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别再“打骂完孩子就后悔”,你的坏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看电视剧《安家》的时候,有一个演员提出了“委屈传递链”,客户在别的地方受了委屈,就要从下层再找回来,委屈并没有消失,而是往下传递,而中介就是那个被很多人用来发泄的下层。我看了感觉心里一阵心疼,

家里何尝不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也存在着委屈传递链,父母在外工作受了委屈,甚至夫妻不合,婆媳不合,愤怒最后都无可避免的发泄到了孩子身上,可怜的孩子是家庭这个传递链的最底层,变成了全家人的情绪垃圾桶。

大人之间的矛盾,最后受伤害的往往是孩子

江苏一名男子,持棍子殴打子女,打完儿子打女儿,并拍下视频,目的是威胁要离婚的妻子回家。夫妻之间产生矛盾,自己无法解决便通过虐待孩子来发泄,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对方后悔。这样的新闻我们看的太多了,即使朋友们开玩笑也会说,老公惹你生气了,你就拿着手机钱包走人,把孩子扔给他,用不了几天,他就会来乖乖认错求饶,孩子,成了夫妻威胁对方的筹码,成了惩罚对方的工具,大人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伤害最终要孩子来承受,孩子何其无辜。

家长别再“打骂完孩子就后悔”,你的坏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打骂孩子,可能是借着教育孩子的名义发泄自己的生活压力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一个妈妈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跳河自杀,我看到这个新闻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辅导作业还能自杀。后来看了事情经过我才明白,她是早就被生活摧残得千疮百孔,辅导孩子只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上司的欺压,公婆的冷漠,老公的不作为,她不敢反抗,弱小的孩子成了她发泄的对象,写作业不认真让她找到了发泄的出口,对孩子打骂发泄之后愤而跳河,可怜的孩子无端端的当了替罪羊,孩子真的犯了滔天大错吗?需要你一个成人用跳河自杀来惩罚,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阴影。

因为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绝对劣势,强势的父母,喜欢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高兴了就对孩子亲亲抱抱,给你做好吃的,不高兴了就实施情感虐待,动辄打骂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对孩子没有理解和尊重,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这样的家庭,不是避风港,而是风暴中心,孩子长大后第一时间想的是逃离,而且长大的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容易情绪化,不能好好爱自己,也学不会爱他人,要用一生治愈自己不幸的童年。

家长别再“打骂完孩子就后悔”,你的坏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唠叨,有可能是在传递他对生活的焦虑和不满

有这样一类父母,喜欢唠叨,无孔不入,见缝插针,给孩子灌输大量负能量。这种看似伤害不大,却是一种“软暴力”,比打骂更可怕。

从记事起,我就一直听我妈唠叨,

我在这个家一天都待不下去了,之所以不离婚,都是为了你;

婆婆欺负我,邻居笑话我,领导打压我,我所有的指望都在你身上;

你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去工地搬砖,被亲戚朋友嘲笑;

抱怨完了经常在我面前哭,每一次我听完都对她产生怜悯,对世界充满仇恨,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妈妈的小棉袄,并引以为傲,直到自己越来越大,妈妈的抱怨越来越多,我才明白,她只是把我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把她对现状的不满,对生活的焦虑,对未来的恐慌,无法消化的情绪,全部倒给我,面对如此强烈而大量的负面情绪,一个孩子,无法理解和消化,只能无所适从,内心扭曲。导致我从小对世界充满仇恨,不跟亲戚亲近,很少交朋友,满满的负能量。

家长别再“打骂完孩子就后悔”,你的坏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家庭中绝对的弱者,即使我们能控制住不发泄给孩子,自己忍着,也会通过跟孩子说话的语气,看她的眼神,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负能量是可以传递的,孩子就像家长的一面镜子,你伤心,他就难过,你高兴,他就开心。

父母传给孩子的坏情绪,会反斥给父母本身

当孩子慢慢长大,不再处于绝对劣势,孩子的坏情绪无处发泄,他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大喊大叫,把负能量再传给父母,这样负能量不能消失,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递,一家子只能愁云密布。

所以家长生活再不如意,工作压力再大,在走进家门的那一刻,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小结:家长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我一直认为,有一对情绪稳定且内心强大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运,不管父母在外面经历什么风雨,在家里永远对孩子温柔平和,这样的家,才是温暖的港湾,才是孩子渴望的避风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