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是的,非常贊同這句話。對於窮人而言,千萬不能持續的給與物質上的幫助,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首先,持續的給予窮人物質上的幫助,會讓他們產生依賴思想。人都是有劣根性的,如果我們持續的給予窮人物質上的幫助,就會讓他們產生依賴思想,認為別人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自己受之無愧,就不會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貧窮的現狀,只想著坐吃山空。一旦幫助停止了,不但不會心存感激,還會反過來埋怨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其實在當下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老家,就有很多家庭貧困的人,前些年靠享受國家的低保過日子,平日裡好吃懶做,無所事事,日子過得慘不忍睹。近些年國家的扶貧政策好了,這幫人又趕上了政策的東風,住上了扶貧小區,經常打著貧困的旗號向政府要錢要物,永遠不知道滿足,國家扶貧了他們一輩子,他們依然還是貧窮一輩子。所以在我們幫助窮人的過程中,也要分析一下導致他貧窮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遭受重大變故造成的貧窮,這種人是值得幫助的,如果是因為好吃懶做導致的貧窮,這種人是不值得同情的,我們無節制的幫助反而助長了他們懶惰的思想,扶貧不扶懶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因此,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對於窮人物質上的幫助要有節制,要適可而止,這樣在保障他們基本的生存的情況下也可以激發他們通過自我努力擺脫貧窮的命運。

其次,持續的物質幫助解決不了窮人的現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幫助窮人的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的給錢給物了事,不停地給予窮人物質上的幫助,會使窮人對物質幫助習以為常或產生依賴性,這從根本上解決不了貧窮的問題。因此因地制宜的,結合窮人的致貧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措施,多鼓勵窮人自力更生,積極發展一些力所能及的致富產業,擺脫思想上的依賴性,從根本上幫助窮人斬斷“窮根”,走上致富之路。同時,如果自己有能力,也可以幫助窮人安排一份適合他們的工作或者讓他們學習一門技術,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以此徹底改變他們貧窮的現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再次,對應窮人來講,思想扶貧的作用遠遠大於物質扶貧。如果一個窮人不能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貧窮的原因,不能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的貧窮的境地,那麼再多的物質幫助都是枉然,再好的發家致富方法和產業也幫助不了他們擺脫貧窮。思想決定行動, 只有思想上想透徹了,才能指導自己的行為,才能在行動上努力改變自己努力的現狀。記得之前在我老家有一個四十多歲的單身漢,由於年輕的時候不想吃苦,天天好吃懶做,不願意種地,也不想出去打工,結果後來窮的叮噹響,靠著親戚朋友的接濟勉強過日子,四十多歲了也沒人願意嫁給他。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一個長輩趁著喝酒的機會,跟他長談了一晚上,對他的生活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從思想上開導他。經過那次之後,他也想通了,也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沒過多久他就跟著村裡的人一起出去打工去了,聽說後來賺了不少錢,在老家蓋了新房子,也娶了個媳婦兒。所以對窮人來說,持續的物質幫助還不如一次思想上的幫助來的實在,窮人只有解放了自己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貧窮問題。

總而言之,對於窮人物質上的幫助要適可而止,要避免讓他們產生依賴思想,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貧窮的原因,幫助他們掌握脫貧的方法,從根本上幫助他們斬斷“窮根”,擺脫“窮命”。靠人不如靠己,作為窮人自身來講,除了要懂得感恩,還要從思想上擺脫依賴思想和好吃懶做的毛病,通過自身的努力發家致富,這才是長久之計。


愛養貓的魚


同意這個觀點

一粒米養恩人, 一石米養仇人。

還有一句話,幫急不幫窮

一直持續的給別人物質上的幫助,時間長了,人就會形成依賴性,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當不再給物質上的幫助時,立馬就翻臉,成愁人了。

之前開車去公司,有一個同事住的離我很近,所以經常開車帶著他上下班。剛開始時,感恩戴德的,我有時沒空買早飯,他在上車的時候還拿個麵包給我。時間長了,就覺得理所應當的。他不回家,出去吃飯也讓我送他,繞點路我也就給送過去了,也沒啥大不了的。後來經常讓我送他去不同的地方,這個時候我就有點煩了,畢竟這種事不能做的太頻繁。有一次他讓我送他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我有事著急回家,就沒答應他,結果他立馬就翻臉了,說,以後我不坐你車了,這點小事都不幫。

