說正常不正常,首先是你的婆婆是自私的,不通情達理的。我的前婆婆也是不讓我和親生的兒子親,不讓我給孩子餵奶,不讓我抱孩子。終生難忘的是,孩子兩歲的時候,我帶孩子去孃家,孃家離婆家三十多里地。前 婆婆讓小叔子和前公公,一天頂我孃家兩趟去要孩子。我不想讓他們把我兒子抱走。我娘和他們吵了起來,景了滿院子的人看,前公公把孩子從我手裡把孩子奪走,我怕嚇著孩子就鬆手了。在旁邊看的一位嫂子看不上了說:”掰他的手”。我有點不好意思,可是在正意的力量下。我伸手了,孩子抱過來了。在一雙雙眼睛盯著下,我抱著孩子感覺很幸福。就這樣他們走了。

可是好景不長,當天晚上他們又來了,聽說後我抱著孩子躲藏起來了。勉強帶孩子三天。他們又要走了。

事情過去三十年了。至今不忘。

不知道你們家是什麼情況,不論什麼情況,我勸天下所有的婆婆不要剝奪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愛!


香溢似海丶


我認為婆婆的想法有問題,憑什麼媳婦辛辛苦苦生的孩子,還要跟奶奶親,就因為你帶過孩子嗎?

孩子的奶奶可能有些自私,但我認為大部分婆婆不會這樣做,是不是你自身的原因,導致老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呢?

孩子小的時候,誰帶的多就和誰親,是不是你長期不在家,孩子交給奶奶帶,才讓奶奶鑽了空子。要想和孩子最好自己帶在身邊,我家孩子從出生就是我帶,現在就和我最親,晚上睡覺只要媽媽,別的人靠邊站。孩子爸爸有時候不服氣,問孩子,媽媽經常打你,你恨媽媽嗎?孩子回答不恨,因為我不學習媽媽才打我的。我家娃誰挑也沒用,就跟媽媽親。

如果長期在外面工作,不能天天和孩子見面,擔心跟孩子不親,也有辦法。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可以每天下班後和孩子發發視頻,促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每天問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再和孩子談談在學校發生的一些事,問問孩子生活上需要什麼幫助等等,讓孩子知道媽媽是關心他的,只不過因為要賺錢給他過上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努力掙錢。

婆婆帶孩子也很辛苦,我覺得應該適當給老人一些生活費,她們幫你帶孩子,意味著不能去上班,即使種田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打理。逢年過節給老人一些錢或者買點東西對老人表示感謝,我覺得老人會將心比心把孩子帶的好好的。

最後,不知道婆婆出於什麼原因要這樣做,但是我覺得自己有能力盡量自己帶,少可以少掙點,但是孩子的童年錯過了可能就是一輩子。老人帶孩子不是義務,她們願意幫你帶,你應該感謝她。我老家一個鄰居,她家孩子滿月就出去上班了,孩子留給老人帶的,結果孩子長大了,卻不尊重自己的媽媽,真的和奶奶親。她說她真的後悔沒有自己親手帶大自己的孩子,孩子和她有些陌生,寧願和奶奶睡,也不願意陪媽媽一起睡。


陪讀媽媽談教育


無獨有偶,我家之前有個類似的老人,但是那個人不是我婆婆,是我自己的親媽。這話沒沒明說過,但是做事和平時的話語裡都會有這個意思。換句話就是我媽和我爭寵,爭娃兒的愛。

不是說孩子不能和長輩親,長輩帶娃的時間多,娃自然就會更她親熱些,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請不要因此就要排他,因為長輩帶的就讓孩子疏遠親媽。要知道是媽十月懷胎辛苦生下,世上那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娃,有可能因為現實的種種原因不能長時間呆家裡陪伴孩子,但這不能說媽媽就不愛孩子,不關心孩子,就不能過問或者管理孩子的生活習慣。孩子在愛父母的同時也愛陪伴他們時間較長的長輩,她有博愛關愛他人之心,也享受被愛包圍的滋味,這不好嗎,為什麼非要孩子有排他的愛,愛是可以包納所有的,而且這種親情的愛不是愛情那樣,還得排個名次,誰才是最愛的人,現在成年人都排不出來的事幹嘛讓孩子去做。


