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瓷器:偶然之间创造的经典,技艺曾差点失传

在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中,颜色釉瓷器品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明发展最早、生产数量最多、品种最为丰富,应该说是成为中国瓷器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众多的颜色釉中,釉里红又是极其传奇和受人喜欢的一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一下釉里红的前世今生:

釉里红瓷器:偶然之间创造的经典,技艺曾差点失传

一、釉里红的出现,不经意间的成果

在单色釉瓷器的发展历程中,铁是第一个被使用的金属矿物,有近 2000年的历史。铜是第二个被用于陶瓷生产的金属矿物,最早在汉代就已经被使用,它以 800℃左右的温度出现在陶器上,在这种温度下,铜釉会在器物表面发出明亮的绿色,多用于酒器、水器,以及陶罐、陶壶等冥器。

相传古代在满窑时一位工人将坯胎靠在了衣服上,在烧完瓷器出窑时却发出了红色,窑厂主便问其原因,得知此人曾在德兴当过矿工,衣服上残留有铜矿的灰尘。由此以铜元素作为制瓷用料,正好适用于中温及中高温区域,逐渐的釉里红、祭红等红釉瓷器应运而生了。

二、釉里红在各朝代的表现

元代是如今所知釉里红瓷器最早出现的时期,但由于加工以及烧造等工艺的不成熟,存世量很稀少。

明代早期,继承了元代釉里红烧造的方法,但由于这时候国力有限,釉里红均呈现出不明朗的灰黑色。但这一时期改变了釉里红的绘画方法,采用元代绘画青花品种的技术,画面表现张力大,画意洒脱不拘谨。到了永乐、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器图案由朝廷统一制定,以缠枝花卉和龙 凤纹居多,画意变得拘谨而无 意 境, 画 面较感差。 之后随着成化斗彩的盛行,以 及明代中晚期的 三 彩、 五 彩的出现,釉里红瓷器数量开始逐步减少,在这一时期,釉里红技艺差点失传。

釉里红瓷器:偶然之间创造的经典,技艺曾差点失传

清 代 初 年,随着政治格局趋于稳定,人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恢复,制瓷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较元、明时期更先进更稳定、容积更大、窑温更高、更好把控、产量更高的蛋形窑在景德镇出现,又因全世界只有景德镇独有,所以又尊称为镇窑。而至于釉里红瓷器,有清一代从康熙朝到宣统时期,近 300 年的时间里从未断烧。主流纹饰的绘画与明代时期类似,以官窑定制图案画为主,多如缠枝花绘、龙凤呈祥、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寓意画片,以及如八宝纹等部分佛教纹饰。

釉里红瓷器:偶然之间创造的经典,技艺曾差点失传

釉里红瓷器:偶然之间创造的经典,技艺曾差点失传

清末,青花釉里红鼻烟壶大量出现,因此时釉里红多不能发出正常的红色而多为浓烈又暗淡的紫色,所以一般多称其为青花加紫烟壶,釉里红多只是点缀,却有画龙点睛之意。

三、釉里红收藏前景

从釉里红瓷器问世以来,优质的产品一直比较稀少,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对于原料的研磨精细程度不高;二是铜的发色极不稳定且易挥发。铜矿料在烧制时需要最佳的燃烧气氛才能呈色,若气氛不到或有较大颗粒在图案上出现,就会表达出绿色或绿色斑块;但若是温度过高还原时间过长,铜矿料则将无法承受而失色,瓷器上只留下浅淡的纹饰痕迹,成为了废品。

釉里红瓷器:偶然之间创造的经典,技艺曾差点失传

END———————————————

【作者“收藏学府”,考古学硕士,多年收藏经验,专注“石泉酒玉瓷画”等收藏与投资。如果喜欢,欢迎关注 ,我将持续输出收藏类好文,与您一起“收天下宝藏,藏人生百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