然後他就買再坐過我的車,我也省了很多事。

雖然他不是窮人,我也沒給他物質上的幫助,但道理是一樣的,幫助不能一直持續的幫,要有底線


背頭哥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

我認同這句話

1.對於身窮志不窮的人來說,你有可能幫助他們擺脫貧窮,他們有擺脫貧窮的願望。對於身窮志短的人來說,你是幫不了他們的,他們沒有擺脫貧窮的動機,只能幫助他們度過眼前的災難。



2.我的一個同學,他們家裡條件和我們家一樣,但是他每一次都去寫貧困補助,開始能夠申請的到,後來他就申請不到了,他就開始抱怨,說家裡那麼窮為什麼沒有給他補助。他的補助是他的父母要求他去寫的。這讓我很是詫異。長久的救助已經讓他養成了習慣,認為這是他應得的東西。



3.我的大學教授她就給我們講了她的故事,在她上大學的時候,家裡不想讓她唸了,因為家裡窮,後來她就說服了家裡,就是家裡只用給她交學費,生活費她可以自理。她所在的學校當時是二線城市,消費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她讀的是公辦重點大學,學費沒多少。

當時她的老師知道了這件事,就讓她申請了助學金,加上加上獎學金夠她一年的生活費了,後來成績優異的她就兼職做了家教,她就主動向老師申請了取消助學金,上面寫的是:“本人家庭雖然貧困,但是現在生活還能自理,特此把助學金讓給真正需要的人。”她一直勤奮刻苦,畢業後幾年努力,成了我們學校最年輕的教授。只有身窮志堅的人,你的幫助才會對他們起作用,才可能讓他們從此告別貧窮。



4.南昌地鐵一號線上,一位年輕的媽媽突然大聲責備自己的孩子,並動手打了他,原來孩子不小心將5塊錢的地鐵票弄丟了,我們很難想象為了5塊錢歇斯底里的人。她說:“5塊錢很多了,錢難賺,錢真的很難賺”。思想上的貧窮才是最可怕的,對於他們,你再多的幫助都會無濟於事。



5.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給他們的物質幫助,倒不如給他們一個工作的機會,教會他們一些技能,特長,讓他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這樣的生活會讓他們更有信心,有尊嚴的生活。



6.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

第一個能借的是紅白喜事用的錢,對於農村人來說紅白喜事是要請人吃飯的,這是傳統,這個錢可以借。第二個能借的就是孩子上學需要用錢,從古至今,人們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這個錢可以借。第三個能借的是缺錢治病,別人治病沒有錢可以借,畢竟世事無常。

第一個不能借就是沒有信譽的人不能借。

第二個就是犯法的是不能借,例如沾上了“黃,賭,毒”找你借錢,這是在害他。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這隻會讓他們產生依賴性,產生惰性。正確的物質幫助能夠幫到“窮人”,不正確的幫助只會害了“窮人”。


艾特文無


非常贊同這句話。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是窮人很容易,但意識到自己是窮人思維卻很難。

有一種窮人是暫時性物質上的貧窮,這一類人內心裡面一直在尋找機會,非常渴望成功,有自己的理想和野心。對於他們來說目前物質上只是暫時的。但是還有一種窮人就不是單純的物質貧窮了,比貧窮更可怕的是,隱藏於他們內心的窮人思維。

國外曾經有個人做過實驗:他們給窮人供養了很多錢,買過幾十萬斤大米,一萬多雙鞋發給窮人。後來他們發現,送這些物質能幫助多少個家庭,能讓多少家庭脫貧呢?十萬斤的糧食發下去,一個人能分到多少?兩三頓飯就吃完了。這麼龐大的經費灑下去,和灑到大海里一樣,根本看不到,反而養了一批懶人。由窮人變成懶窮人,這就更嚴重了。他們只會問:“下一次大米什麼時候發,下一次還有沒有衣服可以送,有沒有其他東西送”,這些事,他們就指望你能繼續去做,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這類型的窮人物質的貧窮並可怕,可怕的是他們思維的貧窮。

這類窮人我們要注重的是他們思維的改變,在物質上幫助的同時,也要改變他們的思維。持續物質上的幫助只會讓他們變成懶窮人,我們應當教會他們如何自立更生,學會賺錢養家,學會立足於社會的一技之長。只有他們改變了這種”懶窮人“思維,才能脫離貧窮。


