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安家》宮蓓蓓一家再度上線,就因為孩子吃飯問題,導致婆媳矛盾不可調和,鬧到要分家。

關於餵飯這個事兒,不少爸媽都挺頭疼的,儘管心底裡知道孩子需要獨立,可是總忍不住要插手餵飯。

就像是宮蓓蓓的公公婆婆,大寶已經上幼兒園中班了,還在餵飯,他們的理由是:

一、覺得孩子沒吃飽。公公說:"我要是不喂,他就不吃,孩子餓著怎麼行"。

二、用錯誤的方式表達愛。婆婆說:"歡歡身上這點肉都是這麼喂出來的,你們年輕人哪有這個耐心"。

三、儘管影片裡沒有演繹,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家長,是怕孩子吃飯弄的到處髒髒的,還要麻煩清理。

老人的心情我們都理解,他們將孩子乾乾淨淨,吃的胖胖的,視為自己的功勞,視為對孩子的愛。 但是卻忽略了:餵飯其實也有很多危害。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餵飯也有很多危害

首先自然是讓孩子失去吃飯的興趣。

《萌雞小隊》裡有一集,小螞蚱媽媽追著孩子餵飯,孩子就是不肯吃。玩兒了一陣子之後,感覺到餓的小螞蚱自己大口大口的把所有飯都吃光了。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家長怕孩子餓著,可以理解,尤其是老輩兒人,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知道捱餓的滋味不好受。

但是,子非魚,宮蓓蓓的公公,小螞蚱的媽媽只知道餵飯,孩子沒有體會過飢餓的感覺,失去了對自然的感知,吃飯對他們來說,變成了機械性的任務,又怎麼會喜歡吃飯?

就像宮蓓蓓說的:"他不吃你就讓他不吃好了啊,他不吃的話到最後餓了,他自己會吃的"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其次,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髮育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媽媽,孩子牙齒沒長全的時候,只讓吃流食;長大了,已經上了幼兒園還在餵飯。孩子動手能力差,語言發展也遲緩,吃飯還總被噎到,於是,她們花錢送孩子上早教,希望能改善這些問題。

殊不知,吃飯,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實際上需要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才能完成。這其中就涉及到手部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和口腔機能訓練,同時咀嚼功能的提升也有助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

第三,容易造成孩子過度依賴的性格

曾有位兒科醫生朋友跟我說,她門診上見過有的孩子,已經12歲父母還在餵飯。

那些家長餵飯時,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但是卻不知道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有他成長的特定規律,運用的得當,事半功倍,一旦錯過,想要趕超回來,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蒙臺梭利女士提出的"兒童成長敏感期"。此外,過度餵飯,

還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從而影響自信,甚至影響未來的生活態度。

面對父母給兒子餵飯,宮蓓蓓的老公說:"兒子,以後上大學記得,把爺爺奶奶帶上,要不然沒人給你餵飯"。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雖然是句玩笑,但是,誰能保證不會成真呢?

也許你會問,我們要做些什麼,才能孩子愛上吃飯?

或許,我們什麼都不做,就好了。來,嘗試一下,將主動權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動手,解決吃飯問題!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放開我們的手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獨立吃飯的呢?

我曾根據兒童敏感期和美國兒科研究會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大部分孩子8個月左右開始有慾望去抓食物,此時可以嘗試給孩子一些入口即化的條狀食物,如蒸胡蘿蔔條,蒸紅薯條,手指餅乾之類。也許有些人會擔心,孩子沒有牙齒怎麼辦?其實,無需多慮,孩子們是會用牙齦來進行咀嚼的。而且,給他們手指食物的目的不在於吃多少,而是讓他們對自主進食產生興趣。

2、 到了1歲左右,可以挑選一些孩子趁手的餐具,引導他們自己吃飯了。開始,可能需要大人坐在一旁,將食物放進孩子的勺子裡,隨著練習,大約到了一歲半左右,孩子就能完全不需要大人的輔助了。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我家孩子的第一把勺子,就是這樣"歪把"的。隨著孩子越來越熟練,可以給更多類型的勺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別去管孩子用左手還是右手,也別擔心他們扔掉勺子用手抓,大人們看孩子坐在餐桌椅裡,皺著小眉頭好奇的探索著眼前的食物和餐具,不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嗎?別急,讓孩子自己想一會兒。

也許又會有人提出擔心,讓孩子自己吃飯,能保證孩子吃飽了,且營養均衡麼?