如雪如海如夢


去年過年帶寶寶回孃家,家裡人聚餐我家孩子一推門看到一屋子的人,嚇的直往我懷裡藏,去哪都拉著我的手,別人一逗就兩眼泛淚光,反觀二哥家的孩子落落大方,一見我大喊姑姑,還親自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給我家寶寶玩,姑媽在旁邊咂嘴只叫:一看就是奶奶和媽媽帶的區別,還一邊勸我不要只顧著工作,沒事多教教孩子。這話說的我頓時心裡不太高興了。

其實在這之後,我也做了反思,平時孩子奶奶帶多一些,空閒時間我也會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活潑開朗,問他見到阿姨奶奶怎麼說,別人幫助你怎麼說,別的小朋友想要玩你的玩具你會分享嗎?他都會一一作答,但是一出門遇到情況,他就一臉被迫的樣子,在我和奶奶的催促和暗示下小聲應答著。

形成差別的原因,我覺得其中一方面是錯誤解讀,孩子兩歲會說很多話,但是表達不是很清晰,孩子吃東西的時候覺得意猶未盡,就會說:奶奶吃,奶奶以為是寶寶太愛吃,怕別人搶,不讓奶奶吃,就直說:好,好,不讓奶奶吃奶奶不吃,還有很多,都是你一個人的。

我覺得這種回答會潛意識給孩子形成一種“獨我”的意識,會覺得哦,原來不讓奶奶吃是對的。

我在的時候會說,對,你看奶奶多辛苦給你做的飯飯好吃吧,快給奶奶說謝謝,讓奶奶也嚐嚐。

當然我不是說奶奶教育孩子都是錯的,我做的都是對的,我婆婆的三觀和理念很多也是挺先進的, 比如她會教孩子禮貌,帶孩子去上早教課,教孩子背詩,又急切的挖掘孩子的愛好特長,提倡不惹事,即使打架也不要還手,吃虧是福,但我有些許不贊同這種觀點,感覺顯得些許懦弱,我覺得不主動惹事,不主動傷害別人,但是也不能怕事,別人欺負就要學會反擊,但也不要莽撞。

但特別例子,我老公上的廳堂下得廚房,喜歡研究美食,而且做的很好吃,主動分擔家務,勤快上進,最重要還很孝順,但是我老公是跟著爺奶長大的,所以我覺得不見得奶奶帶大的孩子不好。缺點就是我婆婆經常嘮叨的:跟爺爺在一起養成了大手大腳的習慣,不懂得理財攢錢。^_^

其實,說回來本來孩子是自己的,奶奶犧牲自己的時間幫忙帶孩子,讓我可以有機會去奮鬥自己的事業,讓我有機會去打扮自己,我很感激🌹

作為媽媽我有責任去教導我的孩子,讓他懂得感恩,教他去認知這個世界,陪伴他成長。即使他的驕縱任性,作為媽媽我也有責任。畢竟孩子成長養 和 教需要相輔相承。都說誰付出的多,孩子跟誰親,這個我認可我婆婆的付出,而且婆婆也從來不在孩子面前說我壞話,所以孩子跟誰好我沒有那麼糾結。





三生琥珀o


孩子不傻,誰是真心對她好她就會跟誰親!我兒子上小學後跟我公婆待的時間比跟我們多的多!婆婆愛嘮叨總是沒完沒了的嘮叨我兒子,兒子有點煩她!公公對孩子開始前兩年的時候屬於無下限的溺愛,後來他有點管不了,就開始不耐煩了!後來還經常打孩子!但是在婆婆看來公公對孩子特別親!她覺得親就是孩子要怎麼著就怎麼著!這就是公公對孩子親對孩子好!後來兒子跟我說奶奶才是真心跟他親,對他好,會關心他!爺爺就是應付他,只要不搗蛋不煩他就隨便兒子愛咋滴咋滴!後來不順他意了就不行了!就開始捱打了!兒子說他寫作業不想寫了奶奶就會著急,連哄帶嘮叨!奶奶不識字也教不了!爺爺連管都不管也不教!或者直接給孩子寫上[石化][石化][石化]


裳兒76542722


你家婆婆這個想法我認為是不正常的。

這個真的就是孩子奶奶一廂情願的想法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第一: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雖然他年齡還小,但也是有獨立思維獨立人格的人,他有權利自己決定自己和誰親,而不是被要求和誰親,和誰不親。更有甚者還給孩子排列,誰第一親,誰第二親等等。這種行為無疑是不尊重孩子的。