鄉村特派員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物質上的幫助,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持續的物質幫助,有可能換不來感恩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你在好心幫助他人的時候,第一次他會感激你,等第二次,感激的心情就會淡了,等第N次的時候,他已經習以為常了,會認為你這樣幫他是理所應當,是你應該做的。

對於窮人,持續的給物質上的幫助,雖然表面上看你是在幫他,實則不然。這樣容易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認為反正有人幫他,就此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都說“升米恩鬥米仇”,當有一天你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再提供給他幫助的時候,他如果不是那種感恩的人,會認為你是故意的,對你會非常不滿,甚至仇視。

救急不救窮,幫人不幫懶

我們常聽這句話“救急不救窮,幫人不幫懶”。人有急事了,我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伸以援手,幫他度過難關是應當的。

如果是因為懶惰,不務正業導致的貧窮,我們一味的持續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就有點縱容他了。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直接地持續地給窮人物質上的幫助,不如引導他找出受窮的原因,幫他找到脫貧的方法,讓他儘快擺脫貧困。

結語:幫助別人。助人為樂是優良的品質,但一味的給予不可取。對於窮人,不要持續的給物質上的幫助,因為你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最關鍵的是找對方法,幫他擺脫窮困才是最好的幫助。

我是:青桔時光,一個喜歡簡單生活,生活簡單的人,歡迎您的關注。


青桔時光


窮人之所以窮,他是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可以把窮人分為三類:

1 甘於受窮的窮人——破罐子破摔,沒有上進心,你越是幫他,越是害他。

2 精神上的窮人——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成為窮為,沒有想法,沒 有改變的慾望,才更可怕。

3 自暴自棄的窮人——如果一個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那是徹底的沒救了。


對於以上這三類人,你給再多的錢,再多的物資都沒用,扶得了一時扶不了一世。扶貧先扶志,人窮志不窮。特別是這幾年來,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被列為今年的首要任務。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不折不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防止盲目拔高標準、吊高胃口,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攻堅期內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後,相關扶貧政策保持穩定,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

所以說,窮人到富起來,必須從精神扶持,解放他們的思想。


茶人吳老三


對於窮人,別持續給予物質的幫助,你認同嗎?我認同這句話,理由如下:

(1)長貧難顧,對於窮人給予持續物質的幫助,只是治標而不治本,要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學習的本領,激勵他們的意志,靠雙手自力更生去工作,這才是最可行的方法。當現在社會上都有一些培訓機構,可以安排他們先去學習,再去工作。

(2)持續性給予物質幫助,會讓他們變成一個依懶性和懶性的人,喪失去勞動的意志,只願收穫不願付出。

(3)持續性給予物質的幫助,讓他們與社會和人際關係脫節,心理上一直處於弱者和窮人的角色,陷入待救助狀態無法自強自立起來。

窮,不是理由,只要有上進心,靠雙手努力和拼博,總會有一天改變貧困的生活。


wenny2020


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句的。對於窮人,我們不反對給他物質上的幫助,這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行為。但如果他需要持續的物質幫助,就似乎不太合適了,說明沒有根本上解決他之所以窮的問題。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持續給他物質幫助,而物資始終會消耗完,不如教他如何致富,如何自己解決問題。也就是不簡單地提供物質幫助,而是傳授生活技能,傳授生活本領給他。由此想到國家的扶貧行動,很多年前,更多地是以物資、資金進行接濟。但近幾年來,更多卻是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學習致富知識,給他營造致富環境和門路,這樣反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

物質的幫助是比較低級的幫助,除了物質幫助,我們其實可以給予精神上的幫助,也可以更多地傳授各項知識和技能。當被幫助的人本領提高了,他自己就能創造物質財富。授人以物,不如授人以法。

所以,對於窮人,不宜單純地持續給予物質幫助,還應考慮給予其他方面的幫助。


心之說


對於強者,要關注他們的靈魂,對於弱者,要關注他們的生存。

For the stro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soul. For the weak,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survival.



水木清華76318705


有句話叫“救急不救窮”,每個人都有困難的時候,如果有能力就伸出援手幫助一把;但是不能一味地幫助,否則只會幫出一個“東郭先生”。

人可以窮一時,但不能窮一世。別人能幫助一時,但不能幫助一世。還是得自己努力,改變現狀,如果自己在坑裡不願爬出來,別人再怎麼拉你也沒用!

還有,如果對方甘願活在貧窮中,坐等別人救助,也可以說明這樣的人沒有幫的必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