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衛國和晉國的兩次愚忠事件?選擇不同結果不同

衛國和晉國是春秋之時的兩個諸候國,然而這兩個國家曾經因為繼承人的事發生過兩次極其相似的事件,但卻因為當事人不同的選擇不同,結果卻截然不同。

1.發生在衛國的事件

公子伋是衛國衛宣公的太子,到了太子的適婚年齡,宣公為其娶齊女宣姜(史書上沒有記載其名,因為齊國當時是姜姓,又被宣公娶為妻,後世稱其為宣姜)為妻。可是還沒有等到拜堂成親,宣公在見到宣姜的美貌之後居然動心了,自己娶了宣姜為妻,併為太子伋另娶了一個女子。宣公在娶宣姜為妻後對其寵愛有加,和其生下了子壽和子朔,太子伋的母親也因為失寵鬱鬱而終。之後,宣姜想讓宣公立子朔為太子,於是和子朔一起不斷說太子伋的壞話。宣公也因曾經奪了太子伋的妻子而厭惡太子伋,想廢掉太子,等聽到讒言後,決定殺掉太子。於是,派太子伋出使齊國,並賜給太子白旄標誌的旗子,告訴邊境上的強盜看到手持白旄的人便殺掉。子壽知道後,就以實情相告,勸太子不要去,太子卻說:“不可以違背父親的命令而求生。”就啟程了。子壽見到太子不聽勸告,就偷了太子的白旄旗先行跑到邊境。邊境上的人看到持白旄旗的人以為是太子,就殺了他。太子伋趕到後對邊境的盜賊說:“我才是太子,該死的人是我。”於是盜賊殺死了太子伋。

春秋時衛國和晉國的兩次愚忠事件?選擇不同結果不同

宣姜


2.發生在晉國的事件

申生本是晉獻公的太子,素有賢名。然而,自從獻公討伐驪戎,得到驪姬,對其寵愛有加,並和其生下了奚齊。獻公二十一年,驪姬打算立奚齊為太子,於是和中大夫定下計謀。驪姬對太子申生說,晉獻公曾夢見他的母親齊姜,讓他速去曲沃祭祀一番,回來後把祭祀用的胙肉獻給晉獻公。太子申生於是到曲沃祭祀母親齊姜,並將胙肉帶回來給晉獻公吃。恰好當時晉獻公外出打獵,驪姬將胙肉放在宮中,並暗中派人在胙肉中下毒。兩天後,晉獻公打獵回來,廚師將胙肉奉給晉獻公,晉獻公要吃胙肉。驪姬從旁邊阻止晉獻公說:“胙肉來自遠方,應試試它。”便把胙肉給狗吃,狗死了。給宮中宦官吃,宦官也死了。驪姬哭著說:“太子為何這般殘忍呀!連他父親都想殺害去接替他,更何況其他人呢?再說父君年老,是早晚要死的人,竟迫不及待而想謀害他!”驪姬接著對晉獻公說:“太子這樣做,不過是因為我和奚齊的緣故。我希望讓我母子倆躲到別國去,或者早點自殺,不要白白讓母子倆遭到太子的糟踏。早先您想廢他,我還反對您;到如今,我才知道在這件事上是大錯特錯。”太子申生聽說這消息,逃奔到新城曲沃。晉獻公大怒,就殺死太子申生的老師杜原款。有人對太子申生說:“放毒藥的是驪姬,太子您如果聲辯,國君是必定能弄清楚。”太子申生說:“我父君年老,如果沒有驪姬,就會睡眠不安,飲食不甘。我如果聲辯,驪姬必定有罪。國君年老,驪姬有罪會使國君不高興,我也會憂鬱不樂的。”還有人對太子申生說:“那您可以逃到其他國家去。”太子申生說:“國君還沒有查清我的罪過,帶著殺父的惡名逃奔,誰會接納我?我自殺算了。”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上吊自殺。

春秋時衛國和晉國的兩次愚忠事件?選擇不同結果不同

驪姬亂政


這就是發生在春秋時的兩件雷同事件,都是因為寵愛美人,聽信讒言,廢長立幼,要殺掉原太子。而又由於太子一昧的愚忠結果而身死,衛國和晉國也因此陷入了很長時間內亂。

在晉國太子申生身死後,晉國又一次陷入了類似和狀況,然而這次,因為當事人的選擇不同結局也截然不同.。

驪姬在害死太子申生後,有人對驪姬說:“重耳和夷吾 (晉獻公的兩個兒子)怨恨你進獻讒言害死了太子。”驪姬感到害怕,同時又因為他們是獻長年長的兒子,又有賢名在外,深得民心,於是不斷向獻公進獻讒言,結果,在驪姬不斷的挑撥下,獻公派人誅殺二位公子,而夷吾和重耳目選擇了逃亡,

春秋時衛國和晉國的兩次愚忠事件?選擇不同結果不同

晉文公


獻公死後,由於廢長立幼,和驪姬亂政不得人心,晉國陷入了內亂,夷吾和重重耳先後,回國繼承了王位,其中重耳還成為了春秋之時的一位霸主,史稱--晉文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