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關於酒駕,一直都是社會繞不開的悲傷話題,儘管近兩年關於酒駕的法律法規出臺和執法的加強,但是因為酒駕造成的悲劇依然數不勝數。

今天分享一部相關的舊電影——陳正道導演的作品《催眠大師》。

2014年,這部電影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斬獲2.7億的票房成績,正因為有如此的影響力,電影還一度曾引發了當時人們關於酒駕的思考。

“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關於這部電影,導演及主創團隊並沒有走當時國產電影常走的文化路線,也沒有借用社會現象來展示其中的態度和觀點,而是決定選擇一條好萊塢似的道路,跳出文化,做一個與文化和語言相關度不大的商業電影。在今天看來,即使把劇本換成英文、日文,甚至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它的精彩程度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就是一部所謂跳出文化的類型商業片的典型例子了。

“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由陳正道導演操刀的電影,劇本相當嚴密,基本上不會有漏洞可尋,先後也都能維持一致性。《催眠大師》影片中,後期角色所用的那些技巧,清醒催眠,其實在電影最早的時候,就通過徐瑞寧的話有提示,而後面揭示的線索和手法,比如徐瑞寧害怕的水,他身上的傷疤,也都是和最後的故事真相前後呼應的,可以說雖然劇本並沒有特別大的驚喜,卻具有一份很強的工程感和職業性,而這種認真敬業的劇本,在當時許多國產電影同類片中其實是相當難得的。

“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放在現在電影行業裡雖然很常見,但是於當年來說,影片的拍攝技巧也值得一提。電影中大部分的鏡頭是兩人對話的場景。這種拍攝技巧其實是存在著對話者中控制與被控制的感覺的,所以導演在鏡頭中使用了人物姿勢來表示誰佔主導位置,對話時在畫面中比較高的又或者是站著的那個,一般都是主導人物,人物姿勢的切換是對應著人物在劇情中的主導權。

“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此外,影片中的治療室有一個高一些的地面,也幫助了製造更多的場景的高低差,從而讓畫面變得更加豐富,而這種技巧讓我想起了另一部電影《迷魂記》,電影裡面也是房間的一角凸顯出來,然後用人物的高度和姿勢來代表主導權的切換,而《催眠大師》能夠在於電影中運用並且參考這些作品,是相當值得肯定的。此外,如果說到影片的缺點,應該就是結構稍微顯得簡單,其實如果能夠在揭示真相的最後時刻,再加一層不點破的懸念,類似《唐人街探案》最後的“奸笑”,就很可能會較大的提升影片的觀感和戲劇效果。

“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其實影片中有留有這樣的可能性,用小銀春手觸摸到徐瑞寧,這個鏡頭,似乎在展示他對於愛人沒有說出口的感情,又比如女主未婚夫從棺材裡出來的第二句是:你小云為什麼要殺我?還有她明明和未婚夫住在一起,生日那天卻獨自一個人先走。其實是不太自然的,可能原本劇本里是有她走後做了些什麼的,不過這樣的劇情走向太陰暗,可能不適合主流的觀眾吧。以上,都是一些自己覺得可以更好表達的臆想,說的不好不要太在意。

“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看完這部電影你還敢酒駕嗎?

寫在最後,在《催眠大師》中,酒後駕車是釀成一系列慘劇的罪魁禍首,請觀看文章的朋友們一定記住,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

電影《催眠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