用食物的多樣性來正確表達我們的愛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是有權挑食的。

孩子到了一歲九個月左右,他自身對食物的喜好便開始明朗化,開始學會拒絕食用不喜歡的食物了。

要知道,一個人的飲食口味,也是他個性的一部分,而且,有時候不喜歡某種食物,是基因問題。比如說,有研究表明:討厭香菜的人,基本上體內11號染色體有一段基因-----OR6A2。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狗十三》中,李玩和弟弟喝牛奶是會難受的,可是奶奶卻不管不顧,打著"為了你們好"的名義,硬是逼姐弟二人喝。

當然,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的挑食,我們可以嘗試下面的方法。

建立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小豬佩琪》裡有一集,喬治不喜歡吃蔬菜,豬爺爺將蔬菜擺成了恐龍的樣子,喬治立刻就吃完了。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除了動畫片,還有不少關於飲食的繪本,比如好餓的毛毛蟲》、《不吃糖,不許吃蔬菜》等。

嘗試用寶寶喜歡的方式來賦予食物趣味性。或者變換一下烹飪方式,用花樣食物來表達對孩子濃濃的愛意。

當然啦,我們還可以藉助外部力量,比如:繪本、故事、動畫片等,寓教於樂總好過在孩子耳邊碎碎念,不是麼?

可別讓零食和水果喧賓奪主了

不知道你身邊是否也有很多家長,孩子不好好吃飯,就瘋狂給孩子塞水果吃,不然"微量元素"怎麼夠呢?

既然叫做微量元素,攝入一點也就足夠。況且,蔬菜裡的微量元素,並不比水果少。

再者說,孩子的胃口就那麼大,飯前被水果、零食佔據了,還哪兒有空閒吃飯呢?

點心,點心,吃一點點,是個心意,就得了,切不可當做一日三餐來對待。

說完了何時吃,吃什麼,我們來聊一聊怎麼吃。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吃飯環境

蒙臺梭利指出:1歲--2歲是孩子模仿學習、秩序感培養的敏感期,睡覺時,我們給孩子建立睡前儀式,有助於孩子更好的進入夢鄉。同樣吃飯前,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建立吃飯儀式。

也許你會想到西方人飯前禱告,或是日本人的那句"我要開動啦",是的,這都是飯前儀式的一種。

我們還可以通過給孩子固定就餐位置,讓孩子叫家中其他人開飯等各種方式,從潛意識裡告訴孩子,吃飯時間到,從而為吃飯作出積極準備。

當然,餐桌禮儀也必不可少,從大人做起,不挑食,不大聲說話,不看電視,孩子會從大人的身上,學習到不少良好的就餐習慣。

飯後除了洗手,還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協助完成打掃的事情,雖然未必幫上忙,但是參與的樂趣會讓孩子對吃飯感覺到自信和自豪。

《安家》宮蓓蓓婆媳矛盾升級:餵飯是個坑,不如將主動權還給孩子

其實,說了這麼多,總歸還是一句話,將吃飯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想吃什麼,孩子說了算,我們只負責提供豐富多樣的食物供孩子選擇;

怎麼吃飯,孩子說了算,我們只負責提供專屬餐具和固定餐位,讓孩子明白,離開了餐桌,可就沒飯吃了;

何時吃飯,孩子說了算,但是要明白,錯過了飯點,就得體會飢餓的感覺。

哦,對了,別嫌孩子自己吃飯弄的到處都是髒髒的,學習的路上,誰還不是一波三折,等學會了,就好了。

我是光影閒話聊育兒,一個擁有影視和心理學雙學位的全職寶媽,讓我們一起輕鬆聊育兒,拒絕做焦慮媽媽和缺席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