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偏爱“釉里红”(图)

(原标题:朱元璋为何偏爱“釉里红”(图))

收藏家马未都在谈自己的收藏往事时曾这样说:“我刚喜欢陶瓷收藏的时候,人家一提釉里红,我就肃然起敬地说: 哎哟,我什么时候能买一件釉里红呢? ”

马未都所说的“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有人将釉里红称为瓷器中的贵族,然而,它的出世、经历以及自身的气质和价值,更像是一位在江湖上留下诸多传说的侠者,既是旷世奇珍,又有着几经隐退和重出江湖的曲折。它的背后有一代帝王的轶事,有考古出土的传奇,也有收藏者的故事。

釉里红瓷器如今存世的很少,但每一件从历史迷雾中走过来的器具,都代表着釉里红独特的魅力。就像陈列在天津博物馆精品馆的釉里红松竹梅纹罐,它一直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讲述着关于釉里红瓷器独特的故事。

“这件松竹梅纹大罐,腹部的 岁寒三友 图很有特色。其中松树铁干虬枝,倨傲不羁;梅树横斜疏瘦,潇洒倜傥;箭竹丛篁,气势森严,整个画面渗透出一股冰清玉洁的气韵”

从外观上看,这件明朝洪武年间的釉里红松竹梅纹罐很硕大,被天津博物馆器物部研究员高英爽形容为“造型和谐美观,体大而不变形”。

这件瓷器精妙的地方在于纹饰。它的口沿处有一周如意云纹装饰,颈部为变体的莲瓣纹,肩部用一周缠枝扁菊花纹装饰,腹部以松、竹、梅环绕一周,绘“岁寒三友”图,并以山石、蕉叶加以衬托。胫部绘两组仰覆莲瓣纹,其间以回纹相隔,圈足边饰卷草纹,画面布局层次多达8层,但主题突出,主次纹饰鲜明,繁而不乱,一展元末明初多层次彩绘的独特风貌。

高英爽认为,这件瓷器上的绘图很有“文人气”,“这件松竹梅纹大罐,腹部的 岁寒三友 图很有特色。其中松树铁干虬枝,倨傲不羁;梅树横斜疏瘦,潇洒倜傥;箭竹丛篁,气势森严,整个画面渗透出一股冰清玉洁的气韵。时代特征鲜明,令人百看不厌。”

岁寒三友是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常用题材,而这件釉里红松竹梅纹罐上还绘有蕉叶,因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清代。

在这样的大罐上绘松竹梅纹,在存世同类器中极其罕见,加之器型硕大、釉里红颜色纯正,所以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釉里红松竹梅纹罐曾被选送参加第二届“中国文物精华展”。

烧制一件釉里红瓷器非常困难,只有经验丰富的窑工才能掌握好火候,达到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色彩效果,“由于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烧成难度大,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了釉里红的发展”

釉里红的存量少、身价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烧制的复杂。釉里红创烧于元代,与青花几乎是同一个时期,但它的废品率大大高于青花,这就是它存量少的原因,而之所以废品率高,是因为烧制的难度极高。

烧造釉里红对窑室气温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在1300摄氏度的窑火中进行。氧化铜在高温之下变成红色,故称“釉里红”。烧制温度上下误差不能超过10摄氏度,温度低了,火候不足,图案就会发黑、发暗;温度高了,瓷器上的颜色就会消失,被称为“烧飞”,因此鲜红色最为难得。

烧制一件釉里红瓷器非常困难,只有经验丰富的窑工才能掌握好火候,达到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色彩效果。“由于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烧成难度大,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了釉里红的发展。”高英爽说。

釉里红的真正成熟,是在明初洪武年间。高英爽介绍说:“铜红料的使用及釉里红瓷器的烧制技术都已经成熟,从原料萃取、制作成型、绘画装饰到烧制工艺都有了突破。釉里红工艺的进步是由官窑来完成的。”

从瓷器釉色看,洪武二年规定了祭祀用青、黄、红、白色釉,这四种釉色禁止民间使用。在诸色中,红色尤其受到皇室重视,这一切都是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对红色的偏爱

在明代初期,釉里红曾被大量烧造,用作皇家御用瓷,只有王公贵族才能拥有,一般百姓家里是不能使用的。釉里红之所以由官窑烧制,高英爽解释说,是因为在君主专制的封建体制中,许多东西被赋予超物质的意义,比如黄色是皇室象征,明清时,黄釉瓷成为宫廷专用瓷,严禁民间生产和使用,只限于官窑生产,而明初将红色也定为皇室专用色之一,釉里红也只限于官窑生产。

高英爽介绍,明代初期制定了详尽的礼仪制度,对日用品、服饰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君臣有别,上下分等,不可逾越。从瓷器釉色看,洪武二年规定了祭祀用青、黄、红、白色釉,这四种釉色禁止民间使用。在诸色中,红色尤其受到皇室重视,这一切都是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对红色的偏爱。

据明史专家吴晗先生考证,中国古代改朝换代,常用红色表明正统。朱元璋生于安徽凤阳,在南方发迹,定都南京,在五行学说中,南方属火,以赤色为代表。朱元璋早年参加过红巾军,“朱”就是红色,“洪武”的“洪”也与“红”谐音,因此朱元璋认为红色与自己命数相合,非常吉利,这些因素导致他对红色的偏好。

当时宫中的装饰及服饰皆以红色为主,《明史》中有“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的记载。洪武贵红,朱元璋曾下令御窑厂大量烧制这种釉里红瓷器。一道圣旨的宣传效果,可是比现在的明星代言还要好,也难怪釉里红的烧制虽然屡屡受挫,却贯穿洪武皇帝的始终。

洪武釉里红目前发现的有瓶、盘、碗、壶、炉等,少见杯盏之类的小件,这也与朱元璋的喜好有关。

明太祖出身卑微但聪明过人,在对器物的喜好上欣赏厚重、古拙、庞大的造型,符合他的审美情趣。技术的进步往往要靠人力来推动,而在古代,人力又往往以帝王的好恶与意志为转移。朱元璋喜爱红色,釉里红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期最得宠的瓷器。

如果说釉里红与青花是瓷器中两位同时出世并有着极高声誉的大侠,那么不同之处在于,青花一直行走于江湖,而釉里红则几番沉浮,曾傲绝群雄又一度隐世,而后重出江湖,中间甚至有着200年的沉默期。

明代中后期,釉里红产量日益减少,到了宣德时期甚至停止了烧制。差不多200年后,到了清朝康乾时期才又恢复。到了乾隆后期,釉里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更谈不上突破,而是陷于一种程式化。随着乾隆盛世的结束,釉里红的黄金时代也就跟着结束了。

几经沉浮,使得釉里红在几百年后拥有了极高的价值。马未都说,当年北京琉璃厂的文物商店,一般的明清官窑瓷器卖到几百元,而釉里红要卖到上千元。2004年,美国旧金山一家拍卖行拍卖了一件洪武年间的釉里红大盘,当时的成交价是570万美金。

朱元璋为何偏爱“釉里红”(图)

朱元璋为何偏爱“釉里红”(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