第二:母子血親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種天性不應違背。一個孩子在母親的體內要呆足十個月才會一朝瓜熟蒂落,得以和親人相見。誰的孩子不會和媽媽親呢?這時任何人都不應該強加剝奪的,你老公也不行。

第三:你家婆婆這就是自私的表現。如果你的老公,她的兒子跟她的奶奶比跟她親,她說不定會罵你老公一句“白眼狼,白生你了”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顯然你婆婆不懂這個道理。

第四:她的這行想法不利於家庭的團結。有這種想法的老人,都會和家裡的孩子爭寵。她會認為不管是她的孫子和兒子都是她的,都應該和她親,而兒媳婦是外人。為了達到控制住孫子的目的,有的婆婆甚至會在孩子面前說媽媽壞話,抹黑媽媽。時間長了,肯定會有家庭矛盾,因為這樣摸婆婆而導致夫妻離婚的也不在少數。

第五:不利於孩子成長。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媽媽愛他。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生活在寬鬆,和諧美好的環境裡。婆婆這種和媽媽親密度的行為,會給孩子很不好的成長環境。

綜上我的觀點,我覺得你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量自己帶孩子,不讓婆婆帶。在週六週日和節假日的時候帶孩子和老公回婆婆家看望老人。一般和孩子媽媽搶奪孩子親密度的奶奶大多會對孩子溺愛,和過度保護。這樣心態的奶奶是照顧不好孩子的。在照顧好孩子的同時,做好你老公的工作,讓他理解你的想法,畢竟你們老的時候是要靠你兒子的。希望的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我是木亦草,我愛我生活。


木亦草


不正常,但這個也需要看孩子是誰帶的多。

每天都在孩子身邊陪著的人,自然感情培養的也更加深厚,但不管是婆婆帶孩子,還是媽媽帶孩子,我們都應該教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1、不能因為婆婆帶孩子,媽媽上班,陪伴孩子的時間少,就給孩子灌輸一些媽媽不好的話。

比如說媽媽不愛你,不喜歡你之類的話,天底下那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不想陪伴孩子成長的,畢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個,轉眼間就長大了,不過大多都是迫於生活無奈,要不是為了家庭,為了給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誰又願意出去工作,誰又願意把孩子交給老人來帶。

2、從媽媽帶孩子的角度來說,無論是陪伴,還是在教育方面,其實都是更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老人帶孩子,大多都是溺愛和寵愛,比如小孩子一哭鬧,就馬上想辦法哄他,要什麼給什麼,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就讓孩子跟老人不親,他們幫忙帶是情分,不幫忙帶是本分,畢竟人老了,年紀大了,很多時候照顧自己都力不從心,有何況是精神力旺盛的小孩。

所以不論處在那種位置上,我們都要互相包容理解,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養成好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楠夏情感分析師


有這種觀念很正常,因為老一輩的人還停留在家族觀念形態上 ,認為媳婦是外人,兒孫才是自家人。

究竟這種想法對不對,立場不同,看法也不同;年齡不同,看法也不同。不用非計較對錯。

首先,站在媳婦的角度上來講,自己的孩子當然應該跟自己比較親,十月懷胎,辛苦養育,這種母子之間的感情血濃於水,是任何時候都分割不了的。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婆婆認為不應該跟媽媽親,媳婦當然反對,而且也傷害了媳婦的感情。從另一方面說,認為孩子不應該跟媳婦親,就是從心裡不把媳婦當自家人,還會做出一些排擠媳婦的舉動,肯定影響家庭和睦。

其次,站在婆婆角度上來講,孫子孫女士是跟兒子姓的,是自家的後代,兒媳婦是嫁過來的,是外姓人。為了兒子的幸福和往後的生活,老人會希望孩子跟自己跟爸爸更親。這樣一旦兒子兒媳有矛盾,孩子最起碼不會“叛變”。

另外,再加上隔輩親的原因,老人會覺得我付出更多呀,我更疼孩子啊,孩子應該跟自己親。

最後,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講。年幼時孩子不懂的親疏關係,誰照顧得多就跟誰親。跟媽媽親是母子天性,跟奶奶親是奶奶疼愛;但對於孩子來說,心裡沒有什麼遠近之分。

所以,不管婆婆怎麼認為,在不影響孩子發展和家庭關係的情況下,儘量不要去糾結這個問題,以免影響家